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16:23:00 来源:戏说三国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世间难吐只有情,泪珠咽尽还生。手捻残花,无言倚屏。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初读这首词,语句哀婉,字字泣血,不由得让人想起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那颠沛流离的一生。而这首词的主人,她的人生却比李清照更为坎坷,她就是有着“清代李清照”之称的贺双卿。

豆蔻年华才情初显

贺双卿,清朝雍正年间人士,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绡山村一户农户人家,由于是家中第二个女儿,因此取名为双卿。贺双卿的家境并不算好,甚至有些贫寒,因此父母每日都忙于生计,奔波劳累,无心去照顾众多儿女,小双卿便自由地生长着,任由聪颖好学的性格在她脑子里肆意发展。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稍微大一点后,小双卿便去镇上舅舅做杂役的一家学馆去玩。幼龄孩童一般都喜欢爬树、捉鱼、扑蝴蝶,可是小双卿却喜欢在学馆窗外偷偷旁听。虽然年纪太小还不懂先生讲得知乎者也是什么意思,但也摇头晃脑地跟着读,模仿得有板有眼。

学馆的先生看到这个敏而好学的小姑娘,出于惜才,允许小双卿进课堂旁听,小双卿欢喜极了,更加认真地学习起来。为了报答先生的恩情,小双卿一下课就为先生送去茶水,夏日摇扇驱蝇,冬日补炭添火。

在学馆学了三年,这些她就做了三年,从未间断过。三年期间,她已学会了《诗经》、《尚书》等诗书,不仅识得了许多字,吟诗作对也开始入门。

三年过后,贺双卿十岁了。家里便不再允许他抛头露面,尤其是她的娘亲,认为不过几年,双卿便要许配人家,这几年关在家里学习女红针线,他日嫁得一位好郎君,才是上策。

贺双卿虽然不舍学馆求学的时光,但在当时封建礼教极为森严的社会环境下,她也默认了这就是女子一生的命运,而且别家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贺家能让她求学三年,已经够不错了。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但尽管她的人被困在这小小的一方农舍中,她的思绪却一直跟着学馆里的朗朗读书声飘荡着。由于心里实在放不下对诗文的爱好,贺双卿央求着舅舅买了纸笔,一有空闲便坐下来写诗作文,再让舅舅将这些诗作带给学馆的先生品评。

先生既怜惜贺双卿的才情无人赏识,又不禁为她的飞速进步感到惊叹,每次品评之后,先生都会写下几句勉励之言,这更加深了贺双卿对诗文的热爱之情。

转眼,贺双卿长到了十八岁,到了该说亲事的年纪。这时的双卿,已经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夸张一点,说是“才逾苏小,貌比王嫱”也不为过。这样的才情相貌,若是放到书香门第,富贵人家,定是被说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可是放在农村乡下,这种娶妻只看干活利不利索,有没有生男相,有没有旺夫相的地方,才情可以说是一文不值,甚至吟诗作文,体态娇弱会被看作狐媚之相。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更不幸的是,这一年,贺双卿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可以主事的男性,本来可能改变的婚姻命运最终屈从了现实,屈从了当时的封建男权社会。贺双卿被叔父做主,嫁给了邻村同样是农民的周大旺。

多情女难得有情郎

若是被许配给书香门第,凭贺双卿的才情容貌,即使没有李清照,赵明诚一般“赌书泼茶”、“把酒言诗”,陈芸,沈复一般琴瑟和鸣、亲如形影,也能把日子过得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周大旺只是一个佃户农夫,五大三粗,大字不识一个,而且自幼由母亲管教,还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

新婚的几天,周大旺见贺双卿身量纤纤,俊秀柔弱,也是十分喜爱,对她说不上体贴入微,但也时常关心。可是在贺双卿婆婆的眼里,她这种纤弱温柔的样子,可是半点也容不下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对“外人”嘘寒问暖,连她这个亲娘这里也不甚关心了,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于是,在贺双卿家进来没三天,就被婆婆摆起了规矩,天天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寻着贺双卿的不是。而贺双卿自幼就被母亲教育“在家从父,出嫁随夫”那一套封建礼教思想,因而不敢有任何反抗,这更助长了婆婆的嚣张气焰。

起初,周大旺见媳妇被训斥还会来安慰几句,但是每次一来安慰,婆婆便连周大旺一起大骂,妈宝男的周大旺自然也是不敢忤逆母亲,反而还觉得是贺双卿害的他被责骂,久而久之,新婚的那一点柔情蜜意,也被消耗的一干二净了。

母子二人开始一同折磨贺双卿,家中所有的活计都落到贺双卿头上,而他们只负责在贺双卿做好饭后一边大吃大嚼,一边斥责她干活不利索。

贺双卿无处诉苦,只好将满腔的幽怨诉诸于纸上,形成一篇篇凄婉哀绝的诗词。那首著名的《浣溪沙》便是这时写来的。发现贺双卿写诗后,婆婆又开始不满,自己的儿子大字不识,儿媳妇竟会吟诗作词,这传出去岂不是让左邻右舍笑话他周家?

于是便将贺双卿的纸笔悉数毁尽。本来贺双卿写这些诗词也只是为了抒发心里的苦闷,没有想要流传下来的意思。故而没有纸笔,贺双卿便拿粉写在芦叶之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每每写完诗词,贺双卿便借着倒垃圾为由将这些诗词也倒掉,但有一日倒垃圾时,正好被在附近书院读书的几个才子看到了。这几个才子名唤史震林、段玉函等人,看这偏僻山村中竟有这样一位婀娜妇人,再看她倾倒之物,竟是一些诗词。

尤其是《浣溪沙》这首:“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的腰肢”。全篇意象极美,但词人却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干活干到腰酸背痛,却依旧被斥责、怒骂,仿佛已经是家常便饭。

看到这首词,史震林既可怜这妇人悲惨的遭遇,又惊叹她的绝世才情,不免向周围人家打听,知道了她的遭遇后更是又敬又怜,不禁提笔接下诗句“世间适意半荒唐,红颜薄命堪嗟伤;古今冤惨何处诉?痴蜂蠢蝶占春光!”并托周家邻居妇人转交给贺双卿。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他本以为,贺双卿本就苦闷难以抒发,见到这一纸心意定会诗文相和,可没想到贺双卿却对着邻居妇人低声说道:“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连,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史震林听闻,不由得对贺双卿更加敬佩。

此后史震林又托人送信几次,可都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直至他科举考试前一天,贺双卿托邻居送来了一封长词,祝愿他能考取功名。

史震林不负所望,考取了进士,但当他回到绡山村,准备倾尽所有,用钱财打动周大旺放走贺双卿,再由他迎娶贺双卿之时,却被告知,贺双卿前不久因患疟疾,已然去世了。

红颜薄命明珠蒙尘

原来,贺双卿自来到周家不久后就得了疟疾,而周家人不仅不帮她医治,还不停地驱使她干活,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便被疟疾慢慢的拖垮了身子。

在得疟疾两年之后,第三年的秋天,贺双卿的疟疾竟没有再犯,据说隔一年不再犯就是根除了。但没过多久,双卿饭量便日渐减少,问到油腥甜腻之食还总是反胃,肚腹下方还总是胀胀的。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婆婆一开始还以为是有喜了,想着周家终于有后了,不枉她拜了那么多菩萨真人。可是请来郎中一看,才知是疟疾又复发了,期望中的大孙子没有了,反而换来个病恹恹的媳妇儿,这使婆婆对贺双卿更加厌恶。

在前期,贺双卿还可以强忍着病痛下床做饭,后期实在起不来床,只能得到他们母子二人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即便如此,每次为她送饭的周大旺还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你是前世修下了什么福,竟让我们母子来伺候你,也不怕折煞了你”。

就这样,一代才貌双全的农村女词人,最终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中,红颜凋谢,空余叹息。

史震林踉踉跄跄的来到贺双卿小小的坟茔前,不禁失声痛哭,“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他决心要为双卿做点什么,也不枉双卿来这世上短短一遭。于是便将双卿的悲惨遭遇以及她所著诗词记录在了自己的《西青散记》中。让后人得以了解这位才貌双全,命运凄苦的女子的一生。

被称为“清代李清照”的才女贺双卿,却惨遭恶婆婆折磨致死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清末词家黄燮清评价双卿之词曰:“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清代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评曰“双卿之词,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

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这样的女子,在时代的桎梏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本该大放异彩的生命,早早的陨落,空留后人对她的悲惨经历、她的精绝诗句扼腕叹息,不忍评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代才女贺双卿将悲情写到极致,20岁就被婆婆虐待而死
...不管身处什么阶级,都会受到性别压迫。比如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她南都渡后,孤苦无依,嫁给了张汝舟,可惜这第二次婚姻也是所托非人,张汝舟性情粗暴,经常对李清照动手,更是贪图李清照的
2023-02-25 19:04:00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才华毁于婚姻生活累于男人
...第一女词人”的称号。读了贺双卿诗词的人,曾称她堪比李清照,可对比两人生活,贺双卿苦多了,一身才华无用武之地,身为才女又活得不如一个人,身为农妇又活得像牲畜,惨哉!
2023-07-14 10:22:00
她是清朝才女,诗词双绝,却被丈夫与婆婆虐待致死
...着清朝第一女词人之称的才女:她是清朝才女,才华比肩李清照,诗词双绝,被丈夫与婆婆虐待致死。她的名字叫贺双卿,她从小在一个农村家庭里长大,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因为
2022-12-24 15:46:00
清代才女贺双卿结局如何
...学习的机会,并在后来的日子里,用才华震惊世人,比如李清照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然而,有才华并不代表有美好的生活,因此她们之中的一些人,最终也过上了不好的日子,比如“清代第一女词人
2023-07-26 09:03:00
揭秘古代遭遇“家暴”的女性
...再经受男子的家暴,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曾经被丈夫张汝舟家暴过,因为她不愿意交出手上的金石之器,就受到丈夫的毒打。但是李清照却敢于离婚,甚至把丈夫张汝舟送到
2024-03-23 05:42:00
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才华横溢却输给命运,用芦叶写出最美诗词
...四首诗词便能笑傲清代诗坛两百余年,更有时人称:就算李清照见到她也要尊她为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词坛顶流”,却因遭遇一段不幸婚姻,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出身最
2024-11-17 10:45:00
清代哪位才女婚后写下一词,被誉为比肩李清照寻寻觅觅
...了叠词,而说起叠词,在古诗词中也不少见,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就有一首词《声声慢》也是多用叠词,怪不得后人称贺双卿是李清照之后的清朝第一女词人。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更是认为
2024-02-11 06:52:00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二婚嫁小白脸惨遭骗财骗色
...不是靠她的容貌扬名的,而是靠她的才气。这个女生就是李清照,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大家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是大家闺秀,从小就聪明好学。
2022-12-26 20:44:00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拥有鲜为人知的“风流”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无尽的凄凉,此诗可谓是李清照本人的真实写照,而李清照作诗的风格有很大的转变,前期是描写悠闲自在的生活,后期则是悲叹身世,情感多惆怅,而这一切也都来
2023-02-14 2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