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浩湖家庭农场的工人在采摘豆角
本报记者 马周宁 见习记者 陈墨怡 实习生 司馨玉
7月2日,走进蒲城县桥陵镇后泉村的浩湖家庭农场,村民正在动作麻利地将豆角、辣椒和甜瓜采摘、装车。近几日,周边的超市和批发市场订购蔬菜瓜果的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农场主周兴利和村民忙个不停。
周兴利最早从事苗木生意,带动了周边很多村民种植苗木致富。2014年10月,他怀着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建立了浩湖家庭农场,如今农场总面积达245亩,拥有设施大棚30余座,种植了莲花白、豆角、西红柿、辣椒、西瓜、甜瓜等多种农作物。“我一辈子的心血全部在这里了。”站在闷热的大棚中,周兴利擦了把汗说。
农场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周兴利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村里修水泥路时资金不足,周兴利说:“大家自愿捐款,缺多少我补多少,如果没有人捐款我就出全部的钱。”同时,对于家庭困难的乡亲,周兴利都招揽他们来农场,村里有20余人常年在这里就业,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我对老周是绝对的信任。”52岁的后泉村村民王金喜说,“我家有老人要照顾,我们两口子不能去外面打工,家里有一个小猪场,这几年效益不好。”周兴利知道王金喜的情况后,让他来农场帮忙犁地、修棚、拉货,每年给他3万元。“老周是个实诚人,每到年底就准时把钱转过来了。”王金喜说。
“包括土地流转、工人工资、投资成本,我每年起码要收入35万元到40万元才能回本。”周兴利说,自己胆子确实比较大,但他心里也明白,从多种多卖到做大做强,靠的不是蛮干,而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多学习、多交流真的有用,能学到东西。”周兴利说,近10年来,只要有关于农业的培训他都不会缺席。
“咱的蔬菜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农业农村部门连续几年在咱这抽检,没有出过一次问题!”周兴利颇为骄傲地说,下一步,他打算改造45亩高端大棚,种植高端蔬菜和高端甜瓜,“大棚没建起来,说啥都是纸上谈兵,建了大棚你再来看!”周兴利笑着说,农场是他的心血,同时也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因此他将尽力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实现增收,让大伙儿的生活蒸蒸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