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魏晋风尚,究竟有几分真实?三国东晋,群雄并起,天下大乱。这个时代,你可曾想过,普通人的饮食和衣着,又是怎样的光景?他们的桌上是否也会摆上美酒佳肴?衣柜里是否也挂满了华服明彩?
时代风云难测,百姓的生活却从未停歇。千万普通人,他们节衣缩食,繁衍生息;他们喜笑颜开,悲恸流涕。看似平凡的日常,承载的却是浓浓江湖气。
那么我们且抛开那些纷争不休的歌王,单单从餐桌和衣橱的细节里,去窥探这风云际会的时代吧!
粥代饭,麦与米各领头衔
当曹魏吞并东吴,西晋一统天下之时,中原社会已步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苍茫古朴的北方大地,热闹繁华的南方水乡,两地文化在此时互相交融、碰撞。而在餐桌上,饮食的变化最为明显。
以前,人们以米饭为主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以粟或小米为主的“粟饭”逐渐代替了米饭。因为在北方,小米和粟米更容易种植,米则主要依赖南方进口。朝鲜半岛和东北地区大量移民涌入中原,将他们的饮食习惯带到了这里。一些官员也开始选择麦饭,倡导朴实俭约之风。
与此同时,南方以稻米为主的白饭仍很普遍。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蒸和煮的方法制作饭食。这比以前的生吃米饭科学卫生得多,也更为美味可口。
在主食之外,各类饼的制作开始在民间流行。制作饼的原料有面粉,也有以米粉制成的。不管是宫廷宴请还是百姓日常,饼都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
灵活多变的烹饪技巧使得饼的种类丰富多样,有汤饼、水饼、面饼、白饼等。民间已掌握发酵的方法,能做出松软可口的发面蒸饼。这在当时尚属罕见,是很值得一尝的珍馐美味。
此外,人们在餐桌上也不再只有白米饭。各类粥开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已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的主食。尤其是在北方,粥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食物。社会上层如遇荒年也会施粥赈民。丧事期间停止饮食改为断粥,也成为当时的礼制。
南北方在粥的主要原料上各有偏好。北方以粟或小米熬煮的粟粥为主;南方则常吃大米、绿豆等制作的白粥、豆粥。但无论贫富,无论南北,人人的饮食中都少不了这碗清淡可口的粥水。
蔬菜居多,肉食烹调技法丰富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阶层分化,不同人群的饮食差异日益明显。上层统治阶级有奢靡之风,普通老百姓则多素食。但与汉朝始代相比,肉食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享。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也开始出现常见的肉类。
在菜肴方面,以蔬菜为主。当时人们食用的常见蔬菜有茄子、白菜、韭菜等,会用多种方法烹制。据《齐民要术》记载,制作蔬菜的工序已然复杂。比如茄子可以做成番茄牛肉、清炒茄子丝、茄子生拌肉片等数十种不同的佳肴。
肉食方面,以猪、牛、羊肉为主。还有些人吃马肉、驴肉,视为美味。更有人品尝犬肉,这在当时颇为惊世骇俗。北方以羊肉为好,这是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
南方人也渐渐接受吃羊肉的习俗。相反,少数南方人迁入北方生活,也带来饮食异国情调。北魏洛阳市中就出现了专卖河鲜的“鱼鳖市”,供那些思念家乡美食的南方人光顾品尝。
肉类烹饪技法也在这一时期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多种独特的肉食工艺,比如“棒炙”“豹炙”“炮炙”等。这些制作精美的肉食佳肴已不仅见于富豪官宦之家,连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也常有放肆。一些传统的肉食工序,如腊制、腌渍,也更加成熟和精湛。肉类可以制作成腊肉,储存更久,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鱼虾在南方已成日常
由于水网密布,鱼类在南方的产量很高。所以鱼成为南方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光是东晋名士周处的日常膳食,就有八品,其中就包括三种鱼。鱼类主要有鲤鱼、鲈鱼、比目鱼等。烹调方法也日益丰富,有蒸、煎、炸、红烧等。比如鲤鱼可以做成著名的松花鲤鱼,是色香俱全的佳肴。
南北方在鱼的产量和食用量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北方虽也有河流产鱼,但远不如江南水乡。很多南迁士人到了北方后,仍然十分想念南方的河鲜。有趣的是,这种异乡之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北魏洛阳的四通市上就专门供应南方特色的水产,供这些怀念家乡美食的人光顾。
酒肆酩酊,茶水初开市
在魏晋南北朝社会,酒肆酩酊的现象很普遍。饮酒成为士人的一大嗜好,人们喝酒不仅为了消遣娱乐,也把这看作一种舒缓烦忧、疏通人际关系的社交方式。连一些诗人隐士也好饮美酒。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以其洒脱不羁的饮酒作风而闻名。在魏晋士大夫阶层中,很多人自诩酒量过人,经常畅饮到醉。
由于需求日益旺盛,酿酒业也蓬勃发展。市面上开始出现不少专门制酿佳酿的酒肆酒坊。这些地方集酿酒、销售二于一体,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新兴场所。酒肆分布遍布城内乡间,供不少百姓消费酗酒。
在制酒方法上也有很大进步,出现几大名酒。其中以用湖水酿制的“酃酒”最负盛名。此酒始于东吴,沿袭至南朝仍是上等美酒。一杯酃酒,香醇绵长,令人回味无穷。许多达官显要都将之作为馈赠贵客的珍品佳酿。
与繁荣的酿酒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饮茶的习俗也在这一时期萌芽。最初,茶只流传于西南一隅。到了魏晋,作为日常饮料的茶水开始为士大夫阶层接受。在洛阳等城市的市场上也开始有茶叶销售。东晋时,江南地区的饮茶风气日益盛行。很多名流骚客设茶会招待宾朋,把这看作一种颇具文人雅士风度的社交方式。
可以想象,和酣畅淋漓的美酒相比,淡而無味的茶水当时恐怕还很难获得普通百姓的青睐。但随着商业文明的发达,也许很快,清新怡人的茶水也会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好伴侣吧。
融通南北,服饰五色斑斓
在这个南北异域交融的大时代,人们的着衣打扮也日渐丰富多彩。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和高官在服饰上十分讲究排场。他们会配戴华丽的冕帽,参与祭祀等礼仪活动时穿着礼服。这些服饰多为丝绸锦缎等珍奇织物制作,以视听效果夺人眼目。
其中冕冠的等级具有严格区分,皇帝十二旒,皇太子九旒,以此类推。显然,这些排场不仅体现威严,也昭示着权势的高低贵贱。对一个朝代乃至一个王朝的兴衰转折,究其微观表现,往往就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中显现。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服饰的选择就没那么讲究了。男子常穿衫服,这在各个社会阶层都很常见。富裕之家多用丝织品制衫,普通老百姓则以布衫为主。此外,男子日常服饰中还有各类袍裳。裤子的出现和流行也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变化之一。
裤这种服饰最初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盛行。由于骑马的需要,他们穿着宽松合体的马裤十分方便。魏晋时期,这种穿衣方式逐渐南传并为汉人所接受。到了南北朝,穿裤子已经成为社会上很普遍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妇女穿着裤褶的风尚。这在先前是较少见的。
南北方在服饰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北方以皮毛为原料的皮裘十分常见。穿皮裘不但是为了御寒防寒,也成为一种时尚。富人穿用白鸟皮制作的羽绒服,以示身份。南方地区盛产丝绸,所以服饰以轻软薄织为主。到了南北朝时代,北朝的服饰也融合了南朝的元素,变得更加华美鲜艳多彩。
结语
这便是魏晋南北朝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或许无法准确复原那个时代的全部面貌,但通过这些风土人情的细微描绘,也可得见一二。
千百年来,王朝更迭,人世沧桑。我们的先人也曾如我们今天一般,起身劳作,就寝安歇;挑灯夜读,把酒畅叙......他们曾怀揣多少希望,历经多少波折?他们是否也会在烛火摇曳时,回想起这古老的好时光?
岁月如斗转星移,我们当存几分怜惜之情。当我们漫步在这中华大地,也许会在某一个瞬间,嗅到历史留下的淡淡余韵。
这或许正是千百年前,先人饮食的醇香;这或许也正是古人衣橱里泛黄服衣的几分温暖。时光荏苒,生命薪火相传。当我们追思古人的日常与喜乐,不也是在缅怀生命本身的意义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