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进一步加强鲁赣两地文化艺术协作,促进山东和江西两地艺术交流,推动鲁赣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带领“山东画院赴江西写生采风团”山东画院书记、副院长魏书波,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艺术家赵英水、于新生、王竞艺、吴勇军、贾荣志、董海全、李玉旺、常朝晖、李恩成、樊磊、刘扬、孙棋、耿晏、李晓辉、王梅言、杨琳一行20余人于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9日走进江西,举办“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江西站)”并开展采风写生系列活动。
山东画院采风写生团在江西省美术馆合影
采风团抵达江西后,于12月30日在江西省美术馆举办了“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江西站)”,随后,采风团一行赴井冈山、景德镇、婺源等地采风写生,并专程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地重温红色历史,感受革命传统,收获满满。
一、举办“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江西站)”“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作为我院的品牌展之一,已先后赴四川、贵州、广西、福建、重庆等兄弟省市交流展览,受到一致好评。此次江西巡展作为重要一站,不仅将齐鲁文化带到江西,更让这里的观众在水墨丹青中领略和感受到齐鲁文化艺术的魅力。“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江西站)”于11月30日上午10时在江西省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江西省美术馆副馆长雷晨主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丁新权、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艺术家代表于新生分别致辞。开幕式上同时进行《齐鲁画风大系——山东中国画》捐赠仪式。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介绍了十三卷本大型画册《齐鲁画风大系——山东中国画》的编撰及出版情况。江西省美术馆、江西画院、江西省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代表上台接受捐赠并颁发证书。交流互动是推动不同地域之间文化融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齐鲁画风·山东画院作品展”在江西的举办,是艺术的互通,更是文化的相遇,不仅可以促进鲁赣两地各自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将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二、举办学术讲座搭建互鉴平台12月2日,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作为首位山东籍艺术家应邀在百花洲讲坛作了一场主题为《齐鲁画风——“齐鲁画派”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学术讲座。整场讲座不间断持续两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听众认真、反响热烈。
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在百花洲讲坛作《齐鲁画风——“齐鲁画派”传承与创新发展》学术讲座
讲座从人类文化现象、艺术及绘画与文化的关系切入,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讲述了古代画派、近现代画派的发生、传承与发展,阐述了当代画派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及品牌塑造的特质,并系统全面展现了山东画院推动形成“齐鲁画派”工作中的调研、思考和实践经验,梳理出的古今齐鲁文脉与山东画家“浑厚质朴、正大气象,文以载道、使命担当,尊重道统、守正创新,融汇中外、取道中庸,儒风慧智、典雅灵秀,贴进时代、走进生活”的六大特点,以及近十年来围绕“两创“方针的践行,“齐鲁画派”文化品牌创建和山东文化建设所推出的系列亮点项目、创研活动,向江西观众展现了山东画院近十年来组织的有着鲜明“齐鲁印记“的研究成果、创作项目、展览活动及齐鲁画家代表性作品风貌。此次讲座通过艺术对话、作品交流,不仅在鲁赣两地搭建了学术互鉴平台,也为今后两地的学术交流与艺术沟通开启了新篇章。
三、赓续红色血脉重温革命岁月江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江西发生过许多如“井冈山起义”、“秋收起义”、“南昌会战”等著名革命战役,此次采风写生期间,写生团一行专程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黄洋界、大井等地,重温革命历史,在先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岁月洗礼。
采风写生团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采风写生团中党员同志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采风写生团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合影留念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400多米的历史长廊再现了南昌起义革命事件与背后的故事,展馆中保留的“第一枪”、“军旗”、“全景大型雕塑”等元素,让写生团在巨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下,重新理解“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八一精神”。在这里,山东画院书记、副院长魏书波带领全体党员重读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全体党员在铿锵有力的誓词中与先烈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采风团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合影留念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它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展示了革命斗争时期的800余件文物,2000多张照片,形象、生动、准确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程。同时,围绕井冈山斗争内容,设有专题陈列、旧居旧址原状陈列、井冈山精神流动展览等。在这里,采风团全面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朱毛会师”、“三湾改编”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及其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为红色题材美术创作搜集了第一手素材。
采风团参观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体会革命岁月点滴
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采风团走进毛主席曾经工作居住的地方。眼前的一桌、一椅、一盏马灯、一根灯芯,都昭示着革命岁月的艰苦,也让采风团看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有血有肉的常人”的日常生活。在这里,毛主席不分昼夜地看文件、写文章、制定作战计划,并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在时刻向我们昭示当下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探访艺术宝库 感受传统文化
采风团探访八大山人纪念馆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绘画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智慧,更传递着对自然、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12月1日上午,写生团一行专门来到八大山人纪念馆,跟随八大山人的生平与创作,一起感受古代绘画的魅力。八大山人纪念馆中收藏有八大山人真迹四十余幅,其中《墨荷图》、《双鹰图》、《孤松图》均为代表作。另外,馆中还藏有石涛、徐渭、黄慎、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作品数十余件,皆为难得一见的佳品。在这里写生团大饱眼福,“不放过”每一幅真迹,对每个细节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常常在一幅画前一驻足就忘记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眼前的每幅作品都是一次难得与古人对话的机会,不仅是学习,更是艺术境界的提升。“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这次的“八大”探访之行,也让写生团对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创造文艺新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采风团参观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探访八大山人纪念馆后,写生团马不停蹄赶往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通过对海昏侯国遗址、海昏侯墓园以及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全面了解了海昏侯国的历史文化及西汉皇室、列侯的日常生活。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面前采风团驻足细看,时而凝神细品,时而拍照保存,既重温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又积累了丰厚的艺术素材。展柜中陈列的每一件藏品,藏品中每一个精美纹饰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审美的呈现,它们经历了时代更迭和历史沧桑,在岁月的洗礼中越发迷人。
采风团参观御窑厂了解制瓷技艺
采风团在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深入体会传统陶瓷文化
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一定离不开陶瓷,在林林总总的文化遗产中,陶瓷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之一,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2月4日、5日采风团一行专程赴“瓷都”景德镇,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积蓄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在这里,采风团来到御窑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古窑等地,深入了解制瓷历史、制瓷技艺、创作理念,卓越的制瓷技艺不仅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更蕴藏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成为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历久弥新。在景德镇的两天,采风团打开了艺术创作新视角,也在思考如何将传统陶瓷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为今后创作开阔了思路。
五、以笔为媒——“只缘身在此山中”
采风团雨中探访黄洋界
12月3日,冒着濛濛细雨,写生团不顾天气寒冷,开启了黄洋界写生之行。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来到黄洋界,写生团一行领略到了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在黄洋界哨口、炮台前重温了黄洋界保卫战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下午,雨势渐小,写生团一行来到大井,大井位于茨坪西面七公里处,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就到达这里。在大井,写生团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地,如同走进历史回廊,纷纷提笔画了大量速写,向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致敬。虽然细雨未停,写生团仍三三两两一组,在大井村民的沿街屋檐下对景写生,细雨打湿衣服,但写生的热情却让画家们没有感到丝毫寒冷。他们一坐就是一下午,手不停、眼不停、笔不停,四处选取可以入画的角度,方寸之间描绘自然之美。
采风团在婺源采风写生
12月5日,采风团赴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婺源,也来到了最温暖的一站。对比于北方冬天的寒冷,南方的初冬里透着一丝暖意,潺潺流水,涓涓细流。秋收冬藏,寒意中却蕴藏着勃勃生机。抵达酒店已是夜晚,婺源小城华灯初上,静谧恬淡。之后的三天,写生团在婺源篁岭、思溪延村、李坑、汪口、晓起、上坦、江湾等村落完成了大量写生作品。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它能让画家身临其境的体验所画对象的内涵。在写生过程中,画家能更充分地将真情实感表露于作品中,因此写生具有独特魅力,在绘画创作中无可替代。对于写生团来说,写生的时光也是最快乐的。这里白墙青瓦的徽派村落、“晒秋”、“地戏”等特色民俗以及老村庄浓厚的烟火气息,都成为他们钟爱的素材。行走于村落之间,宜人的田间风光让人不仅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每家每户门口标示的“家训”,也让大家感受到村落里传统文化的浸染。在这里,画家们或席地而坐,或隐于一角,或随于人群之中,在仔细观察山水景物真实纹理、形状、色彩的同时,进行归纳概括和大胆取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更来自于艺术家内心对自然的体悟。游走于村落之间,写生团一画就是一天,休息间隙也不时与当地村民攀谈,从村落历史、生活习惯聊到田间作物,尽情感受庄子笔下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对画家而言,不仅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为素材,浓浓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更是增加趣味的点睛之笔。
采风写生团在婺源篁岭写生
采风写生团在思溪延村写生
结束了白天繁忙的采风、写生,晚餐后,利用难得的相聚机会,画家们经常坐在一起探讨对艺术的见解,总结采风中的所见、所感和艺术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不同艺术理念的碰撞不仅是灵感的火花,也是照亮艺术之路的明灯。
采风写生团在婺源古镇采风写生收获满满
路上的时间总是短暂的,12月9日清晨,采风团踏上返程。十天的采风写生之行,每个人都“满载而归”,返程是采风的结束,但更是创作的开始。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终将以“作品”的形式,在“丹青”中与大家相见。
写生作品欣赏
画家孔维克
孔维克井冈山写生之一:大井毛泽东故居 36x27cm
孔维克井冈山写生之二:大井村民宿 36x27cm
画家王磐德
王磐德篁岭晒秋 33ⅹ65cm
王磐德 思溪通济桥 33x65cm
画家赵英水
赵英水 情系景德镇33x65cm
赵英水 篁岭秋意浓33x65cm
画家于新生
于新生 婺源理坑俯望 50ⅹ30cm
于新生婺源汪口村头50ⅹ30cm
画家王竞艺
王竞艺 婺源思口镇汪口村 68x34cm
王竞艺 婺源篁岭客栈 68x34cm
画家吴勇军
吴勇军婺源写生之一 45ⅹ30cm
吴勇军 婺源写生之二 45ⅹ30cm
画家贾荣志
贾荣志 烟雨江南 58×32cm
贾荣志 婺源秋色 58×32cm
画家董海全
董海全 汪口夕照 26x37cm
董海全水乡古韵26x37cm
画家李玉旺
李玉旺 上晓起之冬菊 30x40cm
李玉旺 篁岭晒秋人家 30x40cm
画家常朝晖
常朝晖 篁岭民居 45x35cm
常朝晖 晒秋图 45x35cm
画家李恩成
李恩成 婺源李坑村写生 43x32cm
李恩成 婺源上坦村写生 43x32cm
画家樊磊
樊磊 篁岭晒秋 30x42cm
樊磊 晓起正午31x31cm
画家刘扬
刘扬 江西写生之一 40x30cm
刘扬 江西写生之二 38x38cm
画家孙棋
孙棋 印象·篁岭深秋58x35cm
孙棋 印象·篁岭山涧 58x39cm
画家王梅言
王梅言思溪延桥边流水 45x35cm
王梅言篁岭冬月 45x35cm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22: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