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09 18:5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吴长远

2022年4月中旬,我所在的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组接到山东广播电视局发来的函件,提出将以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为主体拍摄一部纪录片,片名为《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接到函件,我们十分高兴,以我们为主体拍摄援藏纪录片,既是一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干部中心管理组宣传文体组组长,我负责与拍摄团队对接拍摄事宜。拍摄团队是哪个?仔细一看,竟然是著名摄影师、纪录片导演焦波团队。焦波于我,大名鼎鼎,是大家、大师,他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轰动全国,他拍摄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能够有这样知名的团队来拍摄,是我们山东援藏人珍贵的缘分。想来,也许这正应了我常常说的那句“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万年修得上高原”吧。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自驾2200余公里,辗转抵达日喀则

接到纪录片团队要来的消息,我第一时间与焦波老师对接,沟通进藏日期、食宿交通等相关事宜,焦波老师考虑到我们将于2022年7月份结束援藏任务返回山东,遂定于5月上旬进藏。

焦波和他的徒弟覃猛于5月9日抵达日喀则。见面后我才知道,两人5月1日就已动身启程,先从济南飞赴成都,接着由覃猛驾驶事先租好的一辆车沿川藏线往日喀则赶。途中两人边走边拍,2200多公里的路程,用了整整9天。起初我以为两人是借机把七天假作为旅游观光时间,听覃猛一说才知道,是医疗专家建议这么做,因为焦波老师上了年纪,身体较弱,担心他直接飞到高原承受不住。

不过,我当时问得不深不细,直到回山东许久因为焦波老师向我求助,才知道焦波老师长期患有肺炎,久治不愈,为此我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雪域高原美丽而又凶险,一个小感冒都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脑水肿进而夺人性命,一个长期患有肺炎的人,是不适宜进藏且长时间驻留的。焦波老师抱病进藏,简直是拿着生命在冒险啊!

我没有和焦波老师就这个问题深入交流,只能暗自揣度他以身犯险的原因,一是他视艺术如生命;二是他对援藏干部及其从事的援藏事业抱有深厚感情;三是他对自己的身体比较自信,因为他早在1997年就曾到海拔4500米的昂仁县拍摄过淄博援藏干部人才,在《人民日报》发了一个整版。他说拍摄这部纪录片是前缘早已注定,但应该是那次进藏经历给了他自信。

拍摄周期从40天延长到80天

见面之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我是普普通通的援藏干部,他是名扬天下的摄影师和导演,他架子会不会很大?是不是很难沟通?事实很快证明,我多虑了!

焦波老师其貌不扬、穿着朴素、头发很长、不修边幅、为人谦和,这是焦波老师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住,就在我们山东援藏公寓;吃,则和我们援藏干部人才一起吃食堂。食宿条件跟酒店无法相比,我很抱歉地对焦波老师说,“我们条件有限,比较简陋,您多担待!”没想到,焦波老师爽朗一笑:“哪有那么多讲究,能吃饱能睡觉,不耽误干活就行啦!”

焦波老师一行一到日喀则,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无论是当晚接风洗尘,还是翌日到食堂用早餐、介绍山东援藏情况,他们随时都在拍摄。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之后,我们到焦波住的房间就拍摄计划进行深入沟通。按照事先商定的方案,主要聚焦山东援建的白朗蔬菜产业进行拍摄,周期40天,最多不超过两个月,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将片名定为《雪域高原那一抹绿》的原因所在。

我认为该计划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山东援藏工作,建议将拍摄内容扩展到民生、产业、医疗、教育、文化、智力援藏和交往、交流、交融等各个方面。推翻原定计划、重构拍摄计划,难度很大,但既然焦波老师诚恳征求我的意见,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想到,焦波老师听后,思忖良久,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表示由他去和投资方沟通协调。

接下来,我们又谈了很多很多。长时间谈话,害得我气喘吁吁,焦波老师虽然吸着氧气也不轻快。

沟通结束,我起身离开,焦波老师和覃猛坚持送我出门,在走廊里他用力拍着我的肩膀说:“大兄弟,咱们这部片子成啦!”我扭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他说:“听你聊了这么多,我就知道这部片子成了!我们心里有底了!”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这是一个艺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肯定!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我的一个建议,带来的是整个纪录片思路的变化。焦波老师他们原先用心构思的计划被放弃,要耗费更多的精力重新构思,拍摄范围也从白朗县扩展到了山东对口支援的相关部门和五个县区,拍摄行程大大增加,拍摄周期由原定40天到两个月延长至80天。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除了时间、精力的成倍增加,还有拍摄制作成本的增加。后来和山东广播电视局主管此事的李广昌处长交流,才知道该项目立项资金只有60万元。参照以往拍摄制作片子的惯例,一般每集50万元左右,这部片子最终剪辑到6集,资金差距不是一般大,但因为无法追加预算,超出部分只能由焦波老师自己承担。

按照商业逻辑,焦波老师纯属“赔本赚吆喝”,但他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也从未提过一句资金方面的要求。

这也是让我对焦波老师感到歉疚的一面。如果不是我的建议,他们不会在高原停留那么长时间,对他的身体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如果不是我的建议,他们的拍摄制作成本就会降低很多,实现盈余。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一个人宁肯往里搭钱也要拍摄制作山东援藏纪录片,除了对艺术的挚爱,对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的深情,还有其他的解读吗?

他不是“傻”,而是“痴”啊!

白天拍摄、晚上制作“连轴转”

5月12日,来自云南的知名摄影师濮演老师飞抵日喀则,与焦波、覃猛会合。

此前,焦波老师和覃猛各住一个房间,濮演老师到来后,焦波老师主动提出和覃猛住一个房间,将另外一个房间让给濮演老师居住。焦波老师的解释是:“和覃猛住在一起,便于工作!”

团队聚齐后,很快进入了紧张的拍摄工作。从他们身上,才明白什么叫“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有时,为了拍摄援藏医疗队治病救人的过程,他们深更半夜甚至凌晨两三点跟着医疗队员一起到医院出急诊。

为了拍摄文化援藏和医疗援藏,他们三人强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先后三次赶赴海拔4500米的昂仁县,拍摄迥巴藏戏和获得救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为拍摄产业援藏,他们辗转桑珠孜区、白朗县、南木林县等多地。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雪域高原,山东援建的多个项目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其间究竟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因为我未能全程陪同,不得而知。

到了后期,他们开启白天拍摄、晚上制作的工作模式,常常通宵达旦工作,每每到他们住宿的房间,看着始终处于开机状态的机器和疲惫的眼神,我都感到十分心疼。我总是劝焦波老师慢下来,可他总说时间紧、任务重,得往前赶。

不知不觉,焦波老师一行三人在日喀则驻留了近三个月。原本计划是我们为他们送行的,没想到,拍来拍去,最后成了他们为我们送行。7月26日,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离藏返鲁,他们一路跟踪拍摄到日喀则和平机场,直到我们乘坐的飞机消逝在镜头中。我们撤离后,他们又拍了几天新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工作、生活后才离开日喀则。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从5月1日启程赴藏到8月7日返回内地,整个拍摄历程前后长达100天,他们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来自山东援藏一线的镜头,真实记录了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扎根雪域、投身高原、脚踏天路、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了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宝贵品质。

后来,我知道,拍摄团队结束西藏拍摄后,先撤到云南休整,结果在那里焦波老师昏倒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劲来。

后来,我知道,他们后期制作又投入了大量精力,先后数次修改,为了将藏语翻译得更准确,还专门聘请了一名藏族同胞到山东跟着一起工作。

《雪域高原那一抹绿》拍摄背后:焦波带团队在日喀则蹲守80天

去年十二月份,我正带领专家组在德州参与新冠疫情防控。一天深夜,焦波老师忽然给我打来电话,听上去,他的声音很虚弱,呼吸很困难,他断断续续地跟我说自己难受得很厉害,想到济南求医,希望我能提供帮助。我赶紧联系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他收治入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焦波老师的命是救了回来,但是听他的声音,终究是元气大伤,大不如前,没有底气,虚弱到了极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网记者:胡宏涛一审:郭秋含二审:王利环三审:李蓓
2024-09-14 11:53:00
“山海情・雪域援梦”⑤:山东蘑菇成雪域高原“金疙瘩”
...菌棒加工到出菇管理,将山东成熟的种植技术“嫁接”到雪域高原。 最关键的突破是建成菌棒生产车间——过去当地基地需从外地购进菌棒,如今在大棚旁就能完成破碎、消毒、接种全流程,成
2025-06-12 09:11:00
“山海情・雪域援梦”⑦:青岛援藏75天冲刺,24亿度绿电点亮高原
...,仅用75天,刷新了援藏项目建设速度。这一项目不仅为雪域高原注入绿色动能,更成为青岛援藏“保姆式”服务推动产业落地的典范。项目占地936.29亩,设计运行25年,可提供绿色电
2025-06-11 23:06:00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谱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雪域高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站在新起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年是西藏
2024-03-28 21:05:00
雪域高原喜事多  乡村振兴正当时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雪域高原喜事多 乡村振兴正当时新华社记者 白明山 白少波 格桑边觉春节和藏历新年来临之际,记者深入西藏那曲、日喀则等农牧区访农家、看变化,发现农牧民的钱包鼓了、
2024-02-17 10:22:00
西藏萨嘎县:用青春守护边关,让五星红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
...山冰川,穿越荒漠戈壁。用青春守护边关,让五星红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在这片孤寂的土地上,他们用坚毅的身姿和无畏的勇气,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沉之爱。无论寒风如何刺骨,
2024-01-26 22:45:00
雪域边关寄深情
...”2月12日,正值十五元宵佳节。这天,西藏日喀则军分区雪域高原5592哨所和岗巴营的官兵们,收到了家乡贵州毕节七星关区人武部和七星关红军小学(毕节六小)的深情厚礼——家乡的农
2025-02-15 05:02:00
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雪域高原
...展活动、体育科普视频宣传和发放科普书籍等形式开展好雪域高原体育科普工作,更好服务于健康西藏建设。”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藏体科所编制的《西藏大众健身指南》
2024-04-17 03:21:00
“山海情・雪域援梦”⑧:青稞变金稞,青岛援藏的高原样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岩松 发自日喀则6月11日,日喀则桑珠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机声隆隆,西藏岗底斯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生产车间里,黑青稞醋生产线正将颗粒饱满的青稞转化为琥珀色液体
2025-06-12 10: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为全面检验并提升太原机场及驻场单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10月15日,太原机场举办“护航—2025”航空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2025-10-18 07:07:00
中国好人|倪会荣:行走四万余里路,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举办
2025-10-18 06:56:00
塔罗洗牌、星座查运:年轻人的“情绪出口”,藏着哪些心里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 王浩洗牌、切牌、抽牌……一场塔罗解读下来,不少年轻人犹豫不定的心情与压抑的情绪,往往能得到释放
2025-10-17 16:15:00
吉林轩鹤饮品公司因生产的白桦树汁饮料菌落超标被罚19679元
近日,东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吉林省轩鹤饮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鹤饮品”)生产不合格饮料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没款合计19679元
2025-10-17 16:16:00
余干:“志愿红”守护秋收“粮袋子” 暖了百姓“心窝子”
眼下正值中稻成熟收割的黄金期,在上饶市余干县杨埠镇的田野间,一片片金黄稻田里跃动着醒目的“志愿红”。该镇党员干部化身“助农抢收员”
2025-10-17 16:41:00
为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引导师生与书为友,10月16日,余干县第三小学举行“书香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在激昂的入场曲中拉开序幕
2025-10-17 16:41:00
西安一医疗器械企业围标串标被罚,列入不良行为记录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陕西诚信博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围标、串标违法行为,被陕西省财政厅依法处以罚款并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2025-10-17 16:47:00
“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淄博举行
10月13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共同主办的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淄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2025-10-17 16:49:00
巨野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91岁高龄脑梗患者 创造生命奇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程建华 通讯员 程雪华近日,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卒中中心团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2025-10-17 16:49:00
缴费标准确定!2026年度济南市居民医保可以缴费啦!
2026年度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开始缴费啦!缴费标准为成年居民440元,少年儿童390元。本年度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760元
2025-10-17 17:20:00
山东省第三十届基层作家培训班在临沂举办
10月13日至16日,“赓续沂蒙薪火谱写时代华章”山东省第三十届基层作家培训班在临沂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山东省作协、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
2025-10-17 17:23:00
房县文化馆书画艺术推广与人才培养成果丰硕,闪耀2025年湖北省“金蕾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郭梅 通讯员 刘文)在近日落幕的2025年湖北省“金蕾杯”青少年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评选以及第五届湖北省艺术节优秀群众文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
2025-10-17 17:24:00
八旬翁跨越数月再访超声科,只为道一声“感谢”
鲁网10月16日讯 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诊室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熟人”——一位年过八旬的患者。他蹒跚的身影刚出现在门口
2025-10-17 17:25:00
芜湖警民同心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枭
大皖新闻讯 10月17日,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上演暖心一幕——当地村民、民警与野生动物救助站联动,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枭
2025-10-17 17:42:00
凡人歌|29位老人的“公交闺女”带起一支敬老队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 通讯员 薛颖10月15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柳花泊大集的日子。在喧嚣的集市旁
2025-10-17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