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浩瀚荒漠中的“绿色突围”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14 03: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

浩瀚荒漠中的“绿色突围”

昔日荒漠变绿洲。乌兰县林草局供图

浩瀚荒漠中的“绿色突围”

苦干只为一片绿。乌兰县林草局供图

浩瀚荒漠中的“绿色突围”

大型喷灌机行驶在盐碱地。本报记者 牛玉娇 摄

本报记者 牛玉娇 贾 泓

李庆玲 祁晓芳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飞沙走石,荒凉戈壁”,这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多风、少雨、常年干旱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气候和地域特点也造就了柴达木盆地940公顷的沙化土地。如果人与恶劣自然环境之间是一场斗争,那么,海西州在浩瀚无垠的荒漠中开垦出一片绿洲,就是成功的“突围”。

从黄沙漫卷到绿染沙漠,从飞沙走石到良田沃野,从戈壁不知名的小村庄变成国家森林乡村……近年来,海西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定不移优化生态环境,开展防沙治沙,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5%提高至2023年的4.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42.35%提高至45.38%。

“十四五”以来,海西州完成营造林2.33万公顷,修复治理草原生态5.1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6.78万公顷。都兰县获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乌兰县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今天的海西,天更蓝、水更清,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逐绿前行,漫漫黄沙现生机

仲春时节,都兰县夏日哈河上游冰雪未消,河道两侧尚无一丝绿意。沿着河道往里走,轿车难以行进,厚厚的沙土似魔爪般拖拽着双脚往下沉陷,沿路上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方格布满沙丘,再往里,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杨树林和灌木丛呈现眼前,这就是面积达1.01万公顷的夏日哈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由于沙化面积较大,存在较大危害,2015年,都兰县在夏日哈启动实施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项目,通过固沙压沙、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杨树深栽造林、生物治沙等措施,全力改善夏日哈区域生态。

管护员刘常乐在这里巡护18年,见证了眼前的变化。“以前一阵风吹过就是漫天黄沙,吹到庄稼地里庄稼遭殃,吹到道路上行人遭殃。为了固沙防沙,每年要种好多树,活下来一棵树跟看到自家孩子长大一样高兴。如今,沙子不跑了,绿化面积越来越大,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由于严格的封禁保护措施和持续不断的固沙压沙工程,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由5%以下达到了40%以上,地处风沙前沿的夏日哈镇河北村、夏塔拉村、沙珠玉村、下滩村、西沙滩村的0.13万公顷农田也由此得到庇护,每年夏天绿意蔓延夏日哈河两侧,风景美不胜收。

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告别风沙危害,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干部们始终朝着防沙治沙的目标前进,不断探索“草方格沙障固沙法”“高海拔荒漠化地区沙生植物(灌木)引种驯化造林技术”,多次掀起“造林治沙大会战”,为都兰县构建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生态安全屏障。

“白色方格就是沙障,用尼龙袋装沙做成连片的方格,用来固沙。这些杨树是沙地杨树深栽旱作造林技术成果,选用1.5米左右的青杨苗木,在沙地中深挖1米进行栽植。”

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管理室负责人王永军说,沙障和杨树深栽旱作,是都兰县在30年防沙治沙征程中不断摸索和失败后得来不易的经验和成果,在高原防沙治沙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了逐绿前行,都兰县林草局的干部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多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6万公顷,森林抚育5006.6公顷,封(沙)山育林4.28万公顷,工程固沙313.33公顷……

如今,都兰县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3.88%提高到现在的5.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2.9%,真正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转变态势,不毛之地变沃野

海西州拥有富矿云集的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则被誉为“金色的世界”。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沼泽盐土、草甸盐土、残积盐土深沉地“睡着”,令人苦恼。

面对盐碱地改良这个世界性难题,海西州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创造了盐碱地变身“饲草基地”的奇迹。于是,我们来到位于德令哈市尕海镇的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盛草业)寻找答案。

沿路上,一边泛白的盐碱地和砂砾地,与另一边平整无垠的改良土壤形成鲜明对比,延展臂膀的大型喷灌机行驶在改良地里,不一会儿就让干燥的土壤喝饱了水。如果是夏天,一边是绿油油的苜蓿,一边是不长草的沙地,对比更明显。

据了解,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由德令哈市政府引进,致力于边际土地改良和现代化饲草生产技术的推广示范与应用。2019年起,企业陆续与当地两个乡镇的四个村集体签订了1066.6公顷土地流转合同,开展品种比较和种植技术试验。

“德令哈有大面积耕地,非常适宜现代化农机作业,气候条件也适宜种出高品质饲草,虽然盐碱地是不毛之地,但我们有信心,一边改良一边种,2022年终于有了初步成效。”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云洁说。

由于碱化度程度高,土地养分含量较少,改良大面积杂草丛生、颗粒无收的土壤并利用,可谓千难万阻。傅云洁说,奔盛草业坚持的信心来自三方面,一是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的推广应用,三是开展校企合作获得科技加持。

于是,由奔盛草业牵头组建了农业农村部西北耕地保育与边际土地改良重点实验室,通过应用各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高寒区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结合碱水沉降、土壤置换等工程改良措施,成功把论文写在了改良大地上,2866.6公顷盐碱地被开发成优质饲草种植地,成为青海省最大的集中连片饲草种植基地。

3个33.33公顷核心技术示范区,2个6.66公顷试验基地,成功改良盐碱地2733.33公顷……通过科学改良土壤、推进适土适种、引进优质品种等措施,海西州在盐碱地上打造了4400公顷高标准饲草种植基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曾经的荒凉戈壁,如今已满目青绿。

兴种林草,戈壁乡村成景区

进入乌兰县城,经过希里沟镇河东村,村口“国家森林乡村”的牌子昂然挺立,一处现代感十足的“撒拉族民俗风情园”十分亮眼,庭院栉次鳞比,统一的红瓦白墙,家家户户门口有树有花,和一路看到的戈壁滩景色截然不同。

这里是乌兰县城的“后花园”,成就它的是村庄深处的“泉水湾”。而以前,“泉水湾”里不只有泉水,还有让乌兰县城饱受肆虐的风沙。

十多年前,乌兰县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54540.9公顷,是全省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动沙丘不断侵蚀农田、城镇、水域和道路,长期威胁人民生产生活,困扰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乌兰县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由10余名技术员和300余名护林员组成的防沙队伍深入沙漠,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沙行动。

设置沙障、深栽造林、工程固沙、生物固沙……为进一步确保苗木存活率,乌兰县林草部门选择有水源地的沙漠地带进行苗木深栽造林,但这一选择最初不被河东村村民所理解。

“村民们担心泉水湾里泡树苗会污染水源,还担心饮用水变少、封禁后没有放牧的区域。”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人员孟全菊说,经过2年的实践,成片的草方格和树林不但固住了飞沙,沙尘暴天气数量也明显下降,泉水也更清澈了。

“以前大风一刮,耳朵里灌满沙子,泉水变成泥汤汤,挑回家的水不沉淀半小时根本没法喝,草也是半死不活,又低又矮,现在的草厚得像地毯一样。”河东村党支部书记马元说,如今,“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一去不复返,村里还形成了“小气候”,温暖宜人。

环境的变化让河东村村民切实体会到“生态保护”的好处。随着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升温,河东村把握“国家森林乡村”这一荣誉,自觉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

在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中,村里采取乔灌花草、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屯周边、街路两侧空地“见缝插绿”,还大力实施村级道路亮化和维护工程,改建6个垃圾集中处理点,种植黄金菊、格桑花约7公里,给河东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3年,河东村打响“撒拉族民俗风情园”的招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上昂首阔步,村集体收入达41.23万元,村民真正走上了绿色路、致富路。

如今,河东村碧水青山环绕,家家户户争创“美丽庭院”,一幅生态惠民,森林乡村的美好画面铺面而来,成为海西州不可多得的生态惠民案例。海西州“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发展模式,实实在在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0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聚宝盆”有机认证草场环境监测面积突破7000万亩
...新网西宁11月7日电 (孙睿 吴婷婷 张洁雅)记者7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获悉,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有机认证草场环境监测面积突破7000万亩。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
2023-11-07 19:53:00
...现一产产值4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近年来,海西州将枸杞产业作为“5+5+N”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打造,出台《海西州扶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12 01:30:00
乔亚群代表:加强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 不断厚植柴达木生态绿色底蕴
...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乔亚群就沙化和荒漠化综合防治相关问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加强沙化和荒漠化土地治理,不断厚植柴达木
2025-03-09 12:17:00
黑颈鹤与鹅喉羚“同框”出现
近日,在青海海西州乌兰县的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记者拍到了黑颈鹤和鹅喉羚“同框”出现的画面。黑颈鹤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在高原的鹤类,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鹅喉羚属于国
2023-10-24 21:44:00
...18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局长王全明介绍说。海西州聚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把推动农牧业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部省共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024-06-21 00:41:00
青海海西州都兰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3日12时40分在青海海西州都兰县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
2024-02-03 15:20:00
中国“聚宝盆”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
...新闻网中新网西宁1月3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3日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海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大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2024-01-04 09:47:00
人工智能绘就“健康海西”美好蓝图
...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近年来,海西州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就医难题”为目标,全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为抓
2023-06-21 07:25:00
聚法治之力 写普法成效
...’普法海西行”采访活动在德令哈市启动。启动仪式上,海西州司法局副局长李永贵向采访组介绍了近年来海西州开展“八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情况,青海法治报社编委韩文玉表示,采访组将通
2023-10-09 03: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2025年贵州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启动 遵义分会场221名新教师开启职业成长第一课
多彩贵州网讯 为帮助高校新入职教师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全面提升教书育人核心能力
2025-11-15 13:42:00
鲁网9月28日讯今年以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闫王石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大力发展蒜黄产业,搭建地方平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2025-11-15 13:44:00
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公益日
近日,大红门街道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精心组织“温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专场公益服务日活动,聚焦辖区长者核心需求,将暖心服务精准送达家门口
2025-11-15 13:46:00
赋能待业群众 点亮就业新希望——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开展育婴师技能培训
鲁网9月28日讯为切实帮助辖区内有就业困难的群众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9月26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以“育婴师职业技能”为主题的专项就业培训
2025-11-15 13:48: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从五年成绩单里感受雄安新区“华丽蝶变”
文字整理/康晓博 制图/展茂光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言,却是一段书写奇迹的辉煌历程
2025-11-15 07:30:0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
2025-11-15 07:30:00
华商网讯 11月10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发布通报称,近期,学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监测到部分教职工车辆在校内行驶时严重超速
2025-11-15 07:30:00
1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宣布,辽宁省成功探明国内首个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大东沟金矿。辽东一处寻常村落,隐藏着宛如巨龟的黄金矿脉
2025-11-15 07:31:00
奋力谱写邢台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访邢台市委书记杨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5 07:33:00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9月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环境空气降尘量2.2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4
2025-11-15 07:38:00
“大字版填单范例,可移动填单台,卫生间的防滑扶手……这些细节对老年人特别友好。”11月13日,在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营业部
2025-11-15 07:39:00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淄博市公安局与淄博移动警企联动筑牢群众反诈防线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鹏)11月14日
2025-11-14 17:36:00
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林晗)14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赴仓山开展宣讲。市委宣讲团成员、市纪委副书记
2025-11-14 17:37:00
郭宁宁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宣讲并调研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贡献青春力量郭宁宁在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宣讲并调研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赵昕玥/文 张人峰/摄)11月14日
2025-11-14 17:37:00
秦皇岛青龙:农文旅融合助“土味”变“潮品”
河北新闻网讯(陈晓蕾)“家人们,镜头里的每一样,都是咱们青龙独有的旅游好物。今天这场‘好物甄选’,既要让青龙特产成功出圈
2025-11-14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