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常立萍
据报道,3月5日,“南京地铁回应乘客因手机外放收罚单”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网友“小黑晗是我”称自己去江苏南京旅游,上了地铁后,没来得及戴耳机,手机声音外放,于是收到一张告知单,并在单子上签了字。不过,最后并没有罚款。后来南京地铁回应媒体称,属实,车厢内有稽查人员进行巡逻。
对于那个网友的遭遇,不少网友并未一边倒地同情,反而纷纷表示,终于有人管这事儿了,并建议全国推广,不仅仅是在地铁上,高铁、动车、所有公共场合都适用。从网友的反应中,可以明显让人感受到“外放族”行为的不妥。
事实上,不止南京,上海地铁等也有这样的规定和要求。而且,去年南京地铁就因为给外放手机声音的乘客开具告知单上过热搜。这样的规定有据可循。根据交通运输部2020年4月印发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36条规定就明确乘客不得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其中包括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据了解,对于这样的乘车要求,南京地铁也在列车车厢里面通过语音进行了相应的提示,在车站和列车车厢以及出入口张贴了相应的禁止标志,还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告知单。告知单也就是南京地铁制作的文明乘车宣传单,旨在宣传和倡导大家文明出行。据南京地铁客服人员介绍,车厢内稽查人员巡查时发现有手机外放、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食等相关禁止行为,会开具相应的告知单。如果情节严重,也会进行罚款。
不仅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有“外放族”的身影,在小区、饭店、车站、影院、商超等公共场所,使用手机大声外放看视频、听音乐,旁若无人地大声接打电话,“外放族”们嘈杂吵闹的声音令人难以忍受,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也都遇到过。在公共场所,如何使用手机是个人的自由,但这自由也需要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无疑是自私的行为、不文明的表现。正因如此,南京地铁方面的做法才深得民心、倍受欢迎,也更值得推广效仿。
个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减少手机外放现象,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和公共场所相关管理人员的劝导、提醒,更需要公民个人的行为自觉、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遵守公共秩序,多些换位思考,不当“外放族”,共同打造文明有序、宁静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具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