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朝代更替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宋王朝。
对于大宋的评价,有人说经济发达富得流油、有人说幸福感最高的朝代。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每个人的学识积累不同,看待问题的观点也会有所差异。
在笔者看来,宋朝是史上最繁荣且最衰弱的朝代。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比如经济,大宋上演了登峰造极,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商品种类的繁多,无形中促进了纸币的流通,商业规模来到了达到空前高度;
虽然富裕,但并不见得他们过得很好,军事实力上的不足导致了他们时常被欺凌,就连仅有的和平都是花钱买来的。
咱说得通俗点,每次打仗大宋都会派出人议和,由自己进行军费支出预算,然后交给对方。
对于别人而言,大宋不过是摇钱树罢了,人的欲望不会有尽头,这也为靖康之耻的发生埋下“导火索”。
北宋的灭亡成为众人无法提及的伤痛,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南宋在时隔多年后成功洗刷耻辱,金国的皇帝更是惨到被人劈成两半。
靖康之耻
讲真的,笔者总不愿意去聊这个话题,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种感觉。
每次一说到这里,内心总会带有一丝不甘,如果北宋的统治者能在发展经济同时发展军事,在历史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时间不会重来,这种想法永远只能是假设,唯一要做的便是以此为鉴。
或许从一开始,北宋便注定了这样的结局,因为他们采用的是重文轻武策略,所有武将全部都被打压,这又何来抵御外辱的能力?
公元1126年,金兵两次围攻开封,整个开封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宋当权者,只得派出使者去议和。
在朝的大臣内心没有丝毫慌乱,因为曾经金兵就有过围困,最后都被成功用金钱化解,谁也没想到这次金国动了真格。
次年,金兵再次向大宋发起进攻,为了最大限度地表示个人诚意,宋钦宗亲自去金国军营谈判,紧接而来的便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俘。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朝代灭亡之事不是很正常吗?但北宋看起来却是那般屈辱。
首先就是二者全部被金人废掉贬为庶人,整个历史进程中恐怕没有第二次了吧?
其次就是二者的封号,在来到金国后被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一国之君当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
最后就是皇室成员,全部被金国掳走进行羞辱,即人们常常提到的“牵羊礼”。
这是金国特有的受降仪式,所有的俘虏身穿金国制作的羊毛衣,脖子上被拴着绳,由金国的士兵牵着在庙宇面前游走,故名“牵羊”。
且不是这种仪式的屈辱程度,曾经坐享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最终沦落到如此境地,他们的心理落差又能否承受?
许多人不堪这般屈辱,最终选择了结束性命,比如朱皇后。
金国灭亡
公元1127年,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军事方面,赵构依然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自然不具备灭亡金国的实力,这也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王朝——蒙古。
金国崛起后,对蒙古所属的辽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压迫,他们的内心极力想推翻金国政权。
南宋与金国不共戴天,现在有了这么个帮手,为什么不趁机灭了它?
成吉思汗统领蒙古部落后,金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金宣宗即位后意识到这个问题,决定把都城迁到汴京,实际上就是为了留退路。
殊不知这次退没有了底线,一代又一代当权者即位,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苟延残喘。
蒙古军队得知金兵的去向后,随即对汴京进行了围攻,慌乱中金哀宗逃到蔡州。
前后经历了一年之久,蔡州城终于被大破。
金哀宗不愿当亡国帝,随即将皇位进行了传承,决定亲手结束掉个人性命,并嘱托身边的人对尸体进行焚烧。
复仇心切的南宋士兵,直冲金哀宗的居住地,急功近利的蒙古士兵同样如此。
两方满心欢喜地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具尸体。
二者随即将其劈为两半,拿回去给自己的君主交差。
面对金兵的平民,蒙古采取了屠城的策略,金人数量从700万锐减到10万,这得离谱到什么样的程度……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历史永远是个轮回。
金国灭了北宋,南宋联蒙灭了金国,蒙古最后灭了南宋,恰恰诠释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和真理。可朝代更替避免不了的就是流血事情的发生,唯一同情的只有无辜的百姓。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冷兵器时代下,复仇之风却从没有止歇,关于复仇之争也从未停止,它最容易让人丢失的便是理智。如果南宋在当时能够加以思考,听从先祖的劝告,又怎么会被蒙古一步步侵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