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纸短情长,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有望归来吗?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11-07 23:06: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一些东西在渐渐消逝,一些回忆始终留存。

博主“浪花”寻找电报、发电报的一则视频,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浪花”跑到杭州,意外得知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已经报修。

带着万千网友的好奇和期待,潮新闻记者去找了这台电报机,并探访了仍坚守岗位的老一辈电报人,虽然电报机坏了,但他用电脑打字的方式发出一封封电报。随着社交媒体上电报打卡热的兴起,年轻人一波波赶来,每天的电报业务量有所提升。

报道推送后,勾起更多人的“电报回忆”。

“我妈妈中专在辽邮,学的就是电报专业,后来,她工作后又考了大学,在北邮学了通讯,之后一直从事微波通信工作。小时候,我们还有电话局,有人值班,晚上我和妈妈会去找电话局值班同学去玩,后来,电报的功能逐渐被电话取代,后面微波通信技术逐渐被光缆取代。我妈说,她一辈子干了两件事情,都干到事情黄掉了。但是,是非常幸福地见证黄掉了。”

纸短情长,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有望归来吗?

纸短情长,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有望归来吗?

纸短情长,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有望归来吗?

网友的故事分享 截图

“父亲是邮局工作人员,小时候目睹过发电报过程,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先用电报纸写字,转换成电码,比如要发我的姓氏是转化成7806电码,然后打电话给报房,7806电码逐个报出来,报房再用电话分发到目的地,纸质邮递到接收者。网络兴起后,我还用姓氏电报码当作邮箱尾缀、车牌号尾缀。”

“我爸妈有一段传奇故事,我大姨给我妈和我爸安排相亲,妈妈看中了爸爸,但是大姨没看上便把妈妈送回老家,棒打鸳鸯。但我爸我妈一直通过发电报,搞地下恋情。”

“学通讯要背电报码,我学机电专业时,两位同学学了通讯专业,每天都坐那背电码,一年后再见同学,都秃顶了。”

“我爸和我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湖南去广东打工,当时通讯不方便,家人都会通过发电报联系他。我自己作为零零后,第一次接触摩斯密码还是在大学期间,电报机给我的印象,是战争片里通讯时滴答滴答的声音,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吧。”

杭州吴女士说她最后一次发电报也是唯一次发电报是1998年大学毕业时。

“小时候有点急事,家里人都会发电报,比如亲戚从广东给妈妈买了电视机,发电报告知接收时间,或者是去外地让人接火车,也会发去一封电报。”那一年,吴女士发走的电报,则是因为发小的求助,发小的女友在异地考研究生,为了维系感情,回到家乡的发小恳求吴女士给女友发一封电报情书。

纸短情长,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有望归来吗?

杭州最后一台坏掉的电报机 章然 摄

1998年,电话已经比较普遍,手机也出现了,电报的业务有所下降。

为了提升业绩,礼仪电报诞生,即不把电报当作一个传递急事信息的工具,而是传递感情、富有仪式感的承载体。

“新型的电报,文字更讲究,更浪漫,我发小也是觉得女友收到一封这么浪漫的电报,两人的感情会更好。”吴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写情诗,她想了很久,写得“很肉麻”,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送到报房时,一个字的价格要几块钱,“花了几十块发走的”。

那一次,是吴女士第一次和电报打交道,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手机越来越普及了,电报的存在性慢慢降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吴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发小和女友的感情很好,但距离的阻隔下,两人最终还是分开了。就像诉说衷肠的礼仪电报,虽然情感满溢、仪式感十足,终究在时代发展下慢慢消逝:“不过,电报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就足够了。”

记者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了解到,因业务量过大,目前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仍在修理中:“主要还是配件的问题,并非技术上不能修理,而是找不到相应的配件,所以修理难度比较大。”他们表示,会继续全力修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你用过电报吗?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报修,他也许是最后一个电报人
...味的邮戳电报,“浪花”跨越千里,但因为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报修,最终采用电脑word形式发出电报,这份心愿仍留有遗憾。“浪花”上传了一段寻找电报的旅程视频 受访者供图浪花是零零
2024-11-06 22:00:00
“0375 6015”60岁电报员用电码告别44年岗位
5月1日起,杭州将全面停止电报业务,全国可提供发报业务的城市将只剩北京。对于杭州最后的电报员任宏,和电报44年的缘分,还剩最后4天。这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惠兴路9号,清晨七点半
2025-04-27 15:26:00
...,美国艺术家塞缪尔·莫尔斯于1837年利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报机,并创立了莫尔斯电码。经过改良后,他于1844年5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发送了人类第一份长途有线电报
2025-04-17 07:39:00
以后 全中国只有北京能发电报了!当年一个字1毛4分钱
...把文字翻译成莫尔斯电码,通过电键发送出去;接收端的电报机收到信号后,再把电码翻译回文字。这个过程听起来简单,但其实需要发报员和收报员的高度配合,就像一场无声的“接力赛”。18
2025-04-09 21:17:00
致敬坚守者|永不消逝的铁路“电波”
...化时代的到来,“四码”早已写进了历史。“以前用的是电报机,打错字就要重来,现在我们打电报用的是电脑。所以之前我们武汉铁路一共有15个电报所,2019年的时候,全部合并到现在这
2023-01-24 13:18:00
晚清重臣让6匹马和电报赛跑,结果如何
...两个木杆,杆上横架电线,文字编为暗号,以码代字,用电报机传递,收发电报时,首尾各有人以任其职,如首一动,尾即知之,不论政务,顷刻可通万里。20年之后,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妥玛,给
2022-12-26 13:36:00
...,是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办的,1873年清朝第一台电报机在民间研制成功,当激动的民间高手把这个好消息呈报给清政府后,便没有了下文,思维僵化的清政府对此嗤之以鼻并未采纳。但
2023-08-21 13:56:00
为民服务不打烊 | 铁路“信鸽”的别样“双节”
...。9月初的一天,电报所工长刘振影在工作时发现,俄方电报机提示音异常,经分析,刘工长和工友们一致认定是俄方电报终端故障。确定问题点后,她们及时与俄方沟通,在俄方技术人员的远程指
2023-10-03 13:31:00
...自建经营的公众电报电路。这里还展示了上海最早使用的电报机——“莫尔斯电报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信事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在电话通信领域,馆内展示着20世纪80年代公用电话传呼
2023-11-24 23:0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勇气大爆发!我决定每天都送老师一束“花”……
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哒啦滴哒啦它能实现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今天教师节礼物是送?还是不送
2025-09-10 08:29:00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
教师节快乐丨跨越时光,与那年的您相拥。(视频:刘晓娟 王辉)
2025-09-10 11:45:00
【三尺讲台,你我同行】致敬所有教育工作者
三尺讲台见证着春秋更迭当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你们依然站在最熟悉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得您俯身讲解时的耐心作业本上细致的批红晚自习窗边温柔的叮咛那些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如春风化雨
2025-09-10 15:27:00
农行威海分行营业部慧眼识诈,暖心守护七旬老人“养老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通讯员 房莉莉“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帮忙,我这些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可就全没了!”9月1日
2025-09-10 18:20:00
别让“比较”偷走你的幸福 珍爱网呼吁理性看待亲密关系
在当下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晒出自己的生活片段,无论是一束昂贵的鲜花、一顿精致的晚餐,还是一份体贴入微的礼物
2025-09-10 18:31:00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
41年前从合肥大兴集被抱养到砀山,她如今希望寻到亲生父母
大皖新闻讯 张娟今年41岁,自幼被抱养到砀山,成长生活美满幸福,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娟想找到亲生父母
2025-09-06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