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无论跟谁断交,都别太感伤,也不要去问是否还会再相逢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6-06 14:40: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网易云音乐中有这么一条热评:

“成年人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我没有回你最后一条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没有再发。”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友谊注定是要地久天长的,于是我们在路边摊谈笑风生,共同喝着同一瓶饮料,然后高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就算是意见有分歧,大吵一架后,却依然能够手挽着手一同走进教室,在周末时一同去逛街。

那个时候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明星八卦,到一道难解的数学题,再到《十六岁的花季》,青葱的岁月中,藏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会发现,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在浑然不觉中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成年人的人际关系,无非是八个字:亲疏有度,远近相安。

无论跟谁断交,都别太感伤,也不要去问是否还会再相逢

01成年人的断交,都是静悄悄的

微博上曾有人问:“删除好友之前要不要告诉对方?”

90%的人选择了默默删除。

是啊,小孩子吵架才会说“哼,再也不跟你玩了”,成年人碍于双方的面子,只会让断交静悄悄地发生。

慧慧与小西曾是一对好朋友,是好到能一起去上厕所的那种。

高中毕业后,慧慧考上了上海的一个名校,而小西只考上了家乡一个不入流的学校。

曾经无话不谈的两个人渐渐失去了联系,即便是手机微信上还有对方的账号,但谁也没有再发过一条信息。

逢年过节,慧慧再回到家乡时,两个人也没有见过面,即便两人都知道对方住在哪里。

人生有时真的很像一列火车,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没人能陪你抵达终点。

上下铺的兄弟,交换小秘密的闺蜜,工作中的合作伙伴,生命中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走的走,来的来,我们一直都在遇见新的人。

当年,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什么都没记住,只记住了那瓜田里的猹。

重温《少年闰土》后,发现当鲁迅回乡再次见到闰土时,闰土的那句“老爷”,将两个人的距离拉得特别遥远。

面对对门杨二嫂的那句“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鲁迅没有惊喜,只剩下了愕然。

是啊,人们长大后,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人考上名校,开启了顺风顺水的人生,有人留在故乡,过着没有波澜的平静日子。

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此产生,当亲密的关系不复存在时,体面地离开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无论跟谁断交,都别太感伤,也不要去问是否还会再相逢

02成年人的断交,三观不合注定是渐行渐远的

《论语》中有云: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形容友情再贴切不过了。

一位网友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家因为在装修,所以借宿在一个朋友家。

这位网友比较喜欢看书,喜欢安静的环境,但他那个朋友喜欢去夜店,喜欢请人到家中喝酒狂欢,还时不时拉着他一同去夜店。

昼夜颠倒的生活方式,家中始终闹哄哄的环境,让这位网友很不适应,于是在一个早晨默默收拾行李,留下一张字条便离开了,而两个人随后彻底失去了联系。

三观不合,让两个人很难融合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两个人就都厌了,烦了。

没有昭告天下的宣布,只有渐行渐远的疏离,没有大张旗鼓的送别,只有默不作声的释怀。

接近牌友,他只会催你去打牌,接近酒友,他只会劝你多喝几杯。

当你的心里在想着诗和远方时,他只会跟你讲哪个夜店的女孩漂亮,如何搭讪女孩。

这些人只会消耗你的能量,拉低你的层次,离开就离开吧,不必觉得遗憾。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好的友谊是可遇不可求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人生最大的运气,莫过有一个灵魂相契合,能够鼓励你、指引你,帮你发现更好的自己的人。

只有同频共振的人才能走得更加远,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而思想境界背道而驰的人,注定只能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最好永远也别回头。

无论跟谁断交,都别太感伤,也不要去问是否还会再相逢

03成年人的断交,是因为习惯了独来独往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

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自己的故事自己找个树洞藏起来,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心酸难过,所以别傻傻的摊开伤口向别人诉苦,这世上多的是撒盐的人。”

这是成年人的心酸,更是成年人的常态,我们不是不需要朋友,只是因为不想打扰对方,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扰乱了对方的节奏,所以我们越来越沉默。

你选择不说,他也选择不看,于是,你们的生活就再也没有了交集。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生病在医院输液时,因为没有人陪着她,拿着输液瓶想要上厕所时,发现裤子的扣子怎么也解不开。

万般无奈下,她向一个阿姨求救,然后崩溃大哭。

孤独的她还要一个人搬家运行李,一个人收拾屋子,一个人应对生活的颠沛流离。

累了就躺着地板上默默抽泣几声,渴了就一个人倒杯水喝。

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每个人都在为了理想负重前行,就这么孤单地走着,一刻也不敢停。

骨子里的骄傲告诉我们,能一个人解决的事情,绝不会麻烦第二个人,能麻烦第二个人,就绝对不再麻烦第三个人。

长大以后会发现,这世上,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一阵子,陪不了你一辈子,真正能陪你一辈子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

成年人的断交是常有的事情,每天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演,而你我不过是配合这个世界的演员而已。

无论跟谁断交,都别太感伤,也不要去问是否还会再相逢。

断就断了吧,散就散了吧。

把热情留给会主动联系你、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把祝福留给渐行渐远的人,沧海桑田,世事巨变,相遇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过来人经验:中年以后,不要参加同学会,3个原因扎心
...生如赛场,时时刻刻都在竞争比较,分着高低。更何况,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已被逢场作戏明争暗斗填满。年少时,大家攀比成绩。中年后,大家攀比成功。你炫耀名车豪宅,他卖弄创业之道。你彰
2023-12-20 11:29:00
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后,留下5子,如今后代完成华丽转变
鲁迅心中始终揣着闰土,作为他年少时的玩伴,闰土不仅停留在鲁迅的记忆里,也深刻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子民的心中。现实世界里的闰土,只有童年那短暂的快乐日子,此后的一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2024-08-13 11:47:00
历史上真实的闰土,和鲁迅散文《故乡》中描写的闰土
闰土这个人,因为鲁迅的一篇选入教材的散文《故乡》而变得家喻户晓。本来,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散文这种文体,虽然是文学作品中最讲究真实的。但我们也知道,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包括
2023-08-19 06:05:00
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的原型是谁呢
...有一篇《故乡》想必大家在小学里都学过。里面关于少年闰土的描写很细致深刻,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瓜地里插猹,在雪地里捕鸟,在沙地里捡贝壳……
2024-04-07 18:50:00
《庆余年2》郭麒麟为什么要戴一个项圈?
...梦》中荣国公府贵公子贾宝玉,戴的是明晃晃的金项圈。成年人戴项圈也不罕见。谍战片《潜伏》中,姚晨饰演的翠平在出场时就戴着一个项圈。(图/《潜伏》)当然,对于成年人戴项圈这件事,
2024-05-30 06:13:00
在更广阔的世界“成为自己”
...中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最经典的描述。小说刻画了少年伙伴闰土到中年后的变化,其实,闰土的“变”,只是生理意义上的衰老,在“传统社会”反而是一种常态。如果我们站在闰土的角度看,在北京
2023-12-07 11:58:00
...学习而言,鲁迅留予众人的经历,并不畅快。很多人直到成年,才猛然读懂了他——虽今非昔比,但鲁迅说出了我们面对人生的种种况味。今天,无论我们如何谈论鲁迅,最终的指向一定是读鲁迅。
2023-09-25 19:04:00
人老了,不管有钱没钱,这几种“份子钱”,不必再随了
...淡漠。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过少年时的一个玩伴叫做闰土,两个人年龄相仿,兴致相投。闰土来城里见识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东西,而他也告诉了鲁迅很多乡下的趣事。两个人在一起玩耍很快乐
2023-02-16 14:17:00
100多年前的照片,为什么是苦瓜脸?
...,气质是下沉的,面容是悲苦的。这就如同鲁迅写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少年时期的闰土,是阳光的坚毅的勇敢的。但是到了中年以后,生活的艰辛和别人的欺凌,使得中年闰土,变得满脸
2023-08-10 06:1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