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林楚晗孙婷婷王佳文摄影记者邹斌通讯员詹金滢张美丽4月22日,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1栋一楼大厅内,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正在上演一出情景剧,向居民普及反诈知识;青和居19栋旁小花园里,一场家风分享会如火如荼进行中,绿树丛荫,春风拂面,听着一位位居民上台分享自家的故事,引得台下掌声阵阵,这一出出节目参与人员有社区居民、共建单位成员、小区网格员等等,他们以楼栋为单位,自己搭建舞台,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送到自己的家门口,完善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这是青和居社区打造“一楼一品”党建品牌的缩影。青和居社区所处华中地区最大棚改回迁区域。这里曾是矛盾问题最集中、居民群众最困难、创新社会治理最有挑战性的地区之一。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和居社区,详细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动情感慨“沧桑巨变,恍如隔世”,并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6年来,青和居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的殷殷嘱托,不断深化和完善治理方式,把群众的事做实做细。
“我们的青和居”故事分享会现场4月16日至4月22日期间,一场场主题名为“我们的青和居”系列活动在青和居社区各楼栋开展,让青和居社区的居民们欢聚一堂,感受社区大家庭的融合和温暖,让来自青山区各街道各社区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分享和交流青和居社区治理经验,通过推广一个“青和居”,打造更多“亲和居”。
楼栋长海报开展“特色活动”,居民文化活动天天有
居民夏谋阶带着乐队老伙计们为居民献唱“湖北大鼓”楼栋大厅里鼓点阵阵,“谷雨”随声滋润群众心田;共读好书汲取精神养分,社区氤氲书香气;“楼栋议事厅”把志愿服务送到家门口……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从4月16日到22日期间相继开展,青和居社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在持续数日的“我们的青和居”系列活动中,来自青和居社区8栋居民76岁的夏谋阶2次登台,带着乐队的老伙计们为居民们献唱“湖北大鼓”,他的节目在居民中颇受欢迎。像这样的演出场景,是夏谋阶过去不敢想的。夏谋阶说,他过去住在棚户区,不仅房屋面积狭小,居民们也缺少娱乐空间。自从搬迁到青和居社区后,不仅他家的居住面积大了一倍,社区内也有了许多公共空间让居民们自由活动。“我们社区有社区大舞台,还有各个楼栋下的楼栋大厅,我表演的舞台越来越多了,湖北大鼓也越来越受居民们的喜欢。”夏谋阶说。
“卢志刚志愿服务队”正在服务居民4月19日,青和居社区15栋“和力”楼栋开展了“科普进楼栋,服务你我他”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在以卢志刚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前排起了长队,大家排队等着理发、修理家电等。青和居创新打造了楼栋“119自管小分队”品牌,即由1名网格员、1个下沉单位、9名居民骨干组成,许多居民主动走出来,参与守护“自己的楼栋”。目前,青和居社区成立了19支“119自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矛盾调解等服务。这些服务旨在有效激发楼栋党员、居民骨干参与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让“我的楼栋我守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共同打造居民满意的青青花园、和谐家园、居民乐园。据了解,青和居社区近年来正打造“一楼一品”特色,结合楼栋居民特点、特长及人员结构,打造了和安楼栋、和悦楼栋等19个特色楼栋。如今在各个楼栋的大厅里时常会举办由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组织的小型文娱或志愿活动,居民们表示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里
“我们的青和居”故事分享会现场“只要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里,这样我们就能收获群众的笑脸。”在“我们的青和居”故事分享会上,来自青和居的居民邹红霞分享了居住在社区的感受,今年61岁的邹红霞是3栋楼栋长,今年是她在青和居居住的第九个年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动下,她加入了“天天敲门组”,成为了一名楼栋志愿者,年过花甲的她仍活跃在楼栋,为居民奉献一份光和热。真心换真心,邹红霞收获了更多的朋友,和邻居处成了“家人”。“住在社区不仅要自己住得幸福,还要大家都幸福。看到楼栋这么和谐,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会一直做志愿者,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邹红霞的话音刚刚落下,会场掌声雷动。
张幼林(左二)居民代表张幼林讲述了网格员童茜的故事,热心肠的童茜无论何时都笑容满面,每一户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真正把居民当成家人,大家都称呼她为“贴心小棉袄”,而她的用心也赢得了全栋居民的认可。正是社区里动人的邻里情,让张幼林这个有着50年党龄的八旬老人,主动加入青和居社区党员巡逻队,将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服务好居民除了发动群众,更要发挥“红色物业”作用,解决老百姓“最后100米”保障问题。在分享会上,武汉嘉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永全分享了入驻青和居6年来的感受,他说作为物业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开展“红色物业”特色活动,用心用情办好居民群众身边事。他们打造了“相约星期四·公益服务党员接待日”惠民服务品牌,把便民服务搬到居民“家门口”,将磨剪子、修鞋等渐渐消逝在城市街头的“老”服务引进开展“红色物业”的“新”家园,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活动开展至今,仅青和居社区已开展300余场次。楼栋变服务阵地,推广更多青和居经验
童霄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更多的参会人员谈了自己的感受。红卫路街道奥山滨江社区书记童霄,曾在青和居工作3年,时隔一年重返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她说,一年间,青和居变化显著,从2022年开始谋划打造“一楼一品”党建品牌,现在已经实现全覆盖,直接将宣传、服务、文化等直接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居民足不出楼栋就能享受政务宣传、休闲观影、楼栋议事等服务。她直观感受到这种方式给居民带来的变化,她看到居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看到了更多新鲜面孔走出了家门,居民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丰富,邻里情谊更加深厚了。青和居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心从小区前移至了楼栋,给他们就如何做好“家门口”的党建打了样板。
喻振杰在交流会中,大家认为青和居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方式新颖,通过“小项目”“小载体”“小活动”的方式,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发挥下沉党员、共建单位作用,引导更多居民参与进来。钢花村街道南苑社区书记喻振杰说,青和居善于挖掘能人,他们也要将这些经验用到实际活动中去。对此,冶金街道碧苑社区书记周琳感同身受,她说,青和居充分发挥网格员、物业、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工作做实,发挥内生动力,用网格员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依靠群众,带领群众,破解治理难题,建好我们的美好家园,青和居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周琳说。
汪洋青和居发挥网格作用,“天天敲门组”经验被大伙反复提及。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汪洋讲述了自身经历,他曾是“天天敲门组”的一员,当天参观期间,他在1栋楼下偶遇了居民魏望英,两人深情相拥,“她老远喊了我一声儿子,我喊了她一声老娘。”汪洋声音哽咽,魏望英一直以来是青和居社区重点照顾对象,也是他的免费送餐服务对象之一。汪洋说,正是青和居“天天敲门组”用心付出,才换来居民心里的认同。“天天敲门组”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精准服务群众,敲门问需、嘘寒问暖,为居民排忧解难。这六年来,青山区凝聚各方合力,不断深化推广青和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把党的服务力量扎根到基层、生根到门栋,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未来,社区的发展和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持续建强组织体系、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服务体系,用最大能力、最大努力和最大诚意,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把居民对我们的期待实现好,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