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2-09 10:01: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指听

虽说当代作家变网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谁都没想到下一个接过余华“年轻人嘴替”标签的作家,居然会是他——

史铁生。

有人说自己在回家的高铁上打开《我与地坛》,本来想当作轻松的通勤读物,结果“在高铁上哭成傻子”。

这位残疾人作家原本在很多人心中几乎只留下了两个印象:双腿瘫痪、有个很爱他的母亲。

经常跟海伦凯勒、张海迪并列,成为写作文时最常用的素材。

然而最近,网上却突然涌出了一大批重读史铁生、讨论史铁生的年轻人。

“好像死亡是一个你非常讨厌的结婚对象。那么好吧,既然必须和这个无聊的家伙结婚,我一定要把我的忠贞,我的热情,我的好奇心,我的爱浪费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副空壳留给它。”

“命运不是用来打败的;关于命运,休论公道。”

苏童曾经在采访中曾形容自己背着史铁生的感觉:就像背着一个文学圣洁的灵魂。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江苏卫视)

当初不耐烦于语文课本里的主旨分析、段落总结,如今却被这“有点肉麻”的评语瞬间戳中。

“如果能晚两年学史铁生的文章,我一定不会到现在才发现他的价值。”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史铁生的一生是震撼我的”

很难说精确地说,这届年轻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重新迷上史铁生的。

只是最近一年来,网上分享的很多读书笔记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现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前几天,社交平台上了个热搜“史铁生的顶级文笔”。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小红书截图)

很多人点开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史铁生也太会写了”,摘抄金句的时候恨不得把整本书都划线。

在一个讲述史铁生生平的视频下方,有人说以前总把他当作“身残志坚”的单薄符号。

看过书后感觉认识了一个幽默又细腻的前辈,而且“人格魅力绝了”。

会给自己的下辈子设计“完美人生”。

在考虑该加点什么缺点时,狡黠地表示“丑可不行,丑是无可挽回的局面,弄不好还会殃及后代。”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TIU)

写自己想要去烧香拜佛求健康,但“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小红书截图)

让多少刚刚去雍和宫求佛保佑考公上岸的年轻人,立刻汗流浃背起来。

年轻一点的学生读者,欣赏书中精巧的辞藻和深沉的感慨。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而那些已经步入社会几年的人,则是对书中平实的描述印象深刻。

《我与地坛》里有一段情节,是史铁生在地坛散心时总能遇见一个练歌的小伙子。

两人彼此虽然有意相交,却每每在对上眼神之后迅速移开,堪称I人社交现场。

后来有一次终于点头示意,第二天却再也没见过那个小伙子,他才意识到那是告别。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我与地坛》)

他还写儿时跟朋友因为小事吵架,闹到绝交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有种说不清的失落。

很多人在这段下面留言,提起想起人生阶段中不断走失的朋友。

在翻回文章开头那句,不觉感到一丝释然。

“L和我能不能永远是好友,以及我们打完架后是否又言归于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度形影不离,流动不居的生命有一段就由这友谊铺筑成。”

慢慢地,一个脱离了“残疾人作家”标签的、更生动的史铁生被网友们扒了出来。

比如他跟余华、莫言等作家的友情,最近已经成为视频剪辑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B站截图)

某次余华正在签售会充当“无情的签名机器”,突然发现读者拿上来的是《我与地坛》,立刻郑重其事地划掉自己的名字,签上了“铁生”。

在录综艺时听人提到轮椅,下意识地重复了两遍,“铁生都已经不在了”。

还有那个著名的“让史铁生当守门员”事件。

史铁生曾在书里写过前半段:“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

结果到了沈阳,余华带他去踢足球,把他放在了球门旁。

还跟对手扬言:“你们要是踢到铁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

这个故事最早还被看成是一个地狱笑话,笑完需要敲木鱼的那种。

可现在,弹幕上刷屏的是史铁生在《我二十一岁那年》里写的那句:“二十一岁末尾,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

不再是“身残志坚”的榜样,而是始终对人生保持渴望与观察的天才。

打牌赢了会大笑,会开心吃下朋友刚刚从地里偷来的黄瓜,也会被朋友背着扛着走遍大好河山。

“当年读他没感觉,

如今泪流满面”

如今严肃文学作家在网上翻红,往往跟他们的书没什么关系。

就像会调侃余华“潦草小狗”的人,知道他爱迟到、爱“折磨读者”,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找来他的书去读。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腾讯视频截图)

但史铁生恰恰相反,很多人是因为读了他的书、看了他的字——

才发现这个已经去世14年的作家,居然隔空让自己产生了灵魂上的震颤。

很多人都说看史铁生的书,有种“后知后觉的伤感”。一位网友小时候背《秋天的怀念》,只是机械地当成作业完成。

后来外公去世,她因为在外地工作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几年后再重读《我与地坛》,才明白那句“她出去了,就再没回来”,描述的是多么深刻的遗憾。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B站截图)

在一些有关年轻人迷茫的帖子下面,也经常会有人提起史铁生写的句子。

比如大学生感慨自己小时候有一大堆梦想,如今却只剩下了是卷考研还是卷考公。

于是看懂了那句——

“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

打工人明明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却最终还是被工作的琐事拖没了所有热情。

也只能用那句“你镇定了但仍在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来聊以自慰。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小红书截图)

十几年来,人们习惯于用“乐观”来评价史铁生。

而如今被扎心窝子的年轻人,终于看懂他写的是“如何面对无能为力”。

或许因为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很多人都以为史铁生是从小就瘫痪。

但他其实度过了相当健康、恣意的前20年,爱田径、爱足球。直到二十一岁时,患上了腰椎裂柱病,从此坐上轮椅。

史铁生还未确诊的时候一直期盼是长了瘤,良性恶性都好。

“让它是个瘤子,一个善意的瘤子。要么干脆是个恶毒的瘤子,能要命的哪一种,那也行。”

然而最终得到了一个21岁青年最不想要的结果:活下来,但再也站不起来。

也因此陷入了与命运一生的缠斗。

余华后来这样夸赞史铁生:“他总是能够在消极里边发现出积极来。”

但那是想通了的史铁生,是史铁生的“完全体”版本。

如今他的文字被很多年轻读者评价“有力量”,这份力量恰恰于来源于他摊开了自己的心,向人们展示这个深陷谷底的人如何往上爬。

他写自己价值感全来自读书和写作,但某天突然觉得自己没这天分,“活着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事可做呢”。

也写有时候决定再活一天,只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偶然路过了地坛,看到了又红又大的太阳。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unsplash)

我很喜欢他的一篇名为《好运设计》的文章,他幻想下辈子能拥有一个幸运而完美人生。

最后却发现,一个没有遭遇挫折的人会把一切顺遂视为理所应当,无法感受真正的幸福。

最终得出结论,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享受过程。

“你立于目的的绝境却实现着、欣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把绝境送上了绝境。”

但当你以为他在经历那么多痛苦后,终于可以把苦难也当作某种不得不接受的命运馈赠。

他又把上面的思索全部推翻:“可我不,可我不!我真是想来世别再有那么多遗憾。”

人与命运的交手从不是一场定胜负的拳击,而是不到最后一刻无法见分晓的漫长缠斗。

过程中充满了自我怀疑、迷茫、焦躁。

坐在了自己的“轮椅”上,

才看懂史铁生

如今史铁生重新翻红,与其说是大家发现了他身上的什么隐藏特质,不如说是在处境上,跟他形成了微妙的“共振”。

他的敌人看似是站不起来的双腿,其实是那份被困住的、无常的人生。

《我与地坛》里写过一个长跑的故事,是史铁生一位坐过牢的朋友,希望通过登上长跑比赛的荣誉栏,摆脱被歧视的地位。

“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见前十名的照片都挂在了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儿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却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赛群众场面的照片。

“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以三十八岁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纪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

从前的史铁生只能是作文里的励志素材。

一个双腿残疾的人还能活出乐观的自我,值得敬佩,但离普通人太遥远。

那时候每个人都坚信着“成功学”那套做事逻辑——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大学,踏实工作就能顺遂一生,抓住机遇就能出人头地。

虽然偶有意外,但整体上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求不得”只是属于少数不幸者的处境。

直到如今,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迫习惯命运的无常。

看似平稳漫长的铁轨有可能突然断掉,也不是每一份努力都有回报。

就像史铁生在21岁时突然被夺走的双腿,也像那个第一年挂前十名照片,第二年挂前三名照片的布告栏。

有网友说,余华和史铁生身上的魅力,都在于当发现世界的荒诞时,选择了某种方式抵御。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江苏卫视视频截图)

只不过余华的姿态更“潇洒”,以至于在他本人身上甚至看不到什么“苦难”的印记。

而史铁生的抵御更惨烈,挣扎。

他的每一丝挣扎,都被记录在他的书里。

刚生病时希望自己的腿“要么好要么死”,可命运给了他最坏的结果,让他在绝望中问了几百遍“为什么是我”。

后来史铁生写下:“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

而当他终于开始接受自己残废的腿时,肾脏又出了问题。

又写下:“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江苏卫视视频截图)

史铁生从来都没真正“战胜过命运”,正如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即使后来写了书、出了名,依然住在20平米的大杂院中,而且不断遭遇新的病痛折磨。

但他最终找到了自洽的方式,也获得了面对命运的勇气。

在2011年出版的《我与地坛》散文集中,第一篇是写他刚瘫痪时绝望的《我与地坛》,最后一篇是他瘫痪33年后写的《扶轮问道》。

有读者评价:“一本书读下来仿佛看到了两个人、两种性格,也由衷为他的自我重建感到高兴。”

他离世14年后,年轻人才读懂了他

(图/《扶轮问路》节选)

而在他去世十四年之后,也有更多人看懂了他的挣扎,并在其中寻找平静。

在网友晒出的史铁生金句中,下面这段的出现频率最高——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 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 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很有意境,也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生死观。

但我更喜欢的一段,来自他的另一篇散文《我的梦想》。

他最喜欢的田径选手、心目中最顶尖的人类刘易斯,居然在奥运会的百米决赛上输给了别人。

史铁生当时简直比刘易斯更沮丧,甚至不愿意再看重播,也不愿意听人议论这场比赛。

然而在百米决赛后的第二天,刘易斯在跳远决赛中跳出了8.72米的好成绩。

“看来他懂,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

这也是史铁生一生都在试图写的回答,如今成为一份珍贵的药方,递到每个感到被命运困住的人面前。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网友喊话余华“地坛公园的树该续费了”,公园回应:并非本人认养
...。”帖子发布后,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是余华老师帮史铁生认养的吗”“本来没什么感觉的,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突然很想哭”“真是深厚的友谊啊”“以前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书中流
2025-05-04 12:23:00
文化观察|“余华铁生”为何动人
...弦”?超越时空这两棵树,再次激起了大家对作家余华与史铁生友谊的回忆。综艺节目《我在岛屿读书》中,余华和一群作家朋友在海边合影,有人无意间提到了“轮椅”,余华突然看着远方,神情
2025-05-30 14:47:00
...铁生的朋友余华”的国槐,轻声说:“这两棵树是余华和史铁生的读者们认养的,也是对他们友谊的一种肯定。”它们枝繁挺拔,屹立风中,见证着史铁生与余华的深情厚谊,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不
2025-03-28 05:50:00
史铁生也有“潦草小狗”头像!“互联网嘴替”上热搜……
...区不少网友也提到另一个人 是的!网友还记得他!虽然史铁生已去世多年但令人意外的是网上出现了一大批重读史铁生、讨论史铁生的年轻人这个原本在很多人印象中只有“双腿残疾”、《我与
2024-04-23 16:16:00
...次拨动一代人的琴弦”字样的帆布袋。一场关于“重读”史铁生的分享会在此进行。史铁生的妹妹史岚说,史铁生刚生病时一家人住在北新桥的前永康胡同,离地坛不远,后来搬到雍和宫大街26号
2024-07-26 18:03: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年轻读者“举起”了史铁生韩浩月■韩浩月《2024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抖音品读史铁生,他的作品《我与地坛》成为抖音最受欢迎的经典,史铁
2024-05-09 05:59:00
“铁生的朋友余华”又续养了,感动我们的到底是啥?| 睡前聊一会儿
...双腿彻底背叛了我,我没死,全靠着友谊。”一向克制的史铁生,在书里坦陈友谊对他的价值。余华和铁生这份纯粹的情谊跨越生死、超越岁月,成为无数人心中羡慕的存在。可贵的友谊,不止有厚
2025-05-15 23:00:00
他走了13年,余华还是很想他
...+头号喜剧人,余华可以有一万种“不正经”。唯独,对史铁生除外。前段时间,他跟董宇辉聊《活着》,全程都靠董宇辉输出,他在一旁就只会“嗯嗯嗯,对对对”,再配上认真听讲的姿态和一脸
2023-10-17 20:47:00
...短视频爱上阅读。过去一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抖音品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成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史铁生亦成平台最受欢迎作家,00后最爱看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因读者的一段书评,平台
2024-04-24 05:1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蚌埠一女子悉心守护患病哥哥:亲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下午,蚌埠市金色晚年养护中心三楼陪护室内,36岁的吴双妹坐在哥哥吴双喜的床边,剥开一根香蕉,轻轻递到他手中
2025-09-18 12:01:00
爱情与自我成长共舞 珍爱网谈恋爱中的智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侣之间关于“爱情和爱好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屡见不鲜。有人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更多的陪伴与投入,兴趣爱好理应为感情让路
2025-09-17 08:21:00
我是一棵国槐
2025-09-17 12:09:00
小伙在火锅店给父亲庆生 讲话、磕头引关注 回应质疑:没有提前策划
大皖新闻讯 在火锅店里给父亲庆生,小伙子面向店里其他的陌生客人讲述家庭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向父母下跪磕头。近日
2025-09-17 16:52:00
女孩被虐致死引发重组家庭儿童保护讨论:不能等呼救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16日,“莆田12岁女孩琪琪被继母和生父虐待致死”案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
2025-09-17 20:24:00
剑河法院发出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
9月16日,剑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彬来到岑松镇暗拱村,向青年农民姜鹏授予该院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褒奖姜鹏八年如一日履约执行的诚信品德
2025-09-17 21:29:00
一段濒临破碎的 “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
大皖新闻讯 一段濒临破碎的“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带来笨拙却真挚的浪漫。这是日前发生在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张店法庭内的温情一幕
2025-09-16 11:51:00
八岁男童闹市走失 警民联动两小时寻回
近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接到一位焦急父亲的报警,他年仅8岁的儿子约两个小时前在热闹的大唐西市与其走散。家人自行寻找未果
2025-09-16 21:22:00
诗笺 | 夕阳山外山
(一)我准备好悲喜交加的眼泪也准备好一件阳关酒记得小时候一起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准备好给同学聚会十年、二十年前情不自禁表达好像也是这样一转眼好多年前尘往事经不住遥望回
2025-09-16 23:03:00
【健康】心理学上的“冒充者综合征”怎样解读和调整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淑华)“冒充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又名“冒名顶替综合征”
2025-09-15 14:36:00
12岁女孩遭生父继母虐待致死案9月16日二审开庭 生母:已三天未合眼,希望严惩生父
大皖新闻讯 9月16日,12岁女孩琪琪(化名)被生父刘某、继母许某花虐待致死一案,将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二审开庭。9月15日晚
2025-09-15 22:55:00
演员郑国霖:演完《少年英雄方世玉》给父母买房付了首付
大皖新闻讯 9月15日,演员郑国霖做客大皖新闻直播间,和观众们分享他的经历和生活。郑国霖介绍,他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父母养育他不容易
2025-09-15 21:44:00
百岁老人过大寿五世同堂全家乐
(图为百岁老人路根肉和家人合照)老人过100岁生日,一大家子都来贺寿。9月11日,社区按照“村改居”之前的老传统,搭起戏台
2025-09-14 19:20:00
【视评】支持罗永浩的直言,不妨碍欣赏西贝的态度
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说到底,最后的赢家一定不是当事双方,而是消费者。争论得越激烈、披露得越深刻,就能让消费者吃得越明白
2025-09-13 20:35:00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9月12日,要过周末啦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9月12日,要过周末啦,虽然今天可能下雨,但一想到这是周末前的小序曲,心情瞬间就好啦!
2025-09-12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