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转思路闯新路 向土地要红利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5 05: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听安徽三位村支书分享他们村的“致富经”——

转思路闯新路向土地要红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丹丹

地还是那块地,可是土地上人们的思维已经变了;地已不是那块地,贫瘠的土地摇身一变也能生出“金”了。在近日召开的安徽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座谈会上,三位来自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吐露心声、传经送宝,听听他们是如何带领村民向土地要红利走上致富路的。通过规模化经营种好粮讲述人: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余

曾经的红桥村一半土地撂荒,村集体基本没有经营性收入,欠外债10多万元,农村讲媳妇的媒人都不愿意来,田荒、钱荒、人荒、村党组织软弱涣散。2023年,这个村集体自主种粮1.1万多亩,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收益超过200万元。

2016年,省里试点“三变”改革。在征得群众一致同意后,第二年争取到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整理土地5421亩,新增耕地300亩。为了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由村集体成立全县首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折股到户,有效解决“有的抛荒不干、有的干了不合算”的问题,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通过集体经营实现了种好粮。

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生产工作组怎么构成,谁来负责经营?如何做到“旱涝保收”?经过不断探索,村里找到了符合村情的路子。一是生产托管,统一经营。2019年夏天,村“两委”自己种大豆,结果不理想。后来,村集体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金丰公社,对5700多亩耕地进行“耕、种、防、收、售”全托管,同时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经营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二是市场经营,订单生产。为了适销对路,村“两委”既跑田头又跑市场,先后与荃银高科、北大荒、迎驾集团等公司签订了小麦、高粱长期种植订单,与福娃航天生态育种、墨禾苑生态农业等公司签订了航天大豆、航天芝麻等实验种植订单,做到产得好、卖得掉。

风险共担,做好保障。利用高标准农田的优势,说服金丰公社以每亩460元的较低价格签订托管协议,并明确每亩700元的保底收入条款。同时与国元保险洽谈合作,分别以每亩11元、每亩6元的价格为小麦、高粱购买种植保险。村“两委”以共赢为目标,为金丰公社协调灌溉用水、管理用工,发动党员群众做好庄稼看护,不当“甩手掌柜”。

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真金白银让大家信心倍增,干劲越来越足,成效也越来越明显。2021年,确定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新目标。这两年,村集体先后引进企业兴办粮油加工厂,建成农事服务中心,把种植范围从邻村、邻镇拓展到了经开区空港新城,并在黑龙江依兰县订单收购水稻,在当地加工成大米销售。去年,除支付土地入股现金分红外,村里还拿出50多吨米面油,给每家每户实物分红。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讲述人: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同阳

历史上的戴尧村以烧窑为生,一年只有半年粮,老百姓没有致富门路,被列为贫困村。如何带领老百姓摆脱贫困,成为村“两委”一班人日思夜想的心头大事。“穷思变,变则通”,村“两委”变心动为行动,赴浙江安吉县余村等地观摩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拓宽发展视野。主动对接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先后引进7名“土专家”“田秀才”,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和开展自主创业。

如何让土地“活起来”一直困扰着全村人。村“两委”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的做法,依托沿涡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由于戴尧村地势低洼,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因此村里决心实施“旱改水”项目,流转土地发展“藕虾共作”“莲渔共养”等项目,建成了万亩莲藕基地。西瓜、蔬菜、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也纷纷落地,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为提档升级延长产业链条,蒙城县积极响应“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要求,村里也乘势而上,抓住机遇,依托引进的岳佳酱、肯多司等企业打造食品产业园,开展以莲藕和牛肉为主的深加工,夹肉藕盒等产品畅销长三角,打通了从田间地头、食品加工、电商物流最终到餐桌的全链条。

以“涡水文化”为主题,戴尧村连续举办耕读莲藕文化节,以节会友,吸引周边地区群众参观旅游。村里顺势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组织260余名村民参与市场化运作,让村民有事可做、有利可得。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各类公益事业65万元、累计为农户分红21万元,让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为摸得着的共享红利。“孬地”“荒山”变成“聚宝盆”讲述人: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

张村过去资源少、底子薄,村民增收无路、致富无门,是全县典型的穷乡僻壤,老百姓戏称“山穷水尽”。2014年,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村“两委”决定要“弱鸟先飞”,如今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0到500万元的突破,还带动了285名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

庄稼靠人管,人勤地不懒。乡村想要发展,土地是最大的资源。村“两委”把过去的“孬地”“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一是盐碱地改成了优质田。张村地势低洼,部分土地不保墒、地力差,村里争取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邀请安徽省农科院专家测土配方、改良盐碱地,疏浚沟渠1400米,改建生产路1280米,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二是贫瘠地种出了高产粮。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约1100亩土地,通过科学施肥、统防统治、规模经营,有效提升了地力,去年夏秋两季亩产2300余斤粮食,较之前增产近30%;三是闲置地蹚出了致富路。利用废弃庭院和闲置土地,带领40户农户种植平菇,户均年增收3000元。在5000亩石头荒山上,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村级光伏电站,年增收100余万元。

培育优势,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村“两委”认识到,村子要想持续稳步发展,必须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融合发展的路子。

做优金字招牌。新建1500平方米科研大棚,组建党员攻坚小组,采取“1亩地6棵树”种植模式和“三统一”管理办法,改良品种20余个,去年葡萄产量达45万斤,“阳光玫瑰”“春光”分获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长三角精品葡萄推介会银奖。

延长增收链条。新建240平方米冷库、2000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在建5000平方米葡萄工坊,实现保鲜贮存、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一条龙”服务,外地客商达成合作后即可提货,提升了效率,赢得了口碑。

打造流量热点。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葡堤原乡”旅游观光示范园,推出“原乡大地艺术节”“萤火虫之夜”“葡萄采摘节”等特色农文旅主题活动。去年5月运营以来,吸引8万多人前来“打卡”,示范园火爆“出圈”,带动园内就业150余人,人均增收约2000元,示范园增收20余万元,拉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增收40余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联农带农闯新路 产业红利惠群众
...破解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联农带农闯新路 产业红利惠群众本报记者 黄翘楚清明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蒙自市各蓝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蓝紫色的浆果散发出阵
2024-04-13 07:17:00
释放全域土地整治活力蹚出“百千万工程”新路
...工程”现场会释放全域土地整治活力蹚出“百千万工程”新路联合执法总队队员现场警戒就位后,马上启动拆除。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通讯员唐可欣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雄师
2023-12-12 04:25:00
...自:吕梁日报石楼县罗村镇打造特色产业镇 乡村振兴有新路本报讯 (记者 李亚芝) 近年来,石楼县罗村镇紧扣“保生态、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
2023-02-18 10:28:00
隆阳:引来果蔬“新宠” 开辟致富新路 (党报记者在一线)
...流转土地来种植贡菜,为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寻新路子。为学习贡菜种植技术,镇里组织横山村 “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代表到大理州云龙县实地参观学习,为了摸索贡菜生长习性,
2024-03-25 16:05:00
老工业重镇探新路
...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无废城市”——老工业重镇探新路利可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一块废弃的边角料,经过一番处理,身价上涨几十倍,让大量建筑垃圾、矿山固废实现“绿色再生”。
2023-09-11 08:05:00
...,青杠坝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大胆‘跳出去’,找准发展新路径。”青杠坝,曾是思南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再看青杠坝,强村富民成现实,村庄环境美如画,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万元,村
2024-10-01 06:18:00
广州增城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新路”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曾小艳□ 本报记者 皮泽红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如何实现跨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有自己的探索——今年6月26日,率先颁发广东省首宗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8
2023-12-04 14:04:00
弃商返乡 开辟强村富民新路
...加收入。为此,孙延亮不断探索“产业抱团、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跨村联建”,推行项目“飞地建设”,发挥“资源统筹、地域相邻、集中连片”优势,联合周边2个村以资金、土地等入股,
2024-11-12 10:08:00
北港工业园:“工业上楼”蹚出了一条新路
...位发展、各具特色北港工业园:“工业上楼”蹚出了一条新路近年来,洪山区围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将园区作为企业和产业聚集的主战场。烽火创新谷
2024-05-16 05: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大伯患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 反复腰痛和右腿麻痛
刘晓峰副主任中医师首诊后钱大伯眼前一亮:腰腿不疼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年龄跨度大,腰臀腿的麻痛等症状剧烈,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非常大
2025-08-03 10:50:00
中产午餐新宠,三个字
作者:敏敏 加七最近彩椒火了。先是关晓彤晒了妈妈做的“夏日低卡彩椒碗”,以彩椒作为容器,填入鸡胸肉碎、土豆胡萝卜泥等食材
2025-08-03 07:46:00
康复者变助人者,爱心大使在行动
8月2日,贵阳脉通血管医院举行“爱心大使”聘任活动,将30余位康复出院患者聘为该院“爱心大使”,鼓励他们凭亲身治疗经历
2025-08-03 02:57:00
过了50岁全身多处疼痛,专家推荐复方塞隆胶囊调理更对症
“膝盖蹲不下去,肩膀抬不起来,腰一弯就像生锈了一样疼……”过了50岁,很多人都开始被全身多处疼痛困扰。尤其是肩、背、腰
2025-08-02 17:15:00
科技创新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暨\
2025年7月31日,“智护成长·‘童’享未来”叶义言医疗新品发布会暨“乐长计划”首批示范机构项目启动会在长沙举行。活动汇聚儿童健康领域顶尖专家与行业伙伴
2025-08-02 17:16:00
中医教你调白发,六君生发胶囊口碑如何?一文看懂
“年纪轻轻,白发却一根接一根地冒出来,拔不胜拔,染也遮不住。”你是不是也在为早生白发烦恼?你是不是也试过各种洗发水、护发精华
2025-08-02 17:17:00
疼痛反复发作不是老毛病,复方塞隆胶囊教你从源头调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腰酸背痛反复发,阴天下雨疼得更厉害,换了床、贴了膏药、吃了止痛药,效果都是一阵子好一阵子坏。身边人说你是“年纪大了
2025-08-02 17:17:00
饭菜一锅出!小熊电器全钢电蒸锅:效率健康美味全都有
周末餐桌上,孩子大快朵颐时满足的笑脸;深夜归家时,厨房里温着的那碗暖心热汤;朋友圈里,引来无数点赞的九宫格家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人心
2025-08-02 19:24:00
从面临截肢到重获新生!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救治糖尿病足患者
日前,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功救治一名因糖尿病引起下肢动脉闭塞诱发糖尿病足坏疽而面临截肢风险的56岁男性患者
2025-08-02 14:10:00
政声速递丨健康饮食看过来!植物蛋白肉强势崛起,“德州制造”出口60国市场
大众网记者 田超杰 德州报道
2025-08-02 09:51:00
医患同心共护“肾”命之光,百余名肾友齐聚江苏省人民医院
8月1日下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肾情传递•健康接力”2025年肾友会活动现场
2025-08-02 09:54:00
贫血多年补不好 一查竟是癌症在作祟! 早期胃癌起病隐匿 出现这些症状别大意
“怎么会是胃癌?”40岁的王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困扰自己多年的贫血,背后竟藏着更严重的疾病。前段时间,她因持续乏力
2025-08-02 07:12:00
三伏天总是疲惫 别把苦夏当中暑 饮食清淡化湿气 中医调理有妙招
随着夏季的脚步深入,尤其是三伏天叠加台风的影响,天气变得忽雨忽晴,忽冷忽热。不少人发现自己总是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以为是中暑
2025-08-02 07:12:00
脾胃好不好,“看脸”就知道?医生提醒:夏天是养脾胃的好时机,把握这几点很重要
最近,48岁的张女士(化名)总被身体的各种不适困扰:面色长期萎黄,像蒙着一层洗不掉的灰,毫无光泽,还经常食欲不振,腹胀严重
2025-08-02 07:12:00
七旬老人摔了一跤就“散架” 警惕骨质疏松背后的血液病“杀手”
在许多人看来,老年人腰酸背痛、行动不便似乎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很少会联想到严重疾病。然而,有些疼痛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隐患——多发性骨髓瘤
2025-08-02 07: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