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袁隆平孙女入读中国农大引关注,光明网:她既特殊又不特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03 02:47:00 来源:缘之心

袁隆平的存在,不知让多少生活在“无土年代”的年轻人开始回望土地,不知让多少处于困惑中的年轻人开始相信深耕久耘的力量。今天将学农作为第一选择的学子,谁没有默默想过“传承”二字呢?

光明网评论员

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孙其信在讲话中提到,袁隆平院士的孙女已入读中国农业大学,是2024级的新生之一。话音未落,现场掌声如潮。

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进入社交媒体,同样迎来了关注与赞叹,“薪火相传”“继承先人遗志”“传承与致敬”不绝于耳,袁老的功业、志向与风骨也迎来人们的又一轮缅怀。亦有一些声音认为,关注袁老成果不应过度关注一个小姑娘,“报道这个干嘛?”与此相关,另有声音忧虑媒体舆论会产生聚焦效应,“不要把太多负担或过度期望放在她身上”。

其实看看农大开学典礼的现场,那个气氛、那种共鸣,就会感受到农学领域的学者学子不太会从上面那个视角想问题。这位姑娘特殊又不特殊,特殊是因为有这样的爷爷、这样的家学;不特殊是因为,近年来励志学农的青年人,每个人填写志愿时,心中都很难没有“袁隆平”三个字呼啸而过。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在630分左右,在袁老工作地湖南的录取分数线是600分左右,能达到、超过这个分数线的年轻人,可选择的空间已经很大,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个开学现场,汇聚到了“禾下乘凉梦”下。袁老的孙女,是万千做出同样选择的年轻人中的一位。

粮稳天下安,曾是历史中国的经验;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曾是新中国的难题。而袁隆平,从一块试验田开始带来了中国农业的新天地,以长久的实践突破了理论上的“不可能”,圆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念想、破了难倒半个地球的问题。为什么2021年黄发垂髫举国哀悼国士?因为袁隆平带来的,不仅是中国人的口粮,更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他的存在,不知让多少生活在“无土年代”的年轻人开始回望土地,不知让多少处于困惑中的年轻人开始相信深耕久耘的力量。不夸张地说,今天将学农作为第一选择的学子,谁没有默默想过“传承”二字呢?

开学典礼后,一些农大的学子在自己的账号上分享了开学现场,也有同学在其下热情讨论互动。和“外人”担心袁老孙女特殊化不同,这些分享有开心、有激动,也有一种“同道者众”的欣慰。离袁老最近的年轻人走入这个队伍,何尝不是对大家“这选择是对的”的印证。在看罢众多观点之后,学农年轻人的朝气与质朴更令人印象深刻,农业可为的预期,在此间传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隆平孙女入读中国农大上热搜,另外两个孙女也很优秀,三姐妹的名字都是爷爷取的
8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举行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演讲中透露,袁隆平先生的孙女今年也入读中国农业大学,是该校2024级新生之一。此
2024-09-02 17:31:00
...024级的新生之一。”孙其信话音未落,现场掌声如潮。据中国农大新闻网报道,当天,全体新生身着各学院文化衫,整齐划一有序落座。“成就辉煌,扬帆远航”“发奋图强,使命担当”“以‘
2024-09-01 13:10:00
“农大丁同学”:让更多人向往农业
...禾下乘凉梦”的理解吗?丁习功:“禾下乘凉梦”首先是袁隆平爷爷的梦,然后在其他领域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做着同样的努力,在实现着他们自己领域的“禾下乘凉梦”。现在我最大的一个希望就
2024-02-02 03:01:00
本文转自:光明网作者:余粒临近期末,“我的论文被谁偷吃了?!”的新闻,又再次将农学院送上了热搜。新闻中显示,有学生辛苦种植的小番茄植株惨遭“毒手”;有学生与论文住在一起,24小时
2024-06-25 15:25:00
杂交水稻新突破!两院士团队“背靠背”关注到了同一基因
...雄过程,节省劳动成本的同时大大加速育种和制种进程。袁隆平院士正是在海南野生稻中发现了不育系,通过连续回交选育而形成了著名的“野败型”杂交稻,朱英国院士也是利用海南红芒野生稻与
2023-08-11 16:36:00
科技赋能 制胜奶业新赛道
...品实验室首个科研成果转化产品。2023年,三剑客公司和中国农大、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科研专项组,从数百组不同菌种中进行筛选,经过数千次试验,最终研发出一款无任何添加剂的风味酸奶
2024-05-16 08:41:00
...雁”展翅高飞提供更有效、长续航的精准支持。江西省新光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代表学员发言,表示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回到当地后以实
2023-11-29 09:23:00
坚守南繁二十载 而今迈步再超越
...飞抵这里,继续他们的育种实验。“我们的信念就是要向袁隆平院士学习,持之以恒,一生只做一件事,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刘波说,目前他和农大的科研工作者在沿着鲜食玉米、普通玉米以及
2023-02-01 05:23:00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体系,以确保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国农大教授李建生培育的多个高产、抗病、抗逆的鲜食玉米新品种,通过技术转让迅速推广到海南多市县,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达数十万亩。
2024-07-28 20:2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跟着豫排去旅行丨新乡:3条神仙路线解锁山水、文史与逛吃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高雅/文 张舒婷/海报)承太行巍峨之气,铸赛场钢铁屏障。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比赛激战正酣
2025-11-13 21:38:00
“自己人生的执棋者”——长大新生发言者,她背后有何故事?
“自己人生的执棋者”长大新生发言者背后有何故事?“我不是命运的弃子,而是自己人生的执棋者。”长春大学新生典礼上,特教学院 25502 班新生王紫菡的发言掷地有声
2025-11-13 21:26:00
“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火爆全网 客服:上线首日即售罄 工厂正在赶工
大皖新闻讯 11月13日,大皖新闻记者在网购平台发现,九阳豆浆于日前推出的新品 “哈基米南北绿豆浆”,上线首日即售罄,已在各主流销售平台斩获数百万销量
2025-11-13 20:22:00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如何接种疫苗?厦门市儿童医院开设预防接种评估门诊东南网1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苹)近日
2025-11-13 21:13:00
“爸爸,你到了别人的身体里后,一定要帮助人家。”这句女儿唱唱(化名)与父亲榕海(化名)最后的告别,道尽了人世最深的悲痛与最纯善的期许
2025-11-13 20:23:00
海派非遗作品亮相喀什,上海工艺美院非遗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15周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近日先后赴莎车县
2025-11-13 19:20:00
黑土地上的“参”奇课堂
2025年11月6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在地化”学习中心弥漫着独特的泥土气息。四年级的孩子们满怀期待,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人参移栽到花盆中
2025-11-13 15:07: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学子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赛事中荣获佳绩
鲁网11月13日讯硕果金秋,捷报频传!在第七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山东赛事中,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学子再创辉煌,以卓越的表现荣获中学生组优秀奖
2025-11-13 16:01:00
在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十年如“陀螺”般不停旋转的身影,是街头最动人的风景,更是全民共治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这个毗邻三所学校的丁字路口
2025-11-13 13:45:00
近日,辅警“陀螺哥”李超以饱满激情指挥交通的事迹爆红网络。他像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热爱、何为坚守、何为担当
2025-11-13 13:45:00
客车喷涂“货拉拉”载客,被阜阳交警查获
大皖新闻讯 一辆客车座椅被拆除,车身有“货拉拉”标识,却从事长途非法客运。11月12日,违法车辆被阜阳高速交警现场查获
2025-11-13 13:26:00
工地电缆离奇“蒸发”?霍山警方上演破案“闪电战”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六安市霍山县公安局24小时内揪出盗窃毛坯房预铺电线的“黑手,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大皖新闻记者11月13日上午了解到
2025-11-13 13:26:00
初冬的牛庄乡,薄雾含悲,青山垂首。近千名群众自发汇聚,泪水与敬意,共同为一位88岁的老人送行。罗官章书记走了。这位将49年生命扎根于“宜昌小西藏”的共产党员
2025-11-13 12:12:00
泰安高新区助力企业“对话金砖” 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0日,由山东省贸促会主办的“对话金砖——山东企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大会以“共筑金砖合作新纽带
2025-11-13 11:46: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025-11-13 1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