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木兰与溪两相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7: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曾元沧

木兰溪的发源地我去过,当地人叫它仙游山。

发源地的溪边花我见过,当地人叫它木兰花。

上述所见所闻,与我的父母亲密不可分。我父母务农的同时,还会一种过日子的手艺:制作米粉。就是这千丝万缕的米粉,盘结着我们平凡农家的谋生故事。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在仙游城关一所中学苦读,志在考取大学。父母支持我,把仙游县西苑乡选为他们的劳作之地。这里种水稻出大米,制作米粉的原料充裕。东家是“西苑粮站”,我父母的劳动所得是加工费——本人高中阶段的学杂费便是从其中挤出来的。

每逢假期,我必定翻山越岭去西苑看父母,也帮他们分担点体力活。去了西苑乡才脑洞大开,原来这山里就是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的发源地!仙西村、仙山村、仙东村所在的那座山称仙游山,组成了木兰溪的源头村落。而可以掬而饮之的出水点为黄坑头,属于仙西村。

仙游山是个庞大的山群,众山们携泉集会,聚涓成溪。而从黄坑头出发的流水,已然有了嗦喽叮咚的溪声。这溪声越向下游,便越有腔调、越有韵味。

不妨闭目试想,紫色的木兰花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混交林内,犹如羞涩少女头上美丽的簪花,恰恰又闻溪流淙淙的不同凡响,宛若玲珑少年逸兴拨动琴弦,要气象有气象,要意境有意境,可谓美不胜收。这就是我少小之时所看到的西苑山点缀着木兰花的景致。

巧的是,我就读的那所学校也有木兰花。从宿舍区去篮球场,拾级而上,左手侧就有几棵。每年早春二月绽放紫花,祥和紫气萦满枝头,却不见一片叶子。那个真叫开得纯粹、实诚,热烈而不失文雅,俨然君子风度。见到校园里的木兰花,往往要想起在木兰溪源头西苑辛苦劳作的父母,总有一个声音催促我去帮他们做点什么。

学校坐落于木兰溪畔,故而石阶旁的木兰花,既属于校园,也属于木兰溪。它们的存在表明,这条溪沿岸适合栽种木兰花,木兰花最愿意为这溪水立名。

有一个传说,因果自恰,如春可人,休管它从何时“传”起,又将“说”到何时,因为它对接地气,驻得进人心,笔者宁愿信其有:南朝梁陈间,有位叫郑露的名士偕同两位兄弟来到莆田,创建了莆阳第一所学堂——湖山书院,开创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为开化、开发莆田做出巨大贡献,世人尊其为“南湖三先生”。后来,郑露奉召入京,乡亲们采来了他喜爱的木兰花瓣撒在船头为他送行,后来“木兰溪”的称呼便开始在民间口口相传,遂成为这条溪的名号。

据传当年送别郑露的溪边位于今日莆田城厢区之南。于是,本人便有了如下推断:溪水从仙游西苑日夜兼程来到此地,流淌了八九十公里,两地皆有木兰花,可谓首尾呼应,所以,这条溪取名木兰溪真的是好花插上美人头,再恰当不过了。

木兰花,钟情于一溪,芳踪随溪致远,在历史奔流中坐稳了“传说会客厅”的交椅;木兰溪,福建的8大河流之一,大名不可更易!大名不是我随口讲的,它评上“全国十大最美母亲河”,这名气还不够大吗?

木兰溪,莆田的母亲河,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占莆田土地面积几近一半。没有木兰溪,就没有千株万棵荔枝红,就没有千片万亩稻花香,就没有千家万户灯火明,就没有千本万册华章亮。木兰溪,母亲河,孕育了莆田大地的文明。

这里,愿奉上笔墨观照一方特殊之地——华亭镇园头村。木兰溪连弯带转东奔大海,一路上只“恩准”园头这么一个溪心小岛(如今通车,已终结小岛历史)。去过园头就知道,该村的西边有座高盈数丈、由石头抱团而成的鲎山,砥住了西来东去的溪水,分叉过了本村之后又汇合成一条,诚可谓山不在高,有巨石则强。

从前,园头人祖祖辈辈靠渡船进出小岛,不便多多,想走出小岛,则必须奋发进取,包括好好读书,学一门手艺,以从军报国为业等途径。有消息称,园头人外出“吃薪水”的、走番下南洋的、留下守护家园的,各约占三分之一,分别为三四千人。可以断言:园头人是枕着溪声长大的,木兰溪造就了园头人的性格。前阵子回乡,向村干部建议,在桥头村口、鲎山脚下,栽几棵木兰花,用以表达园头子民对木兰溪深厚的感情……

“木兰木兰轻轻地流,水面浪花笑,水底小鱼游。木兰木兰轻轻地流,宝宝梦中笑,不知人间忧……”这首摇篮曲,是园头村的上一辈婆婆们所喜欢的。她们边推摇篮边吟唱,摇出了善良聪明的新农民,其中有嫁接高手,有养殖能人;摇出了叱咤风云的科技人才,其中有国家“梯队培养对象”,有北京大学现任校长……她们和由她们摇出的所有好孩子,就是一株株美丽的木兰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终岁末的账单盘点
...长链”系列报道④年终岁末的账单盘点▲图为12月24日,木兰大道即将开通,连接起隔溪相望的油潭村和南湖村。之前两村需绕道5公里才能到达,今后直线距离仅1公里。 全媒体记者 蔡昊
2023-12-25 07:17:00
莆田木兰溪综合治理河道清理的河道卫生状况良好
...平原辗转回环,最后于兴化湾畔流入台湾海峡,这条名叫木兰溪的河流,是360多万莆田人的“母亲河”,但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历史上木兰溪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据资料统计,从19
2024-12-03 00:54:00
福建水投集团参股的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筹建期工程正式开工
本文转自:新华网近日,莆田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筹建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福建水投集团与福建能化集团合作,参股投资的首个抽水蓄能项目。福建水投集团持股20%,为项目第二大
2024-03-12 17:37:00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保护好木兰溪源头——访市人大代表郭晓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行动’‘联动木兰溪源头文旅发展,打造木兰溪文旅品牌’。这为位于木兰溪
2023-01-05 07:29:00
...转自:人民网莆田市坚定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和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围绕“一河一网一平台”,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抓手,坚持四水四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河湖长制,打造
2023-02-03 11:49:00
福建仙游:环保“农科技”助力村民“养鸡自由”
...障村民的“养鸡自由”,又不影响乡村环境?在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25周年之际,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木兰溪溪源仙游县,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答案。“这是我自己家里养的鸡。”打开鸡舍门,榜头镇
2024-12-25 11:52:00
接续奋斗 勇创佳绩
...现代化良田,有力服务“藏粮于地”战略。 该行从支持木兰溪防洪工程仙度段等5个堤防项目入手,助力莆田告别“全省唯一设区市洪水不设防”历史,累计为24个木兰溪流域治理项目投放信
2023-11-28 07:29:00
...年莆田市夏季文旅活动在仙游县仙水洋景区启动。活动以木兰溪为主线,全面展示木兰溪流域的文化底蕴、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旅游美景、特色美食、传统工艺等内容。据了解,莆田市夏季文旅活
2024-06-25 00:36:00
...了,以“花木兰”为名凸显了她不以名利为目的,只愿如木兰花般朴素淡雅,不惹人注目只想做好自己。小说来源于桐华的《步步惊心》,小说主要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的故事,主人公胤禛
2023-11-27 1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