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有暖 有甜 有心安
——震后灾区的点滴记录
本报记者 景溪
“阿姨,我们家的人都好着呢,家里的地窖没震坏,还有好多洋芋,我们每天都能吃饱!”12月21日,记者在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安置点采访时,玩耍的小朋友看到后,主动“汇报”情况。
“我和孩子跑出来的时候,我家的门已经歪了,我们都好好的,太幸运了!”在大河家镇康吊村采访时,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记者你好,我们这里吃的喝的都够了,大人的棉衣也捐来了,能不能给外面说一下,我们这里缺小孩子的衣服。”正在排队领取棉衣的一位妇女说。此时,正在卸物资的一个小伙子不停地喊着:“这是棉衣啊!这是棉衣!”
“记者你们也辛苦了!吃饭了没有?牛肉面吃上一碗吧!”正在为灾区群众制作牛肉面的面馆老板连忙喊道。
耳边的话语,眼前的场面,平凡的感动,片刻未停。
“我骑了两个半小时到这里的!”
在刘集乡政府门前,群众正排着长队领取爱心企业制作的牛肉面,人群中,一个瘦高的青年抱着一箱苹果给群众挨个发放,他身边停放着一辆三轮车,横幅上写着“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这些苹果是你家种的吗?”记者问他。
“不是的……都是我买的。”青年有点腼腆地说。
青年名叫马麦只德,是临夏市枹罕镇江牌村人。地震发生后,19日一大早,他就去买了500斤苹果,骑了两个半小时到达震区,一路上碰到人就发苹果。
“我当时也不知道该买点什么,就想赶紧过来帮忙……”不善言辞的马麦只德缓缓地说,在这里发一会儿,他还要去下个村。
“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在刘集村村口,记者迎面碰到一位正在“遛”羊的爷爷。爷爷名叫苏尕文,今年82岁。在大家都忙着搬运物资、排队领饭时,他缓缓踱着步子,显得格外独特。
苏尕文爷爷摸着他的羊说:“我们家里的房子塌了,7口人都好着呢,我放心不下羊,这会日头好,放它出来吃点草。”
“地震的时候我们真的害怕极了,但是特别快,解放军们都到了,他们把帐篷搭起来了,我们有地方住了,饭也能吃上了。看见他们,我们一下就放心了,解放军对我们真的好,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说话间,老人家眼里泛起了泪花。
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老人家“遛”着他的羊,继续在村里缓缓地踱着步子……
“是我奶奶把我们4个人救出来的!”
记者刚走到刘集乡高李村,在高李保安族春蕾小学安置点门口就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走进安置点,一排排蓝色的帐篷整齐排列,工作人员在给帐篷消毒。篮球场上,几个小朋友正在打篮球,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做游戏。
其中一个打篮球的小男孩名叫马文博,今年8岁了。刚开始交流时,他小心翼翼地不肯开口,在旁边一个大哥哥的鼓励下,他小声说:“是我奶奶把我们4个人救出来的。”
“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他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地震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奶奶,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当时我们特别害怕,是奶奶把我们4个一个个抱出去的,奶奶的胳膊还摔疼了。”此时,马文博的奶奶已经走到我们身边,听到孙子讲述地震当晚的事,流着眼泪把马文博抱在了怀里。
“党对我们老百姓十分关心,相当好!”
在大河家镇康吊村安置点的帐篷里,71岁的陶远志正看着儿子安装刚到的新炉子。看到记者进来,他说:“我们村里房屋全坏了,人一个受伤的都没有,连手指头都没伤着!地震当夜,我们村上的干部就组织群众一起搭帐篷,紧接着消防员、志愿者们也来了,方便面、矿泉水都送来了,我们有困难就反映,我昨天烧的炉子不热,我给说了一下,今天就给我装上新炉子了。党对我们老百姓十分关心,相当好!”陶远志感慨道。
地震当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如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连夜回到了他们身边,看着在安置点忙碌的消防员和志愿者,老两口心里踏实了许多。
通往震区的路上,只见不断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驶来,中央的物资来了、各省的救援来了、兄弟市州来了,央企、国企、私企和爱心人士都载着满满的爱来了,令人暖心。这一刻,太多平凡的人变身英雄,为这个寒冬带来温暖和光亮;这一刻,是笔尖写不完的乐观和坚强,是镜头拍不尽的团结和勇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4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