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17: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七夕节,起源于汉,历经魏晋,到唐宋是成为民间的盛节,各种习俗、活动层出不穷。到了明清时期,七夕节虽然延续下来了,但是规模不及前代,即使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七夕节出现的次数也少了很多。

以《红楼梦》为例,书中描写了大量的节日,如除夕、端午、中秋等,偏偏没有七夕节的直接描写,仅有一些曲笔、闲笔,非常不受重视。

在第18回,元春回家省亲,专门点了四出戏,第二出就是《乞巧》。其来源于清初戏剧家洪昇的《长生殿》,讲述的是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深情盟誓,然而“情深不寿”,日后的马嵬坡,玄宗却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作者借此主要是暗示了元春不得善终的悲惨结局。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一、七夕与命运多舛

明清时期,七夕似乎是一个不太吉利的节日。《红楼梦》中唯一直接与七夕相关的人物是王熙凤的女儿。

王熙凤的女儿出生后,多病多灾,要么出水痘,要么着凉发热,要么是惊风,一直没有名字,被称为“大姐”。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在第42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后,与王熙凤比较投缘,被请去给王熙凤的女儿起名。其意有二:一是借寿,二是贫苦人起名“压的住”,好养活。

当刘姥姥问到王熙凤女儿的生日时,王熙凤直接说:“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便说给取名“巧姐”,原因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还说能够“长命百岁”,“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可见,在清代人心中,七夕出生的女孩子命运往往不好,要么是多病多灾,要么是生活不顺,取名带有“巧”字也是希望能够稍加化解。巧姐在贾家败落被“狠舅奸兄”卖到青楼时,也是依靠了母亲王熙凤昔日对刘姥姥的滴水之恩才得以逃出火窟,正应了刘姥姥所说的“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除了《红楼梦》外,《水浒传》的作者对七夕出生的女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在第43回中,病关索杨雄的妻子出场,其闺名“巧云”,是因为“七月七日生的”。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潘巧云一生是非常不幸的,先嫁与王押司为妻,丈夫去世后,又改嫁杨雄。丈夫杨雄又忙于公务,冷落了潘巧云,潘巧云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与报恩寺和尚裴如海偷情,东窗事发后,被丈夫杨雄杀死。由此说来,七夕出生的女孩似乎真的是“不好命”。

二、人间巧已多

在《三言二拍》中,有许多篇章里提到了七夕,很多都与“疾病”有关。《醒世恒言》第26卷《薛录事鱼服证仙》中男主角薛伟得病就是在七夕,是因为与夫人在院中乞巧饮宴,受了“风露寒凉”。《二刻拍案惊奇》中,小娘子徐丹桂“生得一貌倾城,目中罕见”,就因为七夕夜到庵中烧香祈愿,“冒了风寒”。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文人对七夕没什么“好感”,更有甚者,还专门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质疑。

《醒世恒言》云:

你道怎么叫做乞巧穿针,只因天帝有个女儿,唤做织女星,日夜辛勤织纴。天帝爱其勤谨,配与牵牛星为妇。谁知织女自嫁牛郎之后,贪欢眷恋,却又好梳妆打扮,每日只是梳头,再不去调梭弄织。天帝嗔怒,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牛郎住在天河之西。一年只许相会一度,正是七月七日。到这一日,却教喜鹊替他在天河上填河而渡。因此世人守他渡河时分,皆于星月之下,将彩线去穿针眼。穿得过的,便为得巧;穿不过的,便不得巧,以此卜一年的巧拙。你想那牛郎、织女眼巴巴盼了一年,才得相会,又只得三四个时辰,忙忙的叙述想念情,还恐说不了,那有闲工夫又到人间送巧?岂不是个荒唐之说。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仔细看来,七夕节实在是无法与“爱情”扯上边的,即使是所谓的“乞巧”也备受明清文人的奚落,“哪有闲工夫又到人间送巧”一语直接打破了无数少女的“乞巧梦”和“爱情梦”,“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三、牛郎织女真的有爱情吗?

从本质上来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大写的“婚姻悲剧”,不管是被王母还是玉帝“棒打鸳鸯”,他们二人都无法圆千万女性追求的爱情、婚姻幸福的美梦。

深究起来,他们之间似乎连“爱情”都没有呢?在传世的各种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最缺少的就是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人宗懔著《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若说他们是“包办婚姻”似乎更加合适。在民间流传的版本中,牛郎直接“耍无赖”,拿走织女的衣服,织女无奈之下才答应做牛郎的妻子。这不是赤裸裸的“逼婚”吗?哪里有浪漫的爱情意味呢?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悲剧”却成了女性的专属节日呢?大概还是因为女性的“一厢情愿”吧。在古代,女性需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一手好的纺织技术是妇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婆家更能如鱼得水。而织女最擅长纺织,不向她“乞巧”还能找谁呢?

带你了解古人眼里的七夕,是什么样子的?

至于他们后来变成“爱情之神”,成为女子祈求爱情、婚姻幸福的神灵,或许还是源于他们一年一度的“相见”。他们不能“朝夕相见”,却又能“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其中若不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什么呢?

“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是女子一生之所求,牛郎织女的“悲剧”是广大女性不愿意看到的,却又希望得到织女之“巧”,所以七夕节不见了离情别绪,更多了一些世俗的欢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21: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以牛郎织女为例,其实原始故事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商周甲骨文中就有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记载,仅仅是天文记录而已。《诗经·小雅·大东》有云:“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
2025-02-14 09:24:00
小学生眼中的“牛郎”,让老师们哑口无言
...个男生一直把脸埋在胳膊里笑。一位戴眼镜的女生不理解织女为什么要嫁给牛郎:“我觉得牛郎他要文化没文化,要钱没钱,要颜值也没颜值。”学生们又笑了。一位重庆的小学老师曾将这段课堂实
2023-12-06 11:40:00
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这一天是从哪一天起的?
...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很感人。实际上这个神话故事来源于古人的星官体系,这是一个结合天象、星座、天文、地理、神话知识的体系,古人自古以来就有夜观天象的习惯,通过观察一系列天象来预测
2023-08-24 06:12:00
七夕将至,牛郎织女仍是“异地”
...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民间传说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美好愿望,也寄托了他们对茫茫星空的浪漫想象,不过在现实中,代表牛郎的牛郎星和代表织女的织女星一直“异地”,即便在
2024-08-08 18:06:00
《落凡尘》:传统天文与亲情元素的融合
...凡尘》终于与观众见面,完成了五年之约。它不但把牛郎织女后代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也首度将中国传统天文文化元素搬上大银幕。《落凡尘》“星宿列阵”版定档海报今年6月,制作方曾经发布了
2024-07-11 15:03:00
七夕节,一起跟随古人的诗词感受爱情的万般模样
七夕节,一起跟随古人的诗词感受爱情的万般模样“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富浪漫与神秘色彩的七夕节如约而至“七夕”源于古人对
2024-08-10 19:25:00
中秋夜即景联诗:史湘云题咏的是人生,林黛玉讴歌的则是生命
...子猜点数的“抢新快”。豪门酒宴之上的富贵乐事,合了刘姥姥游大观园和贾宝玉生日的数场宴会旧事。林黛玉一听就乐了,说有趣。“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击鼓传花赏罚分明最是喧闹。灼
2024-10-08 15:54:00
今日七夕|晒书晒衣、拜魁星,古人的浪漫七夕是这样过的!
在古代,七夕,是闺中的乞巧节。它代表了人们对心灵手巧、幸福人生的期盼,对姻缘和谐、两情相许的向往。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明清时期,七夕作为最重
2024-08-10 16:31:00
浅谈两晋时期的七夕文学
...,这首诗是极度政治化的。两晋时期本身就是一个乱世,古人说乱世之中出英雄不假,但是对于文人来说,乱世便是影响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傅玄也不例外。傅玄将自身的不得志的苦闷同牛郎织女
2023-06-29 10: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