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江苏河道众多、水系发达,不断探索河道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上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检查《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反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23年长江自然岸线率达到64.4%,大运河岸线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4%。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4%,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第16年实现安全度夏。
△ 会议现场 曹伟 摄
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
近年来,江苏持续优化河湖空间布局,推动水网、航道网协同共治。推进落实723条骨干河道、154个名录湖泊、930个大中小型水库保护规划,衔接“三区三线”,健全水域岸线功能分区管控体系,保障河湖空间完整、功能完好和岸线资源合理利用。
在提升河道生境质量方面,建立动态管控管理,2023年长江自然岸线率达到64.4%,大运河岸线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4%。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4%,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第16年实现安全度夏,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7.5%、9.9%。
江苏以法治力量护航河道高质量管理。2023年11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观看了相关专题片。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深化法定责任落实、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提升河道环境质量、推进河道长效管护、发挥河道综合效益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逐条落实审议意见,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对意见建议进行全面梳理,逐条逐项研究落实,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系统治理。
比如,针对审议中提出的“深化法定责任落实”的意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谋划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河湖治理保护,开展“三区三线”划定,修编退圩还湖规划,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内耕地占用等问题解决。
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骆马湖新沂河提标工程,深化连云港埒子口综合治理方案研究,针对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建立淮河应急预案体系,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田间沟渠河塘修复
针对“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意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完善与《条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和标准,为河湖治理提供有力政策支持。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加大河道生态清淤的扶持力度。
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标准由1750元提高至3000元,从2024年起取消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田间沟渠河塘的损毁修复。
摸清河湖管理底数,开展县乡河道复核确认。稳步推进苏北、苏中地区国土空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新建成农村生态河道6000余公里
针对审议中提出的“提升河道环境质量”意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河道环境质量改善,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强跨部门协作联动,指导市场主体依法办理涉河项目行政许可,强化项目整治。2023年,全省新建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6万亩;103条国家监管清单内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新建成农村生态河道6000余公里,打造78个生态清洁小流域、20个美丽移民乡村。后续再实施400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务,持续提升农村河湖水环境质量。
长江和太湖流域排污口整治率达98%。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推进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大主要河道、重点河段和重要时段的巡查力度。
开发先进适用河道清淤等实用技术和设备
针对审议中的“推进河道长效管护”意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资源力量,强化队伍建设,分级建立河湖巡查管控机制,压实防汛、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职责,确保防汛期间河道防洪安全。
建立健全农村河道管护机制,层层压实农村河道管护主体责任,总结推广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及社会化管护。
强化数字赋能,开发先进适用河道清淤等实用技术和设备,积极推动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河湖水库和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提高河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护水平。
推动河湖沿线特色生态产业、文旅产业发展
针对“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意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组织开展镇江、泰州等地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科学合理用好河湖砂石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加强对“三水”作物发生规律的研究,开发高效便捷安全低成本的防治技术。
积极推动河湖沿线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建设128家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7家省级以上水情教育基地和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加速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昌”的幸福河湖生动画卷。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来源:现代快报新媒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0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