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商鞅使秦国变强大,自己却是悲剧收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18:13: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338年的一个傍晚,一位相貌高贵的男子匆匆离开秦国边境,来到了魏国。他找了一家客栈,想住一晚,第二天再启程。.掌柜看了一眼此人,淡淡问道:“有照片吗?”

店家所说的“拍照帖”相当于秦国的身份证。是商鞅变法后实行的凭证制度。上面不仅有个人信息,还有个人画像。秦律规定,外出旅游入住酒店,必须提供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否则被政府查出,店主也会被定罪。

可惜此人匆匆离去。他没有带照片,没法住酒店,只好离开。其实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他亲自主导了秦国各种制度的制定,但最终却因为自己定下的规矩而无法入住酒店。

不久,商鞅在逃亡途中被秦军追上,自己也被擒回咸阳。不久之后,秦惠文王下令诛灭商鞅,一代助秦兴盛的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么,商鞅究竟做错了什么不得不逃,又为何被秦惠文王处死呢?

事情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商鞅其实应该叫魏央。他是魏国王的妃子。魏国被兼并后,他成了魏国人。至于商鞅的天赋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是鬼谷子教的,也有人认为是世子教的,但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商鞅在魏国的时候,是魏相公叔措手下的一名官员,从这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商鞅确实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人。宫叔措多次向魏惠王推荐,均未获成功。后来,秦孝公广纳天下人才,但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去了咸阳,主动找到秦孝公的近臣景简,让他安排与魏国的会面。君主。

景简是一个被当时很多士大夫看不起的太监,商鞅却请求通过他来见秦孝公,这是一种自嘲,这也是很多秦氏家族成员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后来看不起他。但是,那个时候的商鞅没有钱,也没有熟人,达官贵人根本不想和他说话。通过精简要求见秦孝公,其实也是无奈。

出乎意料的是,秦孝公第一次见到商鞅时,就非常失望。

商鞅使秦国变强大,自己却是悲剧收场

此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会面,商鞅都在讲一些大道理,听得秦孝公昏昏欲睡。秦孝公对举荐商鞅的景简很生气,嘱咐他不要再将此人带入宫中。不过在商鞅的苦苦哀求下,景简最后一次答应帮忙,也正是这一次会面,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在秦孝公与商鞅的第四次会面中,商鞅说到重点,就是秦孝公一直在寻找的“强国之术”。两人谈了几天几夜,秦孝公才明白,眼前这个穷书生还真是有真才实学。他一定是带领秦国走向繁荣的人,所以他当即决定委以重任。

后来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实行改革,改革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县制;废除石青石录;军功制度;.

这几种制度让秦国形成了成熟的官僚体系,统治者的集权程度也得到了加强。再加上军功制度的存在,秦国的国库越来越充裕,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都疯狂地获取敌人的脑袋立功,秦军就这样成了“虎狼之师”。

而坐制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秦国的犯罪率,也遏制了曾经咄咄逼人、心狠手辣的蛮族作风,有效地减少了秦国的内耗,提高了对外作战的能力。然而,这一系列制度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也为商鞅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前文提到,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侍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种田或打仗立功获得相应的爵位,从而改变社会地位。如此一来,那些仗着祖辈的功劳,世代享受着国家俸禄,却没有立下汗马功劳的宗室子孙和旧贵族的利益就受到了侵犯。

所以,大部分的秦氏子弟,以及旧贵族,都对商鞅深恶痛绝,但碍于秦孝公的存在,又不敢出声。另外,秦的连坐制确实可以帮助统治者加强对臣民的管理,但有时显得过于死板和不合理。

商鞅变法后期,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孝公的太子嬴驷公然违法,案件交由商鞅处理。按照商鞅制定的律法,太子犯法理应受到惩罚,但他毕竟还年轻,又是一国之君,商鞅不得不适应。

商鞅使秦国变强大,自己却是悲剧收场

于是,商鞅就把太子嬴驷犯法的责任推给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叔父儿子应谦,监制,一个是他的老师公孙嘉。商鞅认为他们纪律不严,导致太子犯了大错,于是下令惩治公子谦,并对公孙嘉施以黥字(纹面)。四年后,公子谦自己犯法,商鞅下令割掉他的鼻子。

虽然在商鞅看来,他好不容易颁布了法令,但如果不能依法行事,他过去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他只能对公子谦和公孙嘉严加处理。不过公子谦和公孙嘉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认为商鞅不厚道,尤其是秦孝公的兄长公子谦被人割掉了鼻子,对商鞅肯定恨之入骨。

此后,宫子谦拒绝任何人的探望,整整8年没有出门。以太子赢四为首的秦氏家族成员,集体视商鞅为敌。在这种情况下,商鞅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秦孝公了。不幸的是,秦孝公是一个短命的君王,46岁就病逝了。秦孝公一去世,太子干立即诬告商鞅谋反,新秦王嬴驷随即下令将商鞅除名。被捕,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其实,商鞅的封地上地离魏国很近,就算不能住店,也应该可以逃到魏国去。但事实是,商鞅被秦国的追兵俘虏,并不是因为他跑得慢,而是因为魏国不服。听说商鞅出逃后,他采取了冷眼的态度,甚至将其驱逐出魏国领土。

魏国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商鞅当年“投奔”秦国,另一方面是他率领秦军重创魏军,连魏惠王的弟弟公子昂,被俘。正因如此,商鞅不仅是秦氏的敌人,更是魏氏的眼中钉。

总的来说,商鞅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不懂得随机应变,过于死板,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工作能力超强,人缘极差。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说要多圆滑世故,至少要努力改善与同事的关系,否则做事会遇到很多阻碍。

商鞅使秦国变强大,自己却是悲剧收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0: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和张仪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对张仪和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一统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
2023-07-13 21:03:00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如果秦国没有商鞅变法,不可能成就霸业。战国时期,各国无不变法图强,寻求自我强大,弱肉强食已经是战国时期的主流。秦国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强盛
2024-06-28 15:25:00
商鞅最后惨死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
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当时的秦国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变法者商鞅却没有获得英雄的待遇,反而被杀,让后世长叹不已。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商鞅生活在战国
2023-06-07 15:51:00
商鞅下场如此凄惨,与谁的去世很有关系
商鞅的去世其实让非常多人觉得很可惜,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在于他的变法是存在一个可行性的,并且也是对老百姓来说是很好的变法。但事实上,这些变法人最终好像都是以悲剧作为自己的结局,而
2024-06-16 21:09:00
吴起:楚国变法的英雄与悲剧人物
...说起战国时期的变法,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通过这次改革,秦国成为一个能够兼并六国的强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统一天下,是秦国对商鞅变法最好的评价
2024-04-13 06:55:00
秦孝公的求贤令“与之分土”有多吸引人?商鞅冲着这点去了秦国
...说魏惠王盲信庞涓陷害了孙膑,再比如说魏惠王没能重用商鞅。说到商鞅,我们后人总是由衷的敬佩,因为他为秦开了帝业。那么商鞅为何会离魏去秦?其实不单是因为魏国不用他,更重要的是秦国
2023-04-21 19:42:00
是商鞅选择了秦国?还是秦国造就了商鞅
...一个人以及他的政策对秦国带来了质的改变,这个人就是商鞅,他的政策就是商鞅变法。那么问题来了,商鞅为什么会变法呢?一:改革变法是当时的历史趋势 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期,而春
2024-04-25 21:15:00
...兴邦,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和他也是密不可分的。#商鞅#他就是商鞅,商鞅出生于卫国公族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淤15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
2024-06-08 06:47:00
商鞅生于卫国后投奔魏国,为什么最后会在秦国主持变法?
商鞅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之一,其所创造的一系列变法措施,对于秦国的发展和强大,可以说起到了极为深远的作用。而得益于秦国的强大,直至最后秦国完成天下一统的历史使命,也使得著
2023-02-12 14: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