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心萍
1月31日,历经2800余天艰苦建设,渭武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正式投入运营。
木寨岭特长隧道全长15.2公里,隧道最大埋深达629.1米,埋深超500米的隧段超过了60%,地应力极高。同时,隧道地处四大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全隧所遇岩石以松散怕水的炭质板岩为主,遇水很快软化成泥,易发生变形。
自2016年5月进场施工以来,在软岩地质、高地应力与涌水作用下,隧道软岩大变形情况就十分严重,隧道单边最大变形量超过3000毫米,刷新了国内纪录,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被国内专家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为解决木寨岭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施工和技术难题,施工单位专门成立院士工作站,创造性提出预应力锚索支护新技术。
“我国采用网状的锚索系统,将松散易碎的岩体压实,形成拱形承载结构,提高了岩体的稳定性。”中铁隧道局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新工艺彻底扭转了前期频繁换拱、返工浪费、进度停滞的被动局面,圆满地完成了隧道建设任务,为顺利通车奠定了基础。
木寨岭隧道通车后,过往车辆只需要不到12分钟就可以通过原来需要1个小时的木寨岭,行车效率将大大提高,且不用再经过212国道连续13公里的长下坡,行车安全也将得到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1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