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小村庄来了大医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7 06: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小村庄来了大医生

——随“菊香爱心团队”第78次下乡义诊见闻

小村庄来了大医生

“爱心大巴”下乡义诊。

小村庄来了大医生

村民们早早来到村委会等待爱心团队到来。

小村庄来了大医生

张菊香为村民义诊。

本报记者张 颖 任梓溪 丁思文 文/摄

将最好的医疗服务下沉到一线,让社区和乡村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是一支由医护人员组成的爱心团队,他们最常出现的地方是医疗条件和设施不够完善的偏远乡村,送医、送药、送服务,更送去了医者的大爱与温暖。

迎着朝阳出发,踏着夕阳归来。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伍,在下乡义诊的路上一走就是9年多……

7月8日,周六。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整个城市仍在沉睡着。

5点,辽宁省金秋医院门诊楼门口,一辆救护车和一辆大巴车已就位。平时难得聚在一起的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一边寒暄着,一边张罗着把心电图机、B超仪等设备装车。

司机苏师傅开玩笑说:“除了年终表彰大会,能将这些专家聚在一起的就只有‘老太太’了。”

他口中的“老太太”正是辽宁省金秋医院名誉院长、“菊香爱心团队”负责人张菊香。

而这一次出发,已经是张菊香带领团队的第78次下乡义诊了。

这支由众多医疗专家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平均年龄60岁以上,学历均为博士,每个月至少一次下乡义诊,为省内最偏远的地区做多学科诊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炕头上享受最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他们被老百姓称为“最想见到的人”。

到吐呼噜村和小勿兰村去

从出门前,直到坐上大巴车,张菊香的嘴和手一直没停。早上4点起床到现在,她打了20多个电话,发了数十条信息。

“宣传手册准备多少册?现场够发吗?”

“心电图、B超、眼科检查的机器带了吗?”

“口罩、手套、洗手液……”

像每次下乡一样,她的脑中有想不完的事儿,出发前一刻还在确认报名接受义诊的村民数量和信息。

6点整,大巴车启动,载着“菊香爱心团队”10个科室25名专家出发,目的地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吐呼噜村和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小勿兰村。

第一站东梁镇吐呼噜村,车程3小时,张菊香戴着老花镜,一张张地翻看之前病人填写的病情档案,一路没有休息。“看完病人档案能对今天义诊情况有大致了解,进行人员分配。另一方面我陪着司机师傅唠唠嗑,也能缓解他的疲乏感。带着这么多人出来,我也要为大家安全负责啊!”张菊香说。

伴着微风细雨,东梁镇吐呼噜村到了。远远就看到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站满了人,很多人朝着大巴车驶来的方向挥起双臂。

早上7点多,村民张丽梅就到了,虽然通知的时间是9点半,但她有自己的“小心思”:通知上说省内专家来义诊包括心电图、超声、骨密度等多个检查项目,早点来,排到第一号,就能将所有项目都查一遍。“平时去医院挂一个专家号就得大半天,今天这么多专家一块来给我们免费检查、治疗,太难得了。”张丽梅说。

当天的义诊安排在吐呼噜村村委会的党群活动中心。一楼原本是村民活动中心,被临时改装成简易“门诊室”。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共10个科室的医生集中在一间屋子里,村民们拿着事先领取的号码牌排队,有序地进行咨询。

义诊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多,共为130余名患者进行了检查和治疗。75岁的眼科主任医师张淑娟连续看了40多位患者。白内障和青光眼是农村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眼科类疾病,这与他们常年户外劳动有关,强烈的光线对眼睛损伤很大。看到记者采访,张淑娟让记者一定把她开给农民朋友的“医嘱”写到报道里:劳动时一定要注意防护,中午光照强的时候尽量别下地里干活。

第二天一大早,团队再次整装出发,奔赴这次义诊的第二站——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小勿兰村。

在小勿兰村村委会临时改造的“门诊楼”里,同样挤满了前来问诊的村民,陆陆续续赶来的村民很快将院子里的空地站满。

在尿常规检测桌子前面围了好几名村民,不知是谁不小心推搡了一下,一个装着尿液的试管洒了,液体溅到桌子后面检验科主管技师张莹身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现场的村民有些窘迫,不知所措。张莹连声说着“没关系”,抽了一张纸巾简单擦拭后继续工作。

35℃的高温之下,张莹戴着厚厚的口罩一直工作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开,才站起来去换掉被弄脏的工作服。起身的刹那,记者看到,汗水早已渗透了她两层厚厚的工作服。

义诊不仅要下乡还要入户

7月8日,82岁的吐呼噜村村民张志祥吃过早饭就躺在炕上静静等着专家们的到来,行动困难的双腿让身边这两米长的炕困住了他。也正是因为这双腿,张志祥没法及时去城里的大医院就医,他说:“到城里的路途太远,太折腾人了,年纪大了,不折腾了。”

驻村第一书记陶姝宇将张志祥的情况作了特殊标记,告诉给“菊香爱心团队”,确定了为张志祥上门问诊的时间。

“握紧,张开,跟着我一起摆动。”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晓虹指导着张志祥跟着她做简单手部锻炼动作。她说,别看这个动作简单,长期做对患者肌肉恢复很有益。在询问老人病情以及用药情况后,陈晓虹对他以后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整。

7月9日,小勿兰村92岁的金瑞先同样享受到了专家上门问诊的服务。金瑞先虽然没有基础病,但年事已高,同样是爱心团队关注的重点对象。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韩英叮嘱他的家人,像这个年纪的老人,日常健康监测也很必要,要时常监测老人的血压情况,平时要清淡饮食,尽量少抽烟,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临走前,张菊香还一直叮嘱团队成员:“老人家的电话号码一定要记准确了,回去后还要定期打电话回访,一旦出现情况能及时救治。”

事实上,每次义诊“菊香爱心团队”都会兵分两路,除了临时“门诊室”里的集中检查和治疗,张菊香还会带队到重病卧床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义诊。9年多来,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在辽宁不同的村镇发生。这些年,他们走过最泥泞的乡间小路,去过最偏僻的村庄,过桥爬山,风雨无阻,他们通过义诊早期筛查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2000余例,纠正不合理用药3000余例。

“村民们非常期待张院长一行的到来,不用折腾到城里去就能让大专家给咱看上病,省钱省事不说,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小勿兰村驻村第一书记周立坤说。

超期“服役”的“豪华”阵容

2013年12月,张菊香75岁,已经超期“服役”15年的她从院长岗位上光荣退休。随即又被医院聘为名誉院长,直到现在她一天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休”于她而言仅是名义上的。

2014年张菊香组建了“菊香爱心团队”,初衷是要将最好的医疗服务下沉到一线,让社区和乡村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张菊香想要成立省内第一支专家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得到省内多家三甲医院专家们的响应,她的倡议发出后仅金秋医院就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报名参加。

看到大家积极报名,张菊香很感动,但她也不是“来者不拒”,相反,这支队伍的入选标准很高,条件很苛刻,不是副高职称的一律不要。为啥把规格提得这样高?面对记者的疑惑,张菊香说:“爱心难能可贵,但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真正受益。虽然只是一个义诊献爱心的队伍,也一定要选最好的医生,建最好的团队。”

最终,“菊香爱心团队”有了一个“豪华”的阵容,9名院长级别、100余名科室主任级别的专家,所有成员都是副高级以上职称。除了本院专家,“菊香爱心团队”还聘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丽云和刘浩两位专家为特邀专家。

张菊香说:“这两位老同志跟我是同龄人,也是感染科和核医学科的著名专家,当初打算成立爱心团队时,我最先跟她俩打招呼,人家二话不说,报名!”

张菊香脑海里始终记得一个画面,到丹东东港市团山村义诊时,有个村民从来没有量过血压,也不知道长期高血压的危害。张菊香拿血压计给他一量,血压竟然高达220/120mm。“这太危险了!”一向和蔼的张菊香忍不住喊了出来,更让她难以理解的是这个村民仍要下地种田。

张菊香和团队医护人员先让他当场服下降压药,并把剩余的药也留给他,嘱咐他血压稳定之前不要下地干活,一定要按时服药。3个月后,张菊香带着爱心团队再次来到团山村这个村民家里时,他的血压已经稳定了。他拉着张菊香的手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他说:“要不是你们发现及时,说不定我早就栽倒在地头了。”

张菊香感慨地说,得病本身就是一场灾难,家里有重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尚不那么发达的农村地区。我们来义诊,就是要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病因,知道治疗方法,而不是来了看一眼,开了药就完事了。

这些年,“菊香爱心团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做重复检查,只开便宜却有效的药。

“无论时代怎么变,好医生的衡量标准不会变,那就是不仅要懂医术,更要有仁心。”张菊香说。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毫无疑问,张菊香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这不仅来自她行医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人格魅力,大家更钦佩她为爱心团队投入的心血。为了每月一次的下乡义诊,她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年初就要策划好这一年的时间和行程。

“别看是7月份的活动,我们从2月份就开始筹备了。”张菊香告诉记者,“每年2月份把一年里要走的地区都安排好,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医院留守人员的安排,每个科室都会吸收两名专家加入团队,一个跟着我下乡,另一个留在院里为住院患者服务。”

“菊香爱心团队”平均每个月都要下乡义诊。每一次“菊香爱心团队”出发时,金秋医院里的“院长”“主任”们都会争相报名。比如参加这次义诊的金秋医院院长陈晓虹,7月7日晚上才从福建赶回沈阳,回家还没来得及歇歇,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医院,跟着下乡了。

“这么奔波不累吗?家人没有意见吗?”陈晓虹笑着说:“从当医生第一天起就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医生没有休息日,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所有参与爱心团队的成员,都有一颗医者仁心。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积累的义诊服务转变基层患者的观念,改善他们治疗的方法,让他们生活得更有质量。

“在农村,尤其是辽西北地区,多油、多盐的饮食习惯,使他们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大。另外,身体不舒服了,他们怕麻烦,总是硬挺着,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及时,导致没有及时治疗。我们来义诊就是要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观念。”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哲说。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韩英说,总有人问这样一次义诊对当地百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确实,一次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每次义诊过程中,我们都会向当地村民进行医学常识的普及,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日拱一卒,坚持就会产生效果。“菊香爱心团队”成立已经9年多了,78次的下乡义诊,诊治病人近6万人,这6万人再将相关知识传播给周边的亲朋好友,影响力就像涟漪一样不断扩散。

张菊香说:“我是一名医者,我的一生都要在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聚集在一起力量就是巨大的,希望“菊香爱心团队”的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终身的医者

张 颖

85岁的张菊香一头短发,做起事儿来雷厉风行,似乎总有用不完的劲儿。从医60余年,她没休过一个星期天,没请过一次事假。六十年如一日,即便退休,也是退而不休,仍继续奋战在医疗工作的一线,用行动践行了什么叫“一日从医,终身行医”。

医生是一个没有明确节假日的特殊职业,医生也是一个没有清晰退休界限的职业。白衣可执甲,亦能守万家。医生与患者是一对共生体,当患者需要的时候,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医生都要随时顶上,此时便没有了科室、年龄的限制。医生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休,掌握了救死扶伤的本领就要随时准备上战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医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然而守护者的使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张菊香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菊香爱心团队”不懈的坚持。而年轻人的加入既增加了团队的活力,又让其具有可持续性,更是对“菊香爱心团队”服务群众、散播爱心精神的传承。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大力投入,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真正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疗志愿者团队走到基层百姓中去,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正是急国家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利国利民,善莫大焉。

期待张菊香式的医者越来越多。

图说

菊香爱心团队

辽宁省金秋医院“菊香爱心团队”成立于2014年,9年多的时间走遍辽宁省14个市的乡村、街道和社区,开展下乡义诊活动78次,诊治百姓6万余人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多学科诊疗149户。张菊香是辽宁省金秋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这个爱心团队的创始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汉有1000多位爱诗的环卫工,“环卫橙”下有诗和远方
...甜。”近日,武汉《城管读诗》第22期中,江夏区环卫工张菊香开心地朗诵着自己写的诗。7月14日,雨中的江夏区纸坊街青龙路行人不多。52岁的张菊香蹲在人行道上,一手撑伞,一手利索
2024-07-30 10:57:00
...6000元,收完这发还要种第二发。”羊街村永祥小组村民张菊香老人笑着说。羊街村地处大理州永平县与保山市昌宁县结合部,拥有半温半暖、日照充足等种植贡菜的气候和水土优势,种出的贡
2023-02-14 00:01:00
为偏远村庄留下“走不了的医疗队”
...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六年多来累计服务患者96404人次为偏远村庄留下“走不了的医疗队”志愿医生曾高(右一)在埃塞俄比亚为当地病人做手术。 (除署名外,均受访者供图)村民走进“核磁
2023-09-24 06:11:00
...:1500套多功能课桌椅 助力成长本报讯(通讯员 屈泽清 张菊香)9月19日,市工商联系统为武陵源区索溪中心学校进行爱心捐赠
2023-09-24 09:34:00
改革故事丨“金鱼村”的变迁
...一个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一个是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两个村庄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2003年,凭借着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关中村和古城村的村民开始大面积养殖金鱼。2018年,福州
2023-08-14 15:27:00
...积分礼品的村民排起了长队。一个月来,村民们通过参与村庄建设、维护乡村环境等方式获得电力积分,再用积分兑换自己需要的礼品。“电力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极大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2023-04-23 09:45:00
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建立“云诊所”
杨集安村是位于潍坊青州市海拔800多米深山里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仅有10位老人留守,就医很不方便。13年前,潍坊春雨义工在村里建了“高山爱心诊所”,每月都会准时上山义诊送药,守护着
2024-03-18 09:54:00
...那里得知,在乌鲁木齐市郊有一个由200多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庄——葛家沟村,村民们主要靠放牧为生,由于当地温差大,加上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等原因,类风湿、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常年困
2023-06-26 01:55:00
...日,扎根偏远乡村,组建“三村联合卫生室”,为10多个村庄100多位孤寡老人免除医药费,曾获中国医师奖、河北最美医生、河北好人、河北省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新冠肺炎疫情
2023-02-25 04:4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职场新人注意!签协议前先看这几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栾海明又是一年职场新人报到季,“面试时承诺月薪8千,入职后却缩水至6千”“试用期内莫名被辞退”等问题频发
2025-08-28 17:59:00
守护暑期安全,济南市三院为患儿上肢健康保驾护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晨 实习生 钱玺羽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快乐时光,但同时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2025-08-28 17:59:00
法眼|刑满释放人员能不能做博主当网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近日,前民生银行某支行副行长肖某刑满释放后,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狱中经历与银行圈故事,账号迅速吸粉
2025-08-28 18:00:00
【一线传真】深夜意外急求救,妙手仁心解危情——石岛人民医院骨科尹建新大夫6小时手术坚守,为患者赢得生命尊严
鲁网8月28日讯“多亏了尹大夫的及时救治,才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希望!”术后仅一周,27岁的王先生身体便已得到了快速理想的恢复
2025-08-28 18:01:00
近期,一种以“机票延误险理赔”为幌子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在多地频发,严重威胁市民财产安全。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移动”)快速响应
2025-08-28 18:05:00
8月4日上午,江苏沛县沛城街道鹿湾社区的惊喜购服装店鲍阿姨将一面写着“贷款为民办实事 真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到沛县农商银行鹿湾支行
2025-08-28 18:06:00
旅客可携带“宠物”一同出行 东航在西安机场推出“宠物进客舱”服务
9月1日起,东航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式推出“宠物进客舱”服务,旅客可携带“宠物”一同出行、全程相伴、安心随行。首批开通西安至北京大兴
2025-08-28 18:11:00
清华女博士勇闯短剧赛道 当事人:一天拍摄20个小时,勇敢“破圈”
大皖新闻讯 “清华博士怎么也来拍短剧了?”近日,一条名为“清华博士勇闯短剧圈的一天”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2025-08-28 18:14:00
大皖新闻讯 暑假尾声已至,新学期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家长陷入焦虑:孩子还停留在假期熬夜、随性玩耍的状态,如何帮他们快速“收心”
2025-08-28 18:14:00
长春市举办“AI+X”:重构全域数字新时代主题沙龙活动
为探索人工智能促进城市各行业领域变革发展,8月28日,“‘AI+X’:重构全域数字新时代”主题沙龙活动在长春市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2025-08-28 18:16:00
老青携手传承文化薪火 “礼乐承千年・翰墨颂先贤”主题书画展在鲁西新区岳程街道开幕
大众网记者 李继展 菏泽报道礼乐传千年,翰墨寄深情。8月28日,“礼乐承千年・翰墨颂先贤”主题书画展在岳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幕
2025-08-28 18:18:00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当鄄城县人民医院产科的医护人员再次在接诊名单上看到“刘女士”的名字时,时光仿佛瞬间倒流。这位前来迎接三胎宝宝的产妇
2025-08-28 18:26:00
济南市儿童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G6PC3基因突变患儿
自出生起,明明(化名)就一直在与病痛作斗争。多家医院诊断为“难治性腹泻病,后天性前庭直肠瘘”。数年间,他经历了多次手术
2025-08-28 18:31:00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从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占全省超五成,到透明质酸原料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从“泉城好品”矩阵扩容至92个
2025-08-28 18:31:00
链强牌兴的“济南密码”:从产业根基到价值引领的跃迁之路
唯有链强方能牌兴,唯有牌响才可链优,这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突围的底层逻辑。作为全国唯一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强省,山东正以“产业链思维”重塑品牌价值
2025-08-28 18: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