•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西侯渡到古魏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8:25: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当人疙瘩岭村成为西侯渡,就潜伏了火的闪耀。站在展馆内一块烧骨前,长久伫立,似有幽香扑鼻而来。

当初是谁的手,铸出火热的永恒?

180万年前,人类第一把圣火,从这里熊熊燃起。会是像太阳一样惊人闪亮吗?当初那火一样的惊讶的惊喜的惊诧的目光,已随第一把火长眠,只将这伟大的发现永留这片土地。

就是那第一把火的缘故吧,滋养出明朗热情的芮城。

顺着第一把火的足迹,一路往下。

一处残墟。

如果不是有二三十级台级,如果不是一个写有“6053”的石碑,如果不是当地人带路指点,没人知道这普通的山野地存着180万年前的记忆。

依然是这样的天地,风轻,云淡,人稀。却肃然起敬。脚下,立时沉重起来。三位孩童在此,泥土间寻寻觅觅。

一个土堆,为何来此?一个女孩指男孩:跟他来的,说这里有好玩的石头。

来这里的人,都在低头,寻觅一块180万年前的石头。也不时会听到欢呼:这一块,有原始人的手迹哦!

我不知道这里为什么有无穷无尽的石头。只能说这片土地宽阔豪迈,让每一个来此的人都以这样的方式欣喜地把芮城带走。

花椒。其实寻这遗址途中,我就被一树一树的花椒吸引。正当季,红艳艳绽放在路边。我最早对花椒的记忆是姥姥家。她的院子里一棵花椒树不大不小。从未记得花开,只记得年年秋来一树红,却偶尔站在下面看一眼便离开,嫌它异味,又不是桃果,转身游窜在远些的枣树上,桃树下。

花椒树下,只有母亲和舅母的身影,她们一人一把剪刀,一串串耐心剪那一颗颗红。

之后,母亲步行16里路,把那一篓红拎回家。那味道若隐若现在山野的空气中。我的嗅觉,却被兜里的枣儿桃儿填充。

第一次喜欢上花椒,是在平顺。一户农家院内,称得二斤新剪的“大红袍”。满以为,回程车中的味道会很不好闻。没想到,一关车门便被那奇异的香吸引。那一天我才知道,花椒的味道竟如此迷人。以至于归家后一段时间,上街便忍不住想寻那种红。

然而城市没有椒香,更缺乏那样鲜嫩嫩的红。

之后,炒菜中的椒味便极不过瘾,最喜在一家家火锅店中,一颗颗咀嚼那麻酥酥的诱人。

《诗经·唐风》有“椒聊之实,藩衍盈升”,说花椒是子孙繁衍的象征。班固《西都赋》中,“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说的是皇帝的妻妾用花椒泥涂墙壁,谓之椒房。

那些年的宫中,多少女人“龙帏赐寝,椒房得宠”?而那些皇子们,也在椒香滋养中成长,像花椒树一样代代旺盛。

谁记得,当年大禹在此治水,身后有一位花椒姑娘?

那时候,一位老郎中带着孙女花椒,跟着大禹的队伍,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传说她用一种开白花、结小红籽、味麻性烈的植物治好人们的眼病。此后,这无名小红籽不仅成为良药,还成为饭菜里的绝好调料。那一树一树神秘的小红籽,也从荒野入了农家院落,并赐名“花椒”。

西侯渡遗址边那一树一树的花椒,竟随大禹而来。而那个集精美绝伦的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身的大禹渡,一定漫满花椒香。

秋天了,头顶的太阳依旧那么好,照进永乐宫。

60年前,依然是为治理黄河水患而要修筑三门峡水库。黄河沿岸一场大移民拉开帷幕,包括处于蓄水区内、有着700年历史的永乐宫。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挑起这座宫殿的搬迁大任,之后打破各种纪录,用八年时间创下我国文物迁移史上的壮举。

从西侯渡开始,到古魏国遗址结束。我惊喜不已,为这第一次走向芮城的神奇轨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耕备耕》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芮城12.5万亩花椒陆续成熟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芮城:抢抓窗口期 全力做好农机调度保障》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20万亩苹果迎
2024-01-06 07:46: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大禹治水有新篇
本文转自:新华网这是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大禹渡扬水工程(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的大禹渡,地处黄河之滨,相传是大禹治水留下重要活动轨迹的地方。曾经很长一段
2023-10-03 14:58:00
...基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何入手?芮城县域内有大型灌区大禹渡灌区1座和马崖、新兴、古贤、风陵渡等中型灌区4座,芮城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将“机制先行”作为工程建设的前
2024-02-06 06:42:00
“再也不会因灌溉产生纠纷了”
...要是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这茬玉米就白种了。白窝村地处大禹渡黄河灌溉区,因夏粮种植面积大等因素,容易因灌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灌溉进度,还可能使农户的利益受
2024-06-17 06:5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山西芮城县大禹渡灌区——用好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供水本报记者 刘鑫焱 郑洋洋“浇上了这一水,心里踏实了。”山西省芮城县古魏镇刘原村村民刘耀武说,“今年小麦收得早,玉
2024-07-12 06:27:00
聊聊晋国赵氏第二位宗主赵盾
...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县),其后代以魏为氏,即是战国七雄魏国的先祖。赵夙之孙赵衰年轻时就追随着公子重耳,陪伴着重耳一生,为之出生入死。晋献公晚年,宠幸骊姬,终于酿成骊姬之乱,太子
2024-06-28 18:56:00
...,更要感谢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提起企业发展,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燕雪野深有感触得说。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境内的大禹生物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兽药、饲
2022-12-16 12:04:00
一线探春耕:黄河水这样精准解冬小麦之“渴”
...东垆村村民常根成没事就到自家地头转悠。“致富离不开大禹渡。”这是当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常根成感慨:“过去只能打机井,现在用上了黄河水,水量足、水头大,不怕庄稼喝不饱。”大禹渡
2025-02-28 11:10:00
为何4000年前的夏朝,却始终得不到证明
...研究考证, 得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结论,这可是距今170万年前的猿人牙齿化石!考古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对发现的牙齿附近的区域继续挖掘。很快就发掘出大量人工打造的石器以及哺乳类动
2024-09-29 12: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