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荒漠植被带上,有这样一个林业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站7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荒漠绿洲之中,为筑牢青海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光和热,它就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苏镇林业站。
在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通报表扬的2023年“一站一员一窗口”先进典型中,察苏镇林业站位列其中。
作为基层服务机构,70多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察苏镇林业站为林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原的冬天冷得让人打颤。1月2日一大早,都兰县察苏镇林业站护林员虎发亮和同事赵建寿一起,在104.67公顷的察汗乌苏镇西建村西沙窝防风固沙林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正是防火期,一刻也不能马虎。”虎发亮和赵建寿一步一个脚印踩着沙窝前行,虽然走得很吃力,但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虎发亮说,这里的风很大,如果遇到火,不到两小时,这片林就烧完了。
今年是虎发亮做护林员的第5年。
“以前风沙特别大,沙子一年年地往前移动,现在防风固沙工作做得好,人进沙退。你看,现在这片区域的树长得多好,欢迎你们夏天来这里玩。”虎发亮笑着说。
当得知所在的林业站入选“家乡的林业站”名单,虎发亮特别高兴:“环境好了,村子也建起来了,人们也回来住了,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虎发亮只是都兰县察苏镇林业站的一个缩影。都兰县察苏镇林业站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荒漠植被带,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高、降雨少、年均气温低,自然条件严酷,植被稀少而珍贵,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察苏镇林业站站长才让太回忆,察苏镇林业站成立于1951年,最早名为都兰县察苏林业环境保护站,隶属当时的国有都兰林场,主要协助林场管护半山上的天然祁连圆柏疏林地。随着机构改革,原来的都兰县察苏林业环境保护站更名为都兰县察苏镇林业站。林业站管护着2.73万公顷的林地、荒漠灌木,以及草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一年又一年,在基层务林人的坚守和辛苦耕耘下,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0%,增加到如今的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2.97%,沙尘暴的天数明显减少,近5年未发生野生动物的案件,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作为当地生态保护的主力军,察苏镇林业站负责察汗乌苏镇和热水乡2个乡镇的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管护森林、沙生灌木以及人工防风固沙林面积达1.854万公顷,还有湿地、野生动物、水源地等自然资源,面积大,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管护难度大。
林业站立足本地实际和岗位职责,对标县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重点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生态护林员的选聘程序,强化培训和考核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护林员管理制度体系,成为落实林草长制度的触角和神经末梢,形成了网格化常态化管理规范。
在漫漫黄沙中,谋求绿色生存空间,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20世纪80年代以来,林业站组织护林员在山区、沙区和农牧区不同生态类型区,参加植树造林国土绿化、荒漠化治理、封沙育林育草、防护林带抚育更新、村庄绿化、林木病虫害防治、草原保护修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成为当地国土绿化植树造林的主力军和排头兵。近5年来完成义务植树110万余株,面积达166.67公顷,完成绿化造林和治沙造林266.67公顷,育苗12公顷。参加完成11个村庄绿化造林,种植苗木25000株,成活率在75%以上。
2022年,林业站积极开展乡镇绿化造林,种植树苗3500株,面积21亩(约1.4公顷),成活率达到75%,创造了新纪录。
防沙治沙,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近年来,察苏镇林业站相继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单位等荣誉,连续两年在都兰县政府年度考核中获评“先进单位”,2023年又获评全国“家乡的林业站”典型,站长才让太连续两年被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先进个人”。
(来源:青海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9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