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清朝康熙时期,同名同姓的一品大员
于成龙:前于后于成佳话
《于成龙》话剧海报。
大小于成龙雕塑。
大于成龙画像。
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满楼
古往今来,同名同姓者司空见惯。但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官员离奇凑巧,他们不但同名同姓、同朝为官,而且都曾官至总督。更为难得的是,两人官声也十分接近,都是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好官。他们就是康熙朝的“大小于成龙”。
大于成龙
廉吏第一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于成龙以副贡知广西罗城县,时年45岁。罗城县位于广西北部,条件十分恶劣。据记载,“罗城烟瘴地,官廨在丛箐中,插棘为门,虎白昼行庭中”。于成龙在此做了7年县令,他招募流民,恢复生产,同时又兴办学校,严缉盗贼,罗城人得以安心耕种,安居乐业。
于成龙在罗城任期中,总共上交赋税不足百两,这时他深知罗城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某次,新上任的广西布政使怀疑于成龙贪污而派人去查,后来得知于的清廉和才干后十分感动,于是向巡抚极力举荐。之后,巡抚召集属下州县官来省城,众官皆官衣焕焕,唯独于成龙布袍如铁,携一苍头而来。巡抚见后,说:“此人必罗城令也!”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为四川合州知州。离任之时,百姓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两年后,于成龙升为湖北黄州府同知,期间察盗如电、破案如神、断案似包公,当地百姓称颂他为“于青天”。由于任上表现突出,于成龙升为武昌知府,后又擢拔为福建按察使。于成龙离开湖北时,“民遮送至九江,凡数万人,哭声与江潮相乱”。
于成龙赴任前,买了几十斤萝卜放在船上,有人笑话说:“这等便宜货,何必带许多?”于成龙正色说:“一路上吃菜,靠的就是这些。”此后,于成龙官拜两江总督,仍“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于是又有“于青菜”之称。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调任直隶巡抚。次年春,康熙在懋勤殿召见于成龙,并当面表彰他是“当今清官第一”。数月后,于成龙调为两江总督。康熙认为,江南民风奢靡,于成龙去后或能端风正俗。于成龙到任后,江南“望风改操”,富户人家“相率易布衣”,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因病去世,年68岁。临终前,于成龙召属吏诀别,端坐而逝。事后,康熙为于成龙手书“天下廉吏第一”,加赠太子太保,谥“清端”,并御书“高行清粹”四字为祠额。
小于成龙
勇于担当
康熙朝的小于成龙,同样是有名的清官干吏。小于成龙比大于成龙小21岁。由于两人都做过直隶巡抚,因而当地又有民谣称颂:“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小于成龙(下仍称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红旗出身,后于康熙七年(1668年)蒙荫为乐亭知县。上任不久,全县因水灾而损失严重。向上级请求免除赋税被拒后,于成龙慷慨放言:身为父母官却不能救民,做官有何意义?如因上告而得罪,被罢官又有何妨?于是,他将灾情越级上告,百姓才得以免除钱粮。
次年,于成龙因罪囚脱逃而被降级调用,乐亭百姓听说后两次叩阍请留。康熙认为,百姓甘冒流放之险而乞求知县复官,事出蹊跷,必有所因,于是命直隶巡抚核实,后复任乐亭知县。百姓闻知后,无不欢欣鼓舞。
由于在官场上特行独立,得罪上司处甚多,于成龙在知县任上蹭蹬十载,才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升为通州知州。离任时,乐亭士绅为其饯行,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于成龙为之感动流涕,而百姓“遣之不去”。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于成龙升为江宁知府。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康熙首次南巡至南京,问汉军于成龙安在?于成龙趋前承旨,康熙笑道:“朕在京师闻尔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确加咨访,与所闻无异。因此赐给你亲书手卷,以嘉尔清操。”事后,于成龙被破格提拔为安徽按察使。上任不久,即奉旨督理下河。于成龙行前,有同僚说:“汝太愚,到任年节,属吏有两次馈送,胡不收为下河资斧,何六日即行耶?”于成龙笑答:“吾若不愚,皇上肯将两年知府授为臬司乎?”闻者无不叹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在其任内,于成龙体察民情,扫平盗匪, “于青天”之名不胫而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于成龙接任河道总督,但不久即因妄奏豁免民夫而被革职留任。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征剿噶尔丹时,于成龙受命督运中路大兵粮饷,后亲自督造运粮大车六千辆,筹集二万四千多头牲口,为清军击败噶尔丹立下汗马功劳。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于成龙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成为清朝名义上的首任直隶总督,“畿内士民闻公至,歌舞如雀跃,其豪强则相戒勿以身试法。”当年四月,于成龙疏浚永定河成功。十一月,河道总督董安国被罢,于成龙再任河道总督。然而,河工多年停顿,于成龙也是无能为力,后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病逝于任上,年仅63岁。事后,康熙令下部优恤,赐谥号“襄勤”。
大小于成龙的
交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大于成龙调任两江总督时,特向朝廷举荐通州知州小于成龙,后者由此擢升江宁知府。是时,刑部尚书魏象枢巡察通州,小于成龙向其辞行,魏以优礼待之,于谢不敢当。魏象枢笑道:“此非待知府礼。君廉能,故以待督抚礼待君耳!”随后,魏又赠诗一首,其中云:“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
魏象枢久经官场,眼光独到,他一眼就能看出,两位于成龙终将殊途同归,小于成龙此时虽为江宁知府,日后必能承督抚重任。果不其然,康熙对小于成龙同样青眼有加,后者功业,并不亚于前辈。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大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仅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身边又无儿女。最终,身为下属又受其恩的小于成龙为之料理后事,不遗余力。此等义举,为时人所称颂。
大于成龙人称“天下廉吏第一”,小于成龙被康熙称为“廉能天下最”。同时期其实还有一个“成龙”,而且姓氏上音近字不同,就是号称“包龙图再世”的喻成龙。喻成龙(1644年—1714年),字武功,号正庵,汉军正蓝旗人。他和小于成龙一样,以家族军功起家,后于康熙五年(1666年)由荫生出任安徽建德知县。之后,相继出任池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安徽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喻成龙为官清廉,刚明果断,他所任之处,一向严厉打击盗贼贪吏,造福百姓,如包拯重生。为官期间,喻成龙每日粗茶淡饭,为减少开销而从不喝茶。即便当上湖广总督,仍照常吃粗米就青菜。他的品行和两位于成龙一样,恪守清廉,从不营私。康熙年间的三个“成龙”,彼此之间又颇有渊源,可谓巧合至极。难得的是,三人皆为清官廉吏,为开辟康乾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样的廉吏典范,应为历史和后人铭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