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吴泳铭官宣3800亿投入后,阿里云如何打AI这场硬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4-10 17:12:00 来源:搜狐科技

吴泳铭官宣3800亿投入后,阿里云如何打AI这场硬仗?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我非常有理由坚信,2025年一定是中国AI应用爆发的元年。”在4月9日的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过去一年,阿里云平台大模型API调用量增长近100倍,接入大模型的企业数量也接近100倍的增长。

阿里云希望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我们即将发布新的模型,最重要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个是Reasoning推理,一个是Omin全模态融合。”刘伟光提到。

在应用方向上,这次大会,阿里云宣布推出AI Agent Store,从生成式AI向代理式AI发展,并表示将首先推动阿里旗下所有服务走向Agent(智能体)。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在AI和云计算领域投入超过3800亿元,推动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和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以AI驱动为战略之一的阿里云无疑是重中之重。现在,阿里云已经逐渐明确,这笔钱要花到哪儿了。

模型和云,硬币的两面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认为AI应用爆发预期不足的一大原因,是基础模型的能力下限不够高,因此很多企业对大模型的应用也停留在相对浅的层面。

在刘伟光看来,基础模型仍然是整个AI应用生态最核心的引擎,而随着基础模型从深度推理模型到多模态能力大幅度提升,让更多AI应用落地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高。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对搜狐科技表示,过去大模型的精度在75分到80分之间,所以今天的主脉络就是提高精度,同时要降成本。

阿里云明确提出,未来基础模型最重要的两个方向是Reasoning推理和Omni全模态融合。

此前,OpenAI的o1模型点燃了推理模型这把火,而DeepSeek的R1模型则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了。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近日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发布新的推理模型o3和o4-mini。这意味着,OpenAI技术路线再次调整,其此前表示会将推理模型和GPT-5融合。

“大模型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向越来越强的推理能力演化。”刘伟光提到,很多客户都在利用更强大的基础模型做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同时反过来为推理提供重要能力补充。

今年3月,阿里通义团队推出最新推理模型QwQ-32B,用不到5%的参数规模,达到了DeepSeek-R1的相同性能,背后正是借助了大规模强化学习。

不过,阿里云在模型推理的基础上,还把工具调用等能力融合进来。具体做法是,先用强化学习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跨领域泛化能力,然后让模型自行判断用快思考还是慢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还让模型具备更强大的任务规划和工具调度能力。

此外,阿里云认为单一的文本模型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发展全能模型。

“客户今天越来越希望要的是全模态的模型,今天的模型很聪明,但如果是聋子、哑巴,在很多交互场景就不行。”常常跟客户打交道的徐栋,观察到了客户需求的变化。

阿里云已踏出第一步,3月底发布并开源了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7B,可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输入,并实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合成输出。

此前,市场对AI的未来终局存在两种路线,一条是依靠单一的大语言模型就能实现AGI,另一条则认为必须发展多模态才是正道,阿里云显然倾向后一条路线。

刘伟光的解释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是多模态的,多种模态模型必然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全模态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多模感知和协同,为最终的交互带来全新方式。

当然,阿里云还重申会坚持开源。目前,通义开源模型总量超过200款,在开源社区衍生的千问模型突破10万,成为全球最大开源大模型家族。

谈及开源对阿里的影响,徐栋表示,如果开源,模型做不到SOTA(最先进)没有意义。所以这会倒逼整个团队,反过来加强了团队的模型迭代速度和能力建设。

从业务层面看,他认为,模型和云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模型开源之后,反过来对云销售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个间接的过程,但对我们来说,非常行之有效。”

最新财季显示,阿里云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超11%,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

走向Agent,自家业务先行

“春节期间DeepSeek火爆出圈,让公众对大语言模型能力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也推动了企业能够基于基础大模型做更多的AI Agent、AI原生应用、推理应用等。”刘伟光表示。

截至2025年1月底,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超29万。这次大会,阿里云就现场展示了通义在购物、硬件、职场、教育、健康、出行等多个行业的应用。

叮咚买菜CTO蒋旭介绍,其在供应链侧、消费者侧和内部运营侧都用到了通义,比如监测重点产品,同时开发了对话式AI产品叫叮小咚,用来满足用户对食品有关问题的解答。

不过,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蒋旭提到,针对垂直领域如何建立更好的知识库和模型面临挑战,现在的多模态能力也难以完全满足业务更高要求的需求。

当然,普遍关心的问题还是成本。蔚来座舱AI多模态负责人吴楠认为,在大模型推动汽车变革的过程中,成本不可避免,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何平衡自研和合作伙伴的合作。

“叮咚买菜是一家相对薄利的公司,所以对成本的管控会更严,希望阿里云将来能出更好的混合部署的方案。”蒋旭表示。

美高域研发负责人孟文静也对搜狐科技提到,作为香港公司,AI应用不仅面临粤英复杂的语言环境问题,还面临医疗数据集的问题,而通用模型没有办法解决具体场景的理解问题。

此前,阿里云确定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战略,因此很少做定制化项目。按徐栋的解释,这是因构造SFT的数据集成本比较高,涉及到企业数据等,同时阿里云希望通过提高模型的基线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客户需求,加速应用爆发,阿里云发布“繁花”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将在基础设施、模型、数据、工具、应用、交付等领域与生态伙伴一起服务百万云上客户。

今年被视为AI Agent爆发元年,阿里云也正式参战,这次大会宣布推出AI Agent Store,加速从生成式AI走向代理式AI的新阶段。

“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推动阿里旗下所有服务走向AI Agent。”刘伟光表示,阿里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模型强,也要追求更为丰富的应用强。

为此,阿里云百炼上线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以降低Agent开发门槛。MCP即为模型上下文协议,是由Anthropic提出的开放协议。

MCP是模型和外部数据、工具的通信协议,解决了双方交互问题,可以让用户不用懂代码就能直接调用模型和MCP服务,搭建Agent应用,因此不少人将其类比为互联网的HTTP协议。

阿里云百炼高级产品专家徐志远认为,MCP推动了技术平权和服务平权,将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而Agent正是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载体,预计未来Agent的数量将远超现有的软件应用。

“接下来,Agent的繁荣只缺一个点,就是从业者对领域、行业和真实需求的洞察和理解。”徐志远说。

此前,OpenAI已宣布接入MCP,微软、谷歌也不例外。国内除阿里之外,百度、腾讯等最近也均宣布支持MCP。可以说,这些玩家都在发力,但现在还没有最终的赢家。

吴泳铭此前说,AI最大的想象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现在,阿里才刚刚准备驶向代理式A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阿里云CTO周靖人:全面投入升级AI大基建
快科技9月19日消息,在2024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阿里云正在围绕AI时代,树立一个AI基础设施的新标准,全面升级从服务器到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处理、模型训
2024-09-19 15:53:00
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加盟 阿里AI To C业务布局再提速
...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Steven Hoi)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向吴嘉汇报,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2025-02-08 18:48:00
本文转自:新华网12月1日,阿里云通义千问720亿参数模型Qwen-72B宣布开源。该模型基于3T tokens高质量数据训练
2023-12-01 13:33:00
阿里CEO吴泳铭:生成式AI让世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语言——Token
笔者参加了几届阿里云栖大会,每一届都有不同的主题。但近两届,有一个越来越明晰的主线,那就是云与AI的融合。这一届的阿里云栖大会,无论是从主题演讲还是展览设置,这种云+AI的感觉都
2024-09-20 09:51:00
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一文看懂云栖大会技术发布
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阿里云重磅升级全栈AI体系,实现从AI大模型到AI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面向新一轮智能革命,阿里云将全力打造成为全栈人工智
2025-09-24 13:30:00
大厂AI竞赛走向深水区:腾讯深耕生态 阿里押注全栈
...务成大厂们业绩新增长引擎。《科创板日报》对比腾讯与阿里巴巴这两家互联网巨头最新财发现,两家企业正持续加大对AI研发与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将技术逐步转化为切实的业务增长。腾讯
2025-09-02 11:11:00
BAT等互联网大厂,如何入局人形机器人?
...发模式的问题,近几年互联网大厂逐步退出机器人方向。阿里达摩院裁撤机器人部门并入菜鸟,腾讯RobticsX机器人实验室找不到太好的产品落地渠道,一号员工离开自主创业,小米的人形
2024-06-12 11:54:00
大模型下探音视频AI市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 ToB产业观察
...操作猛如虎之后,还有更多仍在“来的路上”。6月1日,阿里云宣布通义大模型进展,聚焦音视频AI的“通义听悟”正式亮相,成为国内首个开放公测的大模型应用产品。通义听悟其前身是早在
2023-06-07 14:00:00
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Qwen-VL 【阿里云开源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Qwen-VL】《科创板日报》25日讯,阿里云今日推出大规模视觉语言模型Qwen-VL
2023-08-25 12:1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海外华媒参访视源股份 解码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之道
海外华媒代表参访视源股份(谢明 摄)10月19日,参加第六届海外华文新媒体论坛的40余位媒体代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网组织下走进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视源股份”)第五产业园
2025-10-21 22:52:00
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TCL华星t8项目正式开工
10月21日,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以下简称“t8项目”)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开工。t8项目是全球第一条规模化量产的G8
2025-10-21 22:52:00
倒计时3天!三联家电“11.11提前抢” 三重补贴撬动山东家电消费
鲁网10月21日讯伴随 “双 11” 消费季临近,山东家电市场迎来年度消费热潮。作为本土家电零售领军企业,三联家电于10月24日至26日率先启动 “11
2025-10-21 17:09:00
“只剩最后500单!”“3、2、1,上链接!”近日,某直播平台上,一名美妆主播正卖力推销一款“限量”粉底液,评论区不断涌现“已拍”“再加点货吧”等留言
2025-10-21 16:44:00
近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滨海保护中心)通过专业预审服务,高效护航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干细胞内囊泡制备与应用”系列专利技术
2025-10-21 15:54:00
驼奶粉行业峰会召开:京东超市与头部企业携手共建“安心驼奶粉”验证方案
10月20日,京东2025驼奶粉行业峰会在京召开,大会以“品质溯源、产业共生”为主题,聚焦行业痛点与机遇,通过多方联动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2025-10-21 11:11:00
江西10家企业入选“中国VR50强企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10月19日,“2025中国VR50强企业”名单正式发布,这是“中国VR50强企业”名单连续第七年发布
2025-10-21 05:52:00
校地专场对接会上,我市一批“钢铁新农人”集中显身手“火眼金睛”识熟果 自动采摘不伤花□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果园里
2025-10-21 07:44:00
青春华章 | 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攥指成拳”闯千亿级赛道
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攥指成拳”闯千亿级赛道共聚“微”光,好“剧”有戏□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近260家相关企业
2025-10-21 07:45:00
培育产业向“新”力 2025厦门国际时尚周圆满落幕
2025厦门国际时尚周在中山路举行,精彩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九球天后”潘晓婷亮相2025厦门国际时尚周。厦门国际时尚周助力首发经济
2025-10-20 08:56:00
总台文创“月兔趣集”数字资产盲盒上线乐数通
中秋佳节,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 “浙江文交所”)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文创”
2025-10-20 14:50:00
向“新”求质 |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领航智能农机加速出海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7日-10月18日,潍柴雷沃智慧农业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发展大会在青岛举行。25款明星机型组成的“全矩阵”智能装备军团震撼列阵
2025-10-20 16:39:00
鸢都家电狂欢“三联家电10.25海信来了”引爆金秋消费季
鲁网10月20日讯 金秋消费季迎来重磅炸弹!三联家电宣布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启动年度促销活动——“10.25海信来了”
2025-10-20 16:46:00
战略协同 产品赋能 运营提效丨潍柴雷沃智慧农业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发展大会召开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7日-18日,以“战略协同·产品赋能·运营提效”为主题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发展大会在青岛召开
2025-10-20 16:47:00
日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宣布,已获得工信部批复,在全国范围开展eSIM手机业务商用试验。这标志着,移动手机彻底告别实体SIM卡的时代正在从愿景走向现实
2025-10-20 1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