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数字生命遥远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2-16 03: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张凌寒

近年来,随着技术上的突破让数字生命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不过与大众眼中活灵活现、虚实难分的固定形象不同,数字生命定义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其丰富的形态。

数字生命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生命在于延续和变化,数字生命可能早在20世纪末的时候就诞生了。这些能够自主进化和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可能与我们当下的想象相去甚远,但这种以“进化”和“复制”为设计目的的程序确实是数字生命畅想的开端。

随着算力条件的提升,AI技术研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AI模型已经可以按照指令准确模拟人物身份并与使用者交互。AI模型能够对外界的信息做出反应,并且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已经十分接近数字生命的定义。利用AI模拟人格一度成为网络社区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利用AI生成自己的数字形象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或是尝试“与自己对话”。数字人格、虚拟人也开始成为数字生命的近义词。

网络的普及赋予每个使用者数字身份,我们使用数字身份在网络中交流,当使用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时,使用者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数字化了。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数字生命不再独立于现实生命,人就同时拥有了现实的生命和数字的生命。这个意义上的数字生命并不一定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它由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的全部投射所构成,数字身份就是其初级表现。

数字生命的核心,在于与外界的交互,它可以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自我复制和进化的程序,可以是与人无障碍交流的AI和机器人,也可以是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人。

数字生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数字生命有着不同于现实生命的特性,以AI模型为例,AI模型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思考、自我进化和复制,但其已经表现出远超人类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AI模型不会受到寿命、健康因素的影响,可以不间断地从事某一项工作,结合网络技术还能突破物理空间的阻隔,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数字虚拟人在公益事业、服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它们不仅能够精确分析用户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还能够提供全面和多样的方案,甚至可以生成声音、图片、视频帮助用户理解。

数字生命改变着人类的知识交流和生产模式,虽然科幻电影中帮助我们实现意识永存的数字生命还遥不可及,但通过完整的数据记录模拟出一个数字人已经不是难事。个人信息的记录其实是自然生命的数字化,这些数据又可以被用来重建出虚拟的人格。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数字生命已经不再遥远,数字生命的实现不代表人类社会要集体地接受生活在数字世界当中。在畅想数字生命给社会带来的利好之外,关注数字生命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同样重要。

数字生命会替代人类发挥一些社会职能。虚拟数字人引起的伦理恐慌源自机器在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上所占有的优势,在多数生产活动和游戏娱乐中,机器大有取代人类成为劳动主体的可能。然而机器并不一定遵守人类的伦理,如果不能建立可靠的数字伦理规范体系,将道德准则内化到数字生命当中,数字生命的发展极有可能失控,伦理恐慌和岗位替代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平稳运行。

数字生命的发展关系到现实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治理监督框架就是平衡社会利益、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公众信赖的必然选择。几项关键技术开发的主要力量是资源密集型的数据企业,对数据采集、利用等处理行为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数字生命的探索依旧要在安全红线以内进行。法律制度必须在此时发挥其作用,道德准则的内化并不代表风险的消灭,社会依旧需要法律工具来维持共识、保障权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字生命的维护成本过高。数字生命的维持依赖于算力,而算力又离不开存储、运算的设备,以及电力基础设施等。AlphaGo在一场围棋比赛消耗的能量远远大于人类棋手,同时还占据上千中央处理器和数据硬盘。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数字生命还不是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它们或者被认为是可以人为支配的程序、代码,或者是具体自然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个身份。不被看作独立责任主体,除了伦理上的考虑,还有其不具备承担责任可能的因素。一般认为,创造数字生命的人,就是对数字生命负责的人。例如程序的开发者、AI的使用者、数字身份的控制者等。如果机器向人输出了错误或者不能理解的内容,这是算法出现了故障,应当要求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尽快修复,而不是指令机器“立刻改正”。但是,目前来看,包括GPT-4、Gemini在内的新一代AI都表现出一定的回避提问的意图,这可能与模型试图节约算力资源有关,不过一旦模型有自主选择逃避人类提问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的使用已经脱离了开发人员的控制,AI没有法律人格的结论就要面临挑战了。

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元宇宙三个领域等同于数字生命的“头脑、身体和世界”。这三项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几乎决定了未来数字社会的样态。如果数字生命仅仅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虚拟空间,它的未来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数字生命必然离不开与外界交互的渠道。这个渠道可以是现实的机器人身体,也可以是连接互联网的数据接口。在这些基础上,数字生命才能不断满足自身的算力需求的同时跟进对世界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数字生命才有长远发展的可能,也才对现实社会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基因测序、生物打印机……数字生命其实没那么遥远
科幻作品从未停止对数字生命这一主题的探寻,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2》中,“是在末世中艰难逃生还是以数字生命获得永生”这一充满哲思的问题贯穿电影的主线剧情。作为计算机创造的新的生命形
2023-02-02 07:00:00
第一代程序员白丁倾力打造,人工智能类硬科幻巨著《云球》精装再版
...界的进一步交织,用云计算技术创造“云”中世界与数字生命,去探究宇宙奥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这样万众期待下,由第一代程序员白丁倾力打造的百万字人工智能类硬科幻著作《云球》
2023-08-09 09:16:00
如果地球消失之后,人类还可以去哪里?
...研究表明,木卫二和土卫六等卫星上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生命形式。这些星球上存在液态水、有机化合物和能源等生命所需的条件。如果这些星球上确实存在生命,那么它们将成为人类在太阳系内的
2023-10-31 15:21:00
...思念之情。音乐人包小柏用AI技术,构建已故女儿的数字生命,和“她”聊天,关心“她”的日常生活,虽然知道“她”是机器人,却仍心满意足。对于这些失去挚爱亲人的家庭,尤其是对于年迈
2024-03-24 18:56:00
【远见】对话《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中国科幻,“精于科学,委以人伦”
...”?从业者怎样平衡“科研”与“科普”?如何看待数字生命等科学伦理问题?科幻电影中,怎样注入人性的温度?*科学团队要构筑电影的世界观,剧本、置景、概念和全周期把控。*大结局五种
2023-02-11 07:00:00
...进路的叙事话语中,于历史与未来两个向度上涵括了诸多生命伦理之思。人类文明的历史之思从历史维度看,人类文明的延续离不开人类历史的根基。《流浪地球2》的叙事时间设定为未来时刻,但
2023-02-03 06:05:00
《流浪地球2》:一部不属于当今市场的电影
...讲述他为了拯救车祸中意外丧命的女儿研究被禁止的数字生命的故事;三是以周喆直(李雪健)为主角讲述面对太阳危机,各国是如何从勾心斗角到团结统一,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但如
2023-02-02 00:41:00
...中,以个人为单位,通过数据收集和科技手段,对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进行数字化,由此最终将打破物理世界对生命的限制,最大化个人生产力,获取最大个人生命价值。而个人数字化的最高技术形态
2023-07-07 21:37:00
相向而行:文艺作品中的人与人工智能
...电影《人工智能》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戴维 资料图片《生命3.0》英文版书封 资料图片 电影《我,机器人》海报 资料图片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把
2023-02-23 04:1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