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0:56: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的历史悠长,在这漫长的历史之上有着太多的历史传说,其中也不乏关于爱情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还有不少和中国传统节日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学,比如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完美和七夕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之上别具特色的节日文学。

可以说汉朝一直到后来的两晋时期,这是七夕的发展时期,同样的,也是七夕文学的初步发展时期。作为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七夕文学自然不会像后世一样形式丰富,而是比较单一,以诗歌和文赋为主。但是即使是这种单一的创作形式,这个时期的七夕文学中的文化意蕴和文学意蕴却是十分深刻的。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中国的四大传统民间传说之中,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出现最早,并且流传十分广的故事,这是由中国传统的神话演变而来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已经彻底的定型,基本上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故事。

最早有牛郎和织女相关记载的应当是《诗经》,里面的《大东》就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睕彼牵牛,不以服箱”的文字。但这样的牵牛和织女并非是我们所熟知的爱情故事,而是有一种讽刺意味在里面的,主要是讽刺当时的周王室只知道位处高位,却不知道体会民生疾苦。所以说最早的牛郎与织女只是用作星辰名而已,而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故事。

而到了秦朝,牛郎和织女才真正从星辰拟人化,成了夫妇,云梦秦简中就记载了“乙酉牵牛以娶织女,不果”。虽然这和我们所知道的故事不同,但是都一样是以悲剧结尾,这可能也是后期牛郎和织女故事的悲剧结尾的最初原因之一。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到了汉代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有了完整的故事脉络。《风俗通义》之中就描述了牛郎和织女的鹊桥相会故事,给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牛郎织女故事已然覆盖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牛郎和织女为何分离,如何相见,都有了更加完整地记载。

可以说,在此时代,牛郎和织女已然从星辰完成了到传说的演变,甚至从两颗星星变成了人和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而人神的巨大差异也为其悲伤结局做了一个铺垫。《风俗通义》之中更是写下了“织女七夕当渡河”的文字,使得这个故事开始和七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汉到晋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定型期,同时这也是七夕文学的一个发展时期。但因为时代原因,这个时期关于七夕的作品并没有太多,其中最有名气的应当要数《迢迢牵牛星》和《燕歌行》,这两首诗无一例外,都是讲述的悲剧故事,而这种悲伤的基调,也影响了后世七夕文学的感情基调。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牛郎和织女并非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进入文学圈的,其能被文人接受并且写入诗歌也是有其原因的,那就是他们两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牛郎与织女两人很好的反应了封建小农社会之中的男耕女织,这是时空大背景,而牛郎和织女爱情的悲剧正是来源于王母的打压,而王母正是封建上层统治阶级们的影射。

在当时的社会里,统治阶级对于普通老百姓确实是无限的压迫,导致民不聊生,甚至骨肉妻儿分散也是常有的事情,而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正好可以反映并且讽刺这种现象,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可以成为一种意象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取材的原因。

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里出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悲剧,一方面有反映时事的作用,一方面也有反映作者自身理想的作用,比方说曹植曾经写下过一篇《七夕咏》,里面就写到其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感伤。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总的来说,在汉到魏这段时间,牛郎和织女主要还是出现在思妇诗之中的,比如说《迢迢牵牛星》和《燕歌行》都是典型的思妇诗,主题也大多是相思别离之苦,表达的感情其实是偏单一的,但是就像上文所说,虽然形式单一,但是却给后世七夕文学的感情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而之后两晋的创作沿袭了先前的创作形式——仍旧以诗歌为主,不过无论是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从题材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数量自然是不用说,增加了许多,而题材上则不仅仅有先前的思妇诗,还增加了游仙题材和政治题材,将原本的单一题材变得丰富多样,使得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不再单一化。当然,两晋时期还是有思妇诗的,甚至为数不少,比如说陆机的《拟迢迢牵牛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讲述的便是思妇思念游人的悲伤情感。

而傅玄的《我所思兮在瀛洲》一诗则是借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来诉说着自身的抱负,这首诗是极度政治化的。两晋时期本身就是一个乱世,古人说乱世之中出英雄不假,但是对于文人来说,乱世便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傅玄也不例外。傅玄将自身的不得志的苦闷同牛郎织女不得相聚的苦闷相融合,使得这个故事不再只是单纯的作爱情故事来说,使得其有了更加深刻地含义,这是七夕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除了政治混乱之外,两晋时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崇拜玄学,这种崇拜是全民性的,甚至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本身就是神话传说,尤其是织女,本身就是仙女,这样的题材碰上爱好修仙的两晋文坛,自然能够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王鉴的《七夕观织女诗》中就表达了这一思想,无论是其中的“六龙奋瑶辔,文螭负琼车”还是“泽因芳露沾,恩附兰风加”都是在描绘着一个华丽的仙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这是历史上第一首将牛郎织女故事与仙道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诗歌,但其并非是最后一首,因为葛洪、苏彦等人都写过这类诗,尤其是道教的著名人物葛洪,更是超脱了故事本身,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可以说,七夕文学是和七夕还有牛郎织女故事紧密相联的,尤其是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着解不开的因缘,无论是哪个题材的七夕文学,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其本质都是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主线来诉说的。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更是在这个故事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原本平面的故事更加的生动,且富有了不同的意蕴。到了后期的南北朝,原本贫乏的题材更是多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南陈就把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分离开,与其宫体诗融合,用来写女子之美等等。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从汉到两晋的这段时期,是七夕文学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其是出现时期,一方面这段时期也奠定了七夕文学的感情基调,即悲伤哀婉,后世写七夕的诗歌几乎没有能逃离开这个感情基调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是成为民间的盛节,各种习俗、活动层出不穷。到了明清时期,七夕节虽然延续下来了,但是规模不及前代,即使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七夕节出现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以《红楼梦》为例,书中描写
2023-04-23 17:39:00
小学生眼中的“牛郎”,让老师们哑口无言
...手。牛郎大概会觉得委屈。据文献记载,他的故事从先秦时期始,历经无数版本,大多都以勤苦形象示人,直到1910年,才偷拿起织女的衣服——当时的《牛郎织女传》在前代文献的基础上,融
2023-12-06 11:40:00
...。所以,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多数。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科举出身占到了90%以上,明清进士中约45%来自平民家庭,“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贵族们早早就认识到,
2025-02-14 09:24:00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与七夕节有何渊源?
...辰来建设,在宫苑内也设了牵牛星、织女星。而到了东汉时期刘秀建都洛阳时也是如此,这些敬天象天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了民间。当牛郎织女的星象拟人化地进入了民间生活,与民间的某些生活原
2023-05-06 09:46:00
古代传统节日七夕节,为何后来却变成了情人节?
...可以追溯到史前的祭祀活动。在古代典籍中,诞生于西周时期的《小雅·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概意思是织女
2023-02-20 21:33:00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里,为何都是仙子下凡?
...面,骑马春游、坦胸露乳,极尽风骚。再向前追溯到北魏时期,女人在家里的地位甚至比男人还高。根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北魏时期新娘的丈夫跟着回娘家,都要被女方亲戚暴打一顿
2022-12-19 14:19:00
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这一天是从哪一天起的?
...女一是全天第五亮的星,3颗星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天文学中,牛郎星被称为天鹰座,织女星被称为天琴座,在织女星和牛郎星的西边还有一个天鹅座星群,其中的主星叫天津四,与牛郎星和织女
2023-08-24 06:12:00
《落凡尘》:传统天文与亲情元素的融合
...则处在兄妹二人中间。星宿危机 二十八宿是中国传统天文学的术语,指的是天球上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座。中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完整统一的历法《太初历》首度确认了“二十八宿”
2024-07-11 15:03:00
...特征,注重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价值,在不同时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大河网推出《史话河南》系列短视频栏目,根据河南省政协文化和
2023-08-22 1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