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21:47:00 来源:戏说三国

1644年5月,盘踞辽东数十年的女真杀入山海关,联合叛徒吴三桂击败了李闯王,而后夺取北京,定鼎中原。9月,顺治帝从盛京移驾北京,正式宣布继承大明帝国衣钵,成为中原新一代主人。与此同时,清军分兵两路:西路追杀李自成残余兵马,在怀庆、潼关取得胜利,李自成逃往湖北后被老农一锄头给打死;南路则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征讨弘光政权,一路所向披靡,相继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此外,肃亲王豪格从西安出兵,以吴三桂、孔有德为前锋大将,杀入四川,灭了张献忠,夺取川蜀。至1650年左右,大清已经基本控制中原,只有南明残余在抵抗,却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且内斗频仍,最终失败。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1367年夏,朱元璋基本搞定南方各省,而后派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率精锐步骑25万北伐元朝。明军兵分三路,徐达居中,先夺取山东、潼关,而后主力大军汇集河南开封,最后渡过黄河。面对明军之凌厉攻势,元顺帝放弃大都(北京)退回草原,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结束了中原之日子。接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继续北伐、西征,夺取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份,并在太原、沈儿峪、和林等决战中打败数十万蒙古铁骑,牢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如此,中原骑兵不再畏惧草原骑兵,且能在野战中追着对方吊打,徐达、常遇春由此而威震天下,成为大明帝国最著名之大将。明军善战,中原汉族得以再次复国,堪称雄师劲旅。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徐达、常遇春北伐与清军入关貌似没啥必然关系,却非常具有可比性。首先,两者出动兵马都是20万左右,多尔衮带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计20余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率步骑25万,是大明中最精锐、最彪悍之武装力量。再则,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多尔衮、豪格、多铎等都是所属时代之绝对名将,并非泛泛之辈。最后,从消灭对手绝对主力讲,明军北伐用2年多(攻入大都不算,打残蒙古主力才算);清军入关之后,也就4、5年,速度也很快。如此,问题来了:假如多尔衮率20万劲旅入关时,中原地区不是混成一团,而是恰好遇到徐达率领的25万步骑北伐,谁能获胜呢?这是一个历史假设,可还是能给出答案。假设前提:两者同一个时代,武器装备差不多。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首先,对比清朝、明朝初年名将武力值,大明碾压清朝

两军交锋,能否获胜之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统帅之综合水平如何。就这项关键指标而言,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邓愈、郭英、沐英、蓝玉等武力值可以甩开多尔衮、豪格、阿济格、多铎、洪承畴、多铎、吴三桂、孔有德等几条街,两者压根就不是一个水平线。大明第一将徐达,擅长指挥大军团作战,与王保保、李思齐等元军最彪悍部队交战,前后干掉对手30万余铁骑,未尝一败。1372年徐达北伐,前锋孤军冒进损失1万余人,但徐达临危不惧,将主力带回,而王保保20余万大军却不敢过来包围。不久,徐达继续北伐,王保保见了就得跑,毫无招架之力。反观大清第一将多尔衮之战绩,松锦大战前期,多尔衮是绝对主帅,却被洪承畴率领的明军连续击败;多尔衮因过度紧张、劳累,失去了生育能力,后皇太极只能带病亲征,靠红衣大炮获胜。1649年,多尔衮率8位王爷讨伐大同姜瓖,大战八个月未有进展,后靠叛徒做内应才得以破城。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再次,对比清朝、明朝初年士兵作战水平,大明远胜清朝

从明初、清初双方统帅及其将领之武力值来看,多尔衮不是徐达对手,进军山海关之后将会被暴打,成为清朝版的王保保。那么,双方士兵作战水平如何呢,谁有优势?很简单,明初军队技战术水平高,碾压清军。明朝军队,不是一般中原王朝军队,不只是打内战无敌,其强大是建立在追杀蒙古铁骑之基础上;从建国就能追着草原骑兵吊打,连汉唐都做不到。朱元璋、朱棣时期,明军北伐所投入之兵马有时比蒙古骑兵还少,却依然无法阻止其获得胜利。在同等数量下,明初军队可以压着蒙古铁骑打,而清朝却不能。例如,沈儿峪一战,徐达兵马10万灭了王保保蒙古铁骑20余万。乌尔会河一战,理藩院尚书阿尔尼率2万余八旗劲旅与噶尔丹2万蒙古铁骑对打,结果全军覆没。双方士兵作战水平不一,主要是建国时面临之对手不一样,明初军队面对的是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不狠一点怎能建国呢。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最后,对比清朝、明朝初年民心向背,大明优势更明显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双方民心之向背如何呢?这问题肯定就是徐达优势明显了。趁着中原混乱,清军屡次翻越长城进入中原劫掠,俨然就是一群强盗,人民非常痛恨。此时,就算洪承畴、范文程等“叛徒”主张安民,但中原人民未必买单,因为徐达不是李自成,不会闹得天怒人怨。徐达北伐则不一样,中原人民深受异族统治之苦,士大夫群体早已盼望王师北伐,再现汉唐时代大一统之荣光。再则,徐达北伐,代表着中原汉族收复故土之希望,明军士兵承载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重任,自然会爆发出巨大战斗力。清军呢?入关时许多将领都反对留在中原,而是想劫掠人口、牲畜、钱财后退回关外。只是因为南明不成气候,汉族士大夫群体内斗不断,才最终给清朝统治精英留在中原之底气,假若中原有雄主坐镇,清军入关不会成功。

大明第一将徐达、常遇春北伐,谁能获胜?

综上所述,从统帅、将领武力制,士兵作战水平,民心向背等因素分析,若是清军入关时恰好遇上徐达率领的25万步骑北伐,结果多尔衮一定会狼狈逃回东北深山老林,躲避锋芒。当然,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徐达下一步就得杀入辽东,扫除边患,消灭劲敌。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清在继承明朝版图的基础上,为何能达到上千万奠定现代版图基础
...的物资的同时,也发现了大明王朝虚弱的本质。为下一步多尔衮借崇祯自杀之机,入关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多尔衮、顺治、康熙前期入主中原,逐步消化吸收前明两京十三省故地1643年皇太极
2025-01-08 16:50:00
聊聊多尔衮写给李自成的一封信
...听李岩的建议,但他依然有机会避免失败,这个机会就是多尔衮写给李自成的信。多尔衮的这封信完全可以让李自成避免失败,但李自成还是一意孤行的去攻北京了,只能说李自成的失败是理所当然
2024-06-20 21:10:00
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
...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
2023-06-14 15:19:00
清朝历史上的20大名将
...拼杀,击溃明军主力,扭转战略颓势。可惜,代善提前与多尔衮母亲阿巴亥约会,失去继承人资格。18、豪格,皇太极长子,建立功勋比多尔衮早,可以独当一面。西充之战,豪格督师讨伐张献忠
2023-08-19 18:17:00
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穿越到明朝,能否翻盘?
...明朝,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抵达燕京城下,崇祯心急如焚。多尔衮率十几万兵马从盛京出发,准备再次翻越长城进入中原,继续“打草谷”。张献忠率军进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危急存亡关头,
2023-08-23 06:08:00
如果吴三桂不亲王多尔衮,清朝还能入关吗?
...忍吴三桂在山海关玩半割据。吴三桂坚守山海关,睿亲王多尔衮想从正面突破几乎是不可能,想进入中原只能绕道蒙古,翻越长城了。按照以往经验,清军很快就能破长城而入,劫掠中原腹地,抢夺
2023-08-24 06:07:00
吴三桂意图借兵平叛,为何却落入多尔衮圈套
...由心腹杨坤和郭云龙前往满清首府盛京,面见大权独揽的多尔衮商议借兵事宜。在吴三桂的亲笔信中,他不仅承诺在事后将割让土地作为酬劳,还详细地记录了满清八旗进军中原的最佳路线。然而等
2023-04-20 11:11:00
如果李自成与多尔衮决战,李自成会死磕多尔衮吗?
如果铁了心决战,死磕到底,多尔衮元气大伤,李自成主力覆没,明清历史将会是“不定数”。一、双方兵力对比,八旗单兵作战有优势,却未必能赢单兵作战能力,八旗无疑比“大顺”厉害,但并非碾
2023-08-20 16:17:00
努尔哈赤与李成梁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能得到庇佑?
...是要在内部解决的,没必要跑大老远去。03中原地区,是多尔衮所觊觎的地方。说实话,努尔哈赤是否真的有雄心吞下大明朝,其实这是没数的。因为大明朝实在是太庞大了,努尔哈赤那点人马真
2023-04-20 09: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