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3 20: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的这首《圆圆曲》用春秋笔法,表面谈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恨聚散,实则对吴三桂的降清变节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诚然,无论在民间野史,还是史料记载之中,吴三桂都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在明朝遗民的眼中,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使得华夏锦绣江山落入他族之手;在清朝贵族眼里,他降而复判,分裂山河,无信无义。总之,无论在哪个利益集团看来,吴三桂都是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罪人。

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史料的被发现和学界研究视角的转变,吴三桂身上背负的罪名竟然隐隐出现了被洗刷的趋势,特别是在一本日本著作中发现的吴三桂檄文让人们对吴三桂的印象大大改观。那么吴三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由降清到反清

其实,从官职来看,吴三桂不过是明王朝一个平平无奇的人物,但是时代的风云激荡,却把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队攻破北京城,慌乱之中,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带着它的最后一点体面退出了历史舞台。消息传来,正在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也面临着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一个选择。

国破主亡,首都遭劫,宗庙被辱,作为明朝遗臣的吴三桂目眦欲裂,但是他身为边将,无力讨贼以光复社稷,在这种情况之下,吴三桂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遭到万民唾骂的决定,大开山海关,引清军灭贼。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随后,清军入关,清吴联军正式组成,开始了对李自成的大顺军队的镇,压,最后李自成兵败身亡,然而,虽然农民军被剿灭了,失去的大明江山也回不来了。满人入主中原,吴三桂也成了清廷的异姓王爷,镇守云南。

如果仅仅是这样,历史上像吴三桂弃旧向新的大臣也不在少数,而吴三桂与这些人相比,更出格的地方在于他归而复叛。康熙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削藩,而已经年逾花甲的吴三桂联合其他两个藩王起兵造反,这也就是清初有名的“三藩之乱”。

当然,叛乱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以云南之力对抗已经在中原站稳脚跟的清廷毕竟太过勉强。吴三桂的军队节节败退,在大势已去的情况,吴三桂在满目绝望之下病死衡阳,留下了后世的无穷骂名。

总之,从表面看来,吴三桂的一生便是一个阴谋家和野心家的一生,在国破之际,他投靠异族,出卖家国大义;后来又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发动叛乱战争,使好容易才安定下来的黎民再次遭受兵戈之祸。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但是,历史总是被后人不断反转,吴三桂的真实面目也未必就和人们普遍认知的一模一样。

降清、反清的真实原因

正统史家一直将吴三桂反清定性为叛乱,但是近来的一些史家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康熙帝曾经传旨吴三桂的“伪书”不必上奏,获处大臣看过即毁,这也导致后世在研究吴三桂反清时缺乏当时的直接史料。不过日本人所著的《华夷变态》中却收录了吴三桂叛清时的檄文,里面写明吴三桂当初并非降清,而是借兵剿贼。

当然,吴三桂为了反清师出有名,在檄文之上必然会极尽冠冕堂皇之词为自己的反叛行径开脱,只以一篇檄文也无法说明问题。但是如果结合其他史料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就会发现所谓借兵剿贼并非矫饰之词。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在清军入关之前,吴三桂曾向多尔衮写过一封求救信,信中写明借兵的原因是京东地小兵微,特泣血求助,希望多尔衮派精兵来援,共灭流寇于宫廷,而吴三桂许给多尔衮的报酬则是“裂土以酬”。当然这一举动同样有卖国的嫌疑,但毕竟与降清献上整个大明疆土相比,性质还是不同的。

除了书信往来作为证据之外,在实际行动中吴三桂的一些举动也可以表明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的目的是“借兵复仇”。比如多尔衮进入山海关之前,吴三桂曾多次派使者前往交涉,如果吴三桂真的是投敌,直接放清军入关即可,又何必如此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行为可以证明吴三桂的本意并不是降清,那就是在将李自成赶出北京之后,吴三桂曾向李自成要回太子,并且准备在北京立太子为帝。可惜的是,此时的吴三桂早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与吴三桂相比,多尔衮无疑是一个狡猾的政治老手。他以帮助吴三桂灭贼为名,有了正式入兵中原的理由,但是当他的大军入关之后,他便马上反客为主,不仅拒绝让太子返回帝都,还让吴三桂继续去追剿李自成。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此时吴三桂已经察觉到自己受骗了,但是清军兵强马壮,远非他所能抗衡,他纵算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不得不顺势投降了清朝,以待来日。所以。其实,从吴三桂降清开始,就注定了他以后一定是会叛清的,所谓的削藩令,其实只是吴三桂反清的一根导火线罢了。

总之,我们很难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从一开始,他的确还是把自己当成明朝遗臣的,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他本来只想延医治病,却不了请来了一个强盗,从而葬送了整个大明江山,也让他自己留下了万世骂名。

吴三桂的骂名除了他自己缺乏政治智慧,引来滔天大祸之外,还有清朝对他的有意泼污。

清朝泼污吴三桂

其实,清朝对于吴三桂的态度一直是矛盾的,一方面他需要吴三桂来笼络汉族,另外他们又防着吴三桂。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当然,如果吴三桂作为叛将贰臣,在新朝得不到统治者全部的信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清朝统治者都知道,吴三桂并不甘心做这个降臣,他是在大势所趋之下才不得已上了清朝的贼船。

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在起兵之后,吴三桂曾上书康熙指责清廷背信弃义,违背盟约,霸占大明江山。这些指责对于清王朝来说几乎是影响根基的,因为它直接否定了清王朝在中原统治的合法性。

所以,对于吴三桂曾经和多尔衮定下的誓约,清廷是极力掩盖的。甚至因为害怕当年的事情被更多的人知道,康熙还下令以后吴三桂的书信都不必上奏,拿到的官员直接焚毁就行了,这显然是清朝统治者做贼心虚。

总之,吴三桂的存在对于清王朝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为吴三桂曾经和多尔衮立下的誓约是最不能见光的东西。所以,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王朝才会极力泼污吴三桂,把他塑造成一个狼子野心的阴谋家。

看看吴三桂的人生经历

结语

那么吴三桂是好人吗?其实也不是,更多的时候吴三桂只是一个缺乏政治智慧,在时局的逼迫之下做出了错误选择的无奈之人罢了。

后世史家评论吴三桂首鼠两端,然而实际上并非是吴三桂摇摆不定,是历史的确没有给他更多的选择,他一直生活在夹缝之中,除了摇摇摆摆地向前之外,别无选择。

他只是一个庸碌的守将,没有卓越的眼光,也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他在明末清初这团烂泥沼中不会有好的下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最后的名将,斩杀满清摄政王
公元1644年,多尔衮在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接应下,于一片石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然后穷追猛打,先后逼死李自成、射杀张献忠,席卷天下如风扫残云,眼看就要统一全国,却在不起眼的南方小城
2023-02-02 15:44:00
康熙击败吴三桂下令满门抄斩,陈圆圆去哪了?
...了亡国的孤军。吴三桂腹背受敌,南面是李自成,北面是多尔衮。李自成号称有百万雄兵,清军八旗更是勇猛无敌,他谁都惹不起。吴三桂当时面临着四种抉择:一、班师回京,攻打李自成,重新光
2023-04-28 13:30:00
吴三桂投降清朝时提了三个条件,多尔衮这样回应他
...知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更不知道他在投降大清时,向多尔衮提出的三个条件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真正的为民着想,为国着想。人们眼中背信弃义的吴三桂,究竟提出了什么为国为民的条
2023-06-08 17:09:00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却非常具有可比性。首先,两者出动兵马都是20万左右,多尔衮带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计20余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率步骑25万,是大明中最精锐、最彪悍之武装力量
2023-08-22 21:47:00
明朝大明王朝的灭亡
...到大学士刚林的一顿训斥和无端指责。当然,这是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思。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尽得大同及周边之地,姜瓖自认为有大功。面对此情此景,姜瓖心中虽很不爽,但仍不得不磕头谢恩,感谢
2023-08-09 14:16:00
吴三桂的背叛与叛乱,对明朝、清朝和历史的影响
...想。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又想起了舅父祖大寿的话,再加上多尔衮多次诱降于他,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勾结外邦,击溃大顺军,彻底投降清朝。果不其然,在四月初的战斗中,由于李自成被多年以来的胜
2024-01-25 13:07:00
一片石决战的结局为何令人嘘唏
...然而,真正使一片石得名的是明末清初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人,在这里展开的一场一片石决战。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思宗在煤山上吊,明朝宣告灭亡。进了北
2023-11-03 19:15:00
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曾刺杀过多尔衮,下场令人唏嘘
...中,这支骑兵阵斩过蒙古名王,打败过八旗护军、刺杀过多尔衮、追杀过李自成,但在清军入关后,他们的下场又是如何?▲关宁铁骑手持“三眼铁铳”让后金士卒损伤无数。(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2022-12-31 19:32:00
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穿越到明朝,能否翻盘?
...明朝,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抵达燕京城下,崇祯心急如焚。多尔衮率十几万兵马从盛京出发,准备再次翻越长城进入中原,继续“打草谷”。张献忠率军进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危急存亡关头,
2023-08-23 0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韩家集歼灭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4 19:54:00
一唱一叹皆是爱!《大唐贵妃》演绎千年缠绵。
2025-08-23 08:58:00
贤哲言行铸成语!齐文化中流淌的千年智慧
从稷下学宫的思想交锋到朝堂上的治世箴言,从战场谋略到市井百态,每个成语背后都是一段鲜活故事。或讲处世之道,或述为政之德
2025-08-23 09:27: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带你回望解放长春那段历史
备受瞩目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已经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热烈庆祝长春解放”几个大字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也将人的思绪拉回了20世纪40年代
2025-08-23 11:05:00
我们的抗战|铁血村庄:守家即守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岳致呈 刘志坤 邱明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以血肉之躯筑起全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2025-08-23 11:14:00
...近日,中国电影《东极岛》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上映,引发了海外观众的热议。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1942年东极岛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感人故事
2025-08-23 12:0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杨洋,你把掌天瓶落吉林了
热播剧《凡人修仙传》里,杨洋扮演的韩立靠着神秘的掌天瓶一路逆袭,可谁能想到,这只让修仙者趋之若鹜的神器,竟悄悄把“同款”落在了吉林
2025-08-23 13:11:00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韩学平“为啥要参军?为了保卫家国!为亲人报仇!”已到期颐之年的邓传丙,忘记了很多往事
2025-08-23 18:00:00
壹点笔墨|无棣朱氏溯源考
2019年清明节期间,我曾倡导并组织青州衡王府的衡恭王后裔族人,举行了首次集中、统一、大规模的“衡恭王后裔祭祖恳亲”活动
2025-08-23 18:34:00
8月23日,“河北五超”承德主场对阵保定,“皇上”又来给承德加油,上次喊出夹子音,这次直接上设备!
2025-08-23 21:45:00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