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转思路闯新路 向土地要红利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5 05: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听安徽三位村支书分享他们村的“致富经”——

转思路闯新路向土地要红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丹丹

地还是那块地,可是土地上人们的思维已经变了;地已不是那块地,贫瘠的土地摇身一变也能生出“金”了。在近日召开的安徽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座谈会上,三位来自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吐露心声、传经送宝,听听他们是如何带领村民向土地要红利走上致富路的。通过规模化经营种好粮讲述人: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凡余

曾经的红桥村一半土地撂荒,村集体基本没有经营性收入,欠外债10多万元,农村讲媳妇的媒人都不愿意来,田荒、钱荒、人荒、村党组织软弱涣散。2023年,这个村集体自主种粮1.1万多亩,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收益超过200万元。

2016年,省里试点“三变”改革。在征得群众一致同意后,第二年争取到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整理土地5421亩,新增耕地300亩。为了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由村集体成立全县首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折股到户,有效解决“有的抛荒不干、有的干了不合算”的问题,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通过集体经营实现了种好粮。

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生产工作组怎么构成,谁来负责经营?如何做到“旱涝保收”?经过不断探索,村里找到了符合村情的路子。一是生产托管,统一经营。2019年夏天,村“两委”自己种大豆,结果不理想。后来,村集体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金丰公社,对5700多亩耕地进行“耕、种、防、收、售”全托管,同时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经营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二是市场经营,订单生产。为了适销对路,村“两委”既跑田头又跑市场,先后与荃银高科、北大荒、迎驾集团等公司签订了小麦、高粱长期种植订单,与福娃航天生态育种、墨禾苑生态农业等公司签订了航天大豆、航天芝麻等实验种植订单,做到产得好、卖得掉。

风险共担,做好保障。利用高标准农田的优势,说服金丰公社以每亩460元的较低价格签订托管协议,并明确每亩700元的保底收入条款。同时与国元保险洽谈合作,分别以每亩11元、每亩6元的价格为小麦、高粱购买种植保险。村“两委”以共赢为目标,为金丰公社协调灌溉用水、管理用工,发动党员群众做好庄稼看护,不当“甩手掌柜”。

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真金白银让大家信心倍增,干劲越来越足,成效也越来越明显。2021年,确定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新目标。这两年,村集体先后引进企业兴办粮油加工厂,建成农事服务中心,把种植范围从邻村、邻镇拓展到了经开区空港新城,并在黑龙江依兰县订单收购水稻,在当地加工成大米销售。去年,除支付土地入股现金分红外,村里还拿出50多吨米面油,给每家每户实物分红。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讲述人: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同阳

历史上的戴尧村以烧窑为生,一年只有半年粮,老百姓没有致富门路,被列为贫困村。如何带领老百姓摆脱贫困,成为村“两委”一班人日思夜想的心头大事。“穷思变,变则通”,村“两委”变心动为行动,赴浙江安吉县余村等地观摩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拓宽发展视野。主动对接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先后引进7名“土专家”“田秀才”,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和开展自主创业。

如何让土地“活起来”一直困扰着全村人。村“两委”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的做法,依托沿涡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

由于戴尧村地势低洼,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因此村里决心实施“旱改水”项目,流转土地发展“藕虾共作”“莲渔共养”等项目,建成了万亩莲藕基地。西瓜、蔬菜、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也纷纷落地,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为提档升级延长产业链条,蒙城县积极响应“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要求,村里也乘势而上,抓住机遇,依托引进的岳佳酱、肯多司等企业打造食品产业园,开展以莲藕和牛肉为主的深加工,夹肉藕盒等产品畅销长三角,打通了从田间地头、食品加工、电商物流最终到餐桌的全链条。

以“涡水文化”为主题,戴尧村连续举办耕读莲藕文化节,以节会友,吸引周边地区群众参观旅游。村里顺势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组织260余名村民参与市场化运作,让村民有事可做、有利可得。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各类公益事业65万元、累计为农户分红21万元,让看得见的集体经济变为摸得着的共享红利。“孬地”“荒山”变成“聚宝盆”讲述人: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

张村过去资源少、底子薄,村民增收无路、致富无门,是全县典型的穷乡僻壤,老百姓戏称“山穷水尽”。2014年,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村“两委”决定要“弱鸟先飞”,如今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0到500万元的突破,还带动了285名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

庄稼靠人管,人勤地不懒。乡村想要发展,土地是最大的资源。村“两委”把过去的“孬地”“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一是盐碱地改成了优质田。张村地势低洼,部分土地不保墒、地力差,村里争取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邀请安徽省农科院专家测土配方、改良盐碱地,疏浚沟渠1400米,改建生产路1280米,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二是贫瘠地种出了高产粮。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约1100亩土地,通过科学施肥、统防统治、规模经营,有效提升了地力,去年夏秋两季亩产2300余斤粮食,较之前增产近30%;三是闲置地蹚出了致富路。利用废弃庭院和闲置土地,带领40户农户种植平菇,户均年增收3000元。在5000亩石头荒山上,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村级光伏电站,年增收100余万元。

培育优势,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村“两委”认识到,村子要想持续稳步发展,必须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融合发展的路子。

做优金字招牌。新建1500平方米科研大棚,组建党员攻坚小组,采取“1亩地6棵树”种植模式和“三统一”管理办法,改良品种20余个,去年葡萄产量达45万斤,“阳光玫瑰”“春光”分获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长三角精品葡萄推介会银奖。

延长增收链条。新建240平方米冷库、2000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在建5000平方米葡萄工坊,实现保鲜贮存、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一条龙”服务,外地客商达成合作后即可提货,提升了效率,赢得了口碑。

打造流量热点。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葡堤原乡”旅游观光示范园,推出“原乡大地艺术节”“萤火虫之夜”“葡萄采摘节”等特色农文旅主题活动。去年5月运营以来,吸引8万多人前来“打卡”,示范园火爆“出圈”,带动园内就业150余人,人均增收约2000元,示范园增收20余万元,拉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增收40余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联农带农闯新路 产业红利惠群众
...破解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联农带农闯新路 产业红利惠群众本报记者 黄翘楚清明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蒙自市各蓝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蓝紫色的浆果散发出阵
2024-04-13 07:17:00
释放全域土地整治活力蹚出“百千万工程”新路
...工程”现场会释放全域土地整治活力蹚出“百千万工程”新路联合执法总队队员现场警戒就位后,马上启动拆除。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通讯员唐可欣昨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雄师
2023-12-12 04:25:00
...自:吕梁日报石楼县罗村镇打造特色产业镇 乡村振兴有新路本报讯 (记者 李亚芝) 近年来,石楼县罗村镇紧扣“保生态、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
2023-02-18 10:28:00
隆阳:引来果蔬“新宠” 开辟致富新路 (党报记者在一线)
...流转土地来种植贡菜,为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寻新路子。为学习贡菜种植技术,镇里组织横山村 “两委”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代表到大理州云龙县实地参观学习,为了摸索贡菜生长习性,
2024-03-25 16:05:00
老工业重镇探新路
...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无废城市”——老工业重镇探新路利可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一块废弃的边角料,经过一番处理,身价上涨几十倍,让大量建筑垃圾、矿山固废实现“绿色再生”。
2023-09-11 08:05:00
...,青杠坝也要不断改革创新,大胆‘跳出去’,找准发展新路径。”青杠坝,曾是思南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再看青杠坝,强村富民成现实,村庄环境美如画,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万元,村
2024-10-01 06:18:00
广州增城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新路”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曾小艳□ 本报记者 皮泽红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如何实现跨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有自己的探索——今年6月26日,率先颁发广东省首宗农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8
2023-12-04 14:04:00
弃商返乡 开辟强村富民新路
...加收入。为此,孙延亮不断探索“产业抱团、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跨村联建”,推行项目“飞地建设”,发挥“资源统筹、地域相邻、集中连片”优势,联合周边2个村以资金、土地等入股,
2024-11-12 10:08:00
北港工业园:“工业上楼”蹚出了一条新路
...位发展、各具特色北港工业园:“工业上楼”蹚出了一条新路近年来,洪山区围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将园区作为企业和产业聚集的主战场。烽火创新谷
2024-05-16 05: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这碗“肥坨坨”唤起多少人的思乡情
今天这碗“肥坨坨”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是布依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一碗——红烧肉炖豆腐。“肥坨坨”虽说是五花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标准的三线五花肉
2025-09-05 18:19:00
药膳饮、烘焙品火出圈!潍坊市中医院解锁养生新方式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你点的不只是一杯普通茶饮,而是中医师为你精心配制的“养生方案”。近日,潍坊市中医院西院区门诊大厅设立了“杏林水铺”与“杏林烘焙”专柜
2025-09-05 15:44:00
助力非遗少年走向世界,inne因你以科学营养守护文化传承之光
近日,一组中国少年的主题海报登录纽约、东京、首尔地标大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画面中,来自广东的7岁英歌舞传承人陈楷铭
2025-09-05 12:31: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2025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七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古中医文化与技术传承分会主办
2025-09-04 11:00:00
四川友谊医院免疫靶向治疗受关注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引起多方关注。该院通过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2025-09-04 11:32:00
四川友谊医院获CSCO“省市级优秀单位”称号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与治疗质量密切相关。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因其在肿瘤营养支持方面的系统性实践
2025-09-04 11:32:00
既减重又拿奖 河北省2025健康体重管理大赛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20-2030年)》《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2025-09-04 11:32:00
假体形状怎么选?圆形还是水滴形?厦门美莱解码隆胸美学
当女性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身体曲线时,胸部形态往往承载着超越生理层面的审美期待。随着医美技术的成熟,假体隆胸已成为重塑自信的重要方式
2025-09-04 15:09:00
尖峰眼科:年轻人热捧的“个性化近视手术”靠谱吗?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摘镜,并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郑州尖峰眼科医院积极推出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量眼定制”优视力
2025-09-04 15:10:00
成都军建医院:20余年专业见证,颅面神经疾病患者首选
在西南地区,颅面神经疾病一直是困扰许多患者的难治疾病。疼痛、面部抽搐或麻木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困扰
2025-09-04 15:43:00
总要来一次曹县|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曹县特色旅游消费提示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公元前1700年,商汤建都于此之后,陆续孕育了商朝名相伊尹、战国军事家吴起
2025-09-04 16:41:00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出“便捷配药”,中药特饮扫码直邮到家
大众网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张倩 青岛报道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便捷配药”服务。该服务依托成熟移动支付系统
2025-09-04 17:37: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梁文琴:“十年追虫人” 一位女博士的显微镜战争
早晨八点,当贵阳这座山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贵州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已经亮起了灯光。梁文琴轻轻推开实验室的门,熟练地穿上实验服
2025-09-04 23:31:00
疾控部门提醒近期注意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随着新学期全面开启,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学生集中返校、探亲出游交织,人群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加
2025-09-05 02:27:00
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让“沉睡”资产再生金
近年来,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借力白云山风景区发展优势,成功将一座废旧电站打造为集餐饮
2025-09-05 0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