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跟着南京导游崔严逛博物馆
“导游就是行走的博物馆百科全书”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一顶棒球帽,一身运动服,一个黑挎包,一部平板电脑……这就是从业12年、小有名气的南京导游崔严的出工“装备”。
“五一”假期,也是导游们每年最忙碌的时段之一,作为一名博物馆导游,崔严奔走于南京各大文博场馆,他把沉睡的历史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给游客听。“博物馆热”背后,也和导游们的趣味讲解分不开,正因为有了崔严和同行们的讲述,南京的博物馆才更“有看头”。
5月2日,记者跟随崔严的脚步,沉浸式体验了南京导游的一天。
随身的背包是个“魔术口袋”
早上8时,距离中国科举博物馆开馆还有一个小时,崔严已在博物馆门口静候游客的到来。在人群中,记者一眼就看见了他——与其他“举旗”导游不同,崔严看上去就是个运动小伙,头戴棒球帽,身着浅紫色运动外套和一条运动裤,斜挎一个黑色挎包。他拍拍黑色挎包,眨着眼睛说,这是个应有尽有的“魔术口袋”。
9时,开馆。这时,大门口已是人流如织,但所有人都井然有序排队步入。
当天预约讲解的是来自杭州的李奕涵母子,崔严从黑色挎包里掏出两个蓝牙耳机递给他们:“博物馆比较大,戴上耳机能听得清楚些。”崔严说。顺着坡道下行,他边讲解边带路,一行人就来到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厅内。
李奕涵年纪较小,对科举制度的背景不甚了解,崔严蹲下来,从黑色挎包里拿出一台平板电脑,翻出自己整理好的资料图片,上面写着“中国科举制度时间线”。随着讲解的深入,原本爱玩闹的李奕涵也逐渐沉静下来,被一段段有趣的历史典故所吸引。
“导游导游,哪儿能买到集章本和明信片?”游览结束时,李奕涵问道。这时,崔严变魔术般从包里拿出一沓已经集齐印章的明信片送给孩子,“这里面还有我自己仿着画的,送给你留个纪念吧。”
“来中国科举博物馆的观众都以孩子为主,所以我会专门为这些小观众准备讲解词,介绍历史背景,把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故事讲得更容易被小孩子听懂,还会准备一些明信片等小礼物。”看着李奕涵满意地走远,崔严说。
一场讲解完毕,已接近午餐时间,崔严的黑色挎包再次“登场”,他掏出准备好的面包和一瓶水,垫了一下肚子,又去门口迎接下一批游客。
有“铁嘴皮”也有“硬腿子”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参观热情,今年“五一”假期,南京各大文博场馆均延时开放。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各场馆,例如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等均包括在内。崔严也早早地为“五一”做足了准备,从3月底就开始排期,得知各场馆延时开放后,他每天又增加了一场讲解。
每场接近3个小时,一天下来崔严能讲3场。12年的导游从业经验,让崔严练成了“铁嘴皮”,也锻炼出了“硬腿子”。
“实际上我的计划是每场两小时,但是每次讲着讲着就超时了,游客难得来一趟,我也愿意多讲一些。”崔严说,几场讲解下来,光在博物馆里的步数就超过1万步。
崔严的家住在马群附近,每天大约7时出门,先骑单车到达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前往各个文博场馆。当天,等中国科举博物馆的最后一场讲解结束,已是晚上9时多,一天下来可谓“超长待机”。
不断学习南京历史,为游客定制讲解
“你看,站在这三个宋代陶俑‘C位’的是‘士’,代表读书人,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唯有读书高’。”
“唐朝时期,诗歌兴盛,所以唐朝考试‘卷’啊。”
……
崔严的普通话很标准,吐字清晰,为了让游客听得明白,他还会在讲解中插入许多新词,频频“爆梗”引得游客哈哈大笑。但他更明白,想要讲得好,不能浮于表面,只靠玩梗吸引人,还需不断学习人文历史知识。崔严大学是师范专业,但他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机缘巧合来到南京,被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便留下来做起了“文化的传播者”。
为了讲好文博故事,崔严天天都在自我“更新”。“档案记录节目,历史学者访谈……每天回家我都会上网看看这些视频,闲时也会现场去听一些讲座。博物馆文物还关联到考古类的知识,我也必须看一些学术报告,整理消化后讲给客人听。”崔严打开他的平板电脑向记者展示,只见南京各大文博场馆、人文景点,他都按照地点分类,整理收集好每个景点,甚至一些特展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今年“五一”假期,南京各文博场馆“火爆”继续,如果游客有想深入了解的文物,崔严则提前或在参观后通过平板电脑展示,给游客额外“补课”,“我会在前期就做好准备工作,游客咨询的问题,一定要一一回答清楚,导游就是一本行走的博物馆百科全书。”
针对不同的游客,崔严更是会提前准备不同的讲解方案。“比如明孝陵,我会打破常规带领游客从五号门进,从古代礼仪拜谒的路线开始,走历史上的真实路线。”崔严说。
“想要讲好博物馆故事,就必须换位思考,讲解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讲解词,但所有的前提还是你的不断积累。”崔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