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陈子源
相信不少人在春日都跃跃欲试想要开启新一轮的减重计划。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刚晓坤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减重应当适度,并不是减得越快越好、越瘦越好,健康减重要“稳中求降”。
刚晓坤介绍,从科学角度来讲,减重的理论基础是打破能量支出与摄入的平衡关系,但人体本身存在自我保护和调节机制,会对突发改变产生逆向的代偿反应。有不少人在减重初期通过“节食+运动”成功实现了体重快速下降,但之后身体会自然启动保护作用,从而减缓体重下降速度,减重者便会进入平台期。如果减重者想要再次突破这种本能调节,便要持续降低摄入、提高支出,显然是不合理的。
刚晓坤表示,虽然持续3个月左右的节食会带来较可观的减重效果,但不宜长期进行极端的饮食干预来达到快速减重的目的。如果单纯依靠极低热量饮食来消耗脂肪,会将身体的肌肉也一同消耗,导致肌肉蛋白质和内脏蛋白质的流失,不仅让身体变得虚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也会紊乱,再次给身体带来损害。
如何科学减重?刚晓坤建议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规律作息。熬夜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要保障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二是合理限制能量摄入,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减少饭量,可根据自己的减重目标和适应能力,将饭量调整至原来的70%或60%。三是增加运动,可在原有运动量的基础上增加30%至40%,要特别注意科学分配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的占比。每星期安排5天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如慢跑、骑行等;安排至少2次的抗阻力运动,如举重、深蹲等,以激发肌肉力量。
刚晓坤提示,以上建议只适用于为了身体健康而保持比较良好体重状态的普通人群,但是对于严重肥胖或者是肥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人群,需由专业医生团队进行科学指导减重。
“不提倡盲目减重,但超重问题也万万不可忽视。”刚晓坤提示,自测是否肥胖可通过体重指数(BMI值)判断。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为体重指数,若体重指数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此外,如果已经出现肥胖性心肌病、肥胖性肾病等肥胖来源的并发症,建议立即请专业医生做出评估和指导,通过生活管理、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的手段快速减重,最大程度减少肥胖问题对靶器官的损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12: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