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 (李子牧)赣州南康区龙岭镇围上村农家小院里,刘显章刚刚读完一本《关公文化十六讲》,思索片刻后持刀雕匾。只见一块老金丝楠木板上,他刻刀灵动移位,木槌敲击的声响里,栩栩如生的“义薄云天”出炉了,让观者拍案叫绝。
雕刻者刘显章,是赣州章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木雕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致力于客家匾额制作,传统建筑、亭台楼阁,还有门楣与檐顶之间,多见“刘传承”点睛之作。他被称为客家传统建筑灵魂的“点睛师”。
寻梦“古艺”
刘显章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家族中有三位长辈是木匠,其从小在木艺空间寻乐,喜欢榫卯之奇、结构之美。家具上灵动的龙凤、狮子、麒麟,也成了点亮兴趣的一盏灯。
自记事始,小显章就对牌匾有浓厚兴趣,常穿梭于古宅与祠堂间,了解和欣赏匾上“书法”,有时还用小本记录。读书时,他更是对古诗词、汉赋等文学题材兴趣颇深。2004年,刘显章应征入伍,成为甘肃临夏一名解放军战士。训练之余,他读史,研究客家文化、匾额文化,心中埋下了寻梦的种子。
新世纪初,光荣退伍的“刘战士”,拜师南康木雕师肖泽津,开启木艺学技生涯。他心怀梦想,又有理论基础,还有股子钻劲儿。学徒期间,像战士训练一样,一遍又一遍雕刻、打磨。夏日高温里,他沉浸在作品精雕中,一边雕刻一边思考,锤子与刻刀击打出艺术之音。木屑飞扬,敲打成型,一件件作品在汗水里生辉。
随师两年有余,刘显章不光学会了木雕技艺,还对客家匾额雕刻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寄托深意,是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而客家匾额是客家人表达喜好、义理、情感的文学形式,是中国古典文化一个灵动的缩影,是建筑物的灵魂和眼睛。
匾额之美
有关资料记载,客家木雕是一门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内容广泛,有寓意吉祥、祥禽瑞兽、神话故事、名人轶事、文学戏曲等各种题材。客家木雕还具备装饰美和意境美,在形象构造和题材选择上,与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互通互融,选用传统题材中的龙、凤、麒麟等,常用深浮雕、圆雕和镂空效果,使形象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客家木雕独特的形式美。
“有院就有门,门上就有匾。”刘显章对客家匾额如数家珍,“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继承汉人中原匾额文化后,逐步形成的内涵丰富、样式固定的文化现象。一般在长方形匾框上,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题写其上,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
那块金丝楠木板上的“义薄云天”,书法源于知名大家,“刘雕师”一遍又一遍“空描”,总觉刻刀不能随心达意,于是翻出关公文化书籍,读其深意,体其韵味,终于灵感迸发,一气呵成。精修打磨,古朴典雅,悬于古宅之上,气韵悠长。
刻有“雕刻时光”的匾额,悬于刘显章乡间小院,是他对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寄语。其书法由桂林籍书法家欧阳新召所题,“刘刻师”将墨香移于古板之上,金粉涂颜,古朴中融入高雅。
亦有木雕摆件之作。一块小叶紫檀木,随型雕出喜鹊、柿子,一鸟一果,以枝叶相连,寓意喜事连连。远看,像立体图案镶嵌在老木根上一样,给观者以喜悦、喜庆、文艺之感。
“每一刀削下去,都是时间的沉淀。每一个构思,都是情感和经验的融合。”刘显章常阅览书籍,也在自然丛林间,寻找创作的灵感,客家历史文化长河里,有广阔的取材源泉,只要用心去挖掘,就会有灵感和精品。
传承之光
“重农轻商”的思想对客家先祖影响较深,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大力推崇耕读文化。客家匾额习俗,由民间姓氏的“堂匾”演变而来;内容上是随南迁的汉民,由古代仕宦的“阀阅功状”演变而来。赣南客家祠堂家庙横梁,与檐顶之间都挂有匾额和楹联,一部分是颂扬先人辉煌功绩,大多是考取功名后炫耀族人举业和仕途的匾额。
刘显章是典型的客家人,其师肖泽津作为客家木雕第二代传承人,出身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师,艺术摆件、茶台、匾额,都能雕出独特之美,尤擅明清家具雕琢之艺。他常嘱咐弟子,木雕技艺并非简单匠人,而是文化、美学、艺术、道德融于一身的传统技艺人。其第一代传承人黄烈超,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客家传统匠人,一辈子执着于木匠手艺。
时代变迁,文化崛起。客家古民居,还有庭院祠堂,逐渐成为赣南“文化符号”,匾额之韵受到推崇。锤炼雕工,收集老木板,以雕刻之法,呈现书法之韵,成为刘艺师的从业追求。一把刻刀,一块冷木,一份坚守,他不忘师门之托,传承着这份手艺,成为艺术和生活的镌刻者。
除此之外,刘显章还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展示客家木雕文化之美。常走进学校,让少年们了解木雕和牌匾文化,将老祖宗这份手艺,传递到年轻一代人心里,期待他们能喜爱和守护客家木雕技艺,让文化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赣南客家古宅、祠堂有很多雕刻精品,这些文化符号是客家先祖的智慧结晶,它的文化和技艺值得保护和挖掘。”刘显章认为,赣州应该更多地打造一批古宅旅游精品路线,让更多游客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记忆,从而找到文化的共识,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刘显章还希望木雕和牌匾文化,能走进高校艺术院系,让“非遗”成为高校教育的特色,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之光。另外,能有更多机会参加传统文化和木艺文化交流,让客家技艺走出赣州和江西,在全球绽放客家手艺人的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