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报讯(记者 朱邪)8月4日,思南县杨家坳乡城头盖村,漫山的油茶林开始初挂果,林间套种的辣椒映红了山头,村里19名参加高考的学子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村支书熊宗政说:“经过脱贫攻坚,全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已全面改善,家家户户重视人才培养,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乡村振兴正全面提速。”
杨家坳乡处在思南、凤冈两县交界的大山深处,曾是思南最为偏远、贫困的乡。城头盖村距杨家坳乡集镇所在地仅3公里。城头盖是一座突起的山峦,四面绝壁,易守难攻,山顶5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十九世纪中期,思南兴起了一支农民起义军“白号军”,城头盖被定为大本营,曾驻扎着两万多义军。
沿着长满青苔的城墙爬上点将台,杨家坳乡全境尽收眼底。杨家坳乡党委书记姚家强指着不远处穿山越岭的“巨龙”说,7月10日通车的德余高速彻底改变了该乡备受煎熬的区位劣势,开车至县城的时间从两个半小时缩短至40分钟,至省城的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至两个半小时。
“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杨家坳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已连续在该乡奋战8年的姚家强说,他初到杨家坳时,全乡只有5公里硬化路,该乡先后投入5亿元,油化通乡公路20公里,硬化村组公路400余公里;改厕3000余户,改水近4000户,农家院坝、连户便道全部硬化;农村用电、通讯困难全部解决;乡卫生院、村卫生室条件全面改善。昔日天险城头盖就有3条通村路。
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激发杨家坳干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斗志与决心。长期在外打拼的干正飞回乡建起辣椒加工厂,带领乡亲规模种植辣椒2000多亩,助上千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近6年来,该乡吸引在外打拼的游子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建成全县最大的油茶基地1.6万亩、黄精基地500亩,开建万亩国储林。
敢与命运抗争的基因一直在这里延续。出了该乡第一个大学生的城头盖村,特别重视子女教育。村民熊文志家5个女儿,大女儿就读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二女儿就读贵州大学,三女儿熊娇娇今年又考入四川大学。全村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超过百人。
“家有万担粮,不如有个读书郎。”杨家坳乡乡长梁明忠告诉记者,曾经因为偏远,乡里的干部、老师多想着早日调离。打开山门后,当地群众越发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近年来,该乡着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尊师重教、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浓。今年,该乡202名初中毕业生,44人考入省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入学率达77.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