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尽一生毕一事:传递历史真相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04 01: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尽一生毕一事:传递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昨举行,目前幸存者仅剩38位

尽一生毕一事:传递历史真相

12月3日,夏淑琴携家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花 万承鹏 摄

“我又来看你们了,我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

12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及其亲属,缅怀亲人,祈愿和平。

为遇难同胞名单墙上名单描新

本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遇难同胞遗属、青少年学生聚集在一起,祭奠已故亲人,讲述历史真相,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篮,并为遇难同胞名单墙上的名单描新。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面“哭墙”上记录的是86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的名字。每年这个时候,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都会带着他们的子孙后人来到这里,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同时向人们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描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老人及其亲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夏天行、葛凤瑾和余惠如等依次献上鲜花、祭拜亲人。青少年学生代表朗读了遇难同胞的姓名、遇难年龄、遇难地点、遇难方式。

幸存者夏淑琴很快就找到了“哭墙”上7位家人的姓名。老人虽不识字,但家里人的名字一笔一划都记得。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家中9口人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家祭当日,外孙女夏媛代替夏淑琴,用黑笔给“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对全家来说,‘哭墙’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描新’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夏媛说。

他们毕其一生传递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这场暴行最有力的见证者。他们毕其一生,将传递历史真相视为使命和责任。可时间的证人正在凋零。1984年,南京首次统计本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当时,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人;1997年,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减少至1200余人;2006年,急剧减少到400多人;2017年底,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不足百人;而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位,平均年龄超过93岁。

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2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了我们。他们是马庭禄、郭林大、李美兰、葛道荣、周湘萍、张惠霞、王长发、郑锦阳、阮秀英、杨静秋、高恒发、苏承祺。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人。

而今,这段承载着“城市之殇”“民族之恸”的记忆,也逐渐传承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的手中,他们将接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接力棒,同这段历史,一起世代相传。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曹玉莉,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曹洪泰、张翠英的女儿,也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她表示,从记事起,父母亲就常常回忆南京大屠杀期间,父亲的两个叔叔、舅爷等多位亲人被日军杀害,母亲也在日军屠城逃难时被日军刺伤险些丧命的可怕经历。她说,父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他们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着“历史见证人”的使命,一直告诫我们,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一代代传承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去世,他以笔为刀“刻”下真相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于2023年1月21日去世享年96岁他曾以笔为刀“刻”下真相他生前参加近200场悼念活动为历史正名他说:“想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右
2023-01-24 09:20: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截至今年12月1日,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
2024-12-13 10:5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再上央视《开学第一课》讲台“要把这段历史真相说给更多人听”南报网讯(记者杜莹)昨晚8时,2025年《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如期播出
2025-09-02 07:38:00
...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7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有声读物《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7日正式上线。《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一书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和侵华日
2023-07-07 19:40:00
这位日本退休教师,35年来持续探寻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新华社东京12月13日电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日本市民组织“延续南京记忆会”近期在大阪举行集会,呼吁日本民众结合当今世界形势重新审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强
2023-12-14 16:48: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东京12月12日电 专访:有义务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传达出去——访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新华社记者姜俏梅 李光正刚出席了在大阪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相关集会,日
2023-12-12 17:07:00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2人,历史记忆传承人增至32人两个“32”,数字背后的传承接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右二)与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交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2024-10-12 07:35:00
国行公祭,珍爱和平
...公祭,祀我国殇八十七载,痛未敢忘!今天,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是南京城最黑暗的6个星期30万同胞惨
2024-12-13 10:48:00
清明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日本友人松冈环:走访不停,寻证不止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日本友人松冈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3日,南京城飘着小雨,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再次来到南京,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艾义英、夏淑琴
2024-04-04 02: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分钟三单,一天跑满12小时,直到平台强制不再派单,这是外卖“小哥”王连景的工作日常,也是全国千万名“小哥”奔波忙碌的缩影
2025-10-14 16:57:00
霍山公安24小时破获“拉车门”盗窃案,追回全部经济损失
大皖新闻讯 从10月12日到13日,六安霍山警方在24小时内成功侦破一起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抓获拉车门盗窃嫌疑人2人,为受害群众追回全部经济损失
2025-10-14 17:04:00
800万元的水泥和白灰去哪儿了?警方彻查真相!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孙孟德 李胜男)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侦破了一起系列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巩某通过两起合同诈骗
2025-10-14 16:16:00
拾金不昧!为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刘兰杰同学点赞
近日,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八班刘兰杰同学,在放学校车到站的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和带有多数现金的钱包,这位同学第一时间想到失主可能焦急寻找的心情
2025-10-14 16:08:00
为营造良好人民币流通环境,维护人民币信誉与流通秩序,中国银行燕郊三河迎宾北路支行近日组织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举措
2025-10-14 16:16:00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举行国庆中秋手抄报优秀作品展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李莹莹)丹青绘盛景,妙笔颂团圆!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在双节期间组织“家国同庆 月满中华”主题手抄报创作活动
2025-10-14 16:10:00
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受邀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年会
9月19日至22日,中国地质学会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山东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矿产勘查处代表应邀参会并作报告,展示了在矿产勘查与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2025-10-14 16:08:00
【组图】江苏建成“1+3”气象移动应急观测系统
移动应急观测车。中国网李智 摄中国网10月14日讯(记者李智)“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正在江苏举行
2025-10-14 12:34:00
风湿免疫科“国家队”专家李玉慧:“京”心守护,为患者撑起免疫盾牌
鲁网10月14日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北大知名专家门诊,总能看到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中有不少人曾辗转多地求医
2025-10-14 12:33:00
惊险!农行员工“关键一扶”
鲁网10月14日讯近日,在农行沂水龙家圈支行上演了一场既紧张又温暖的救援。一名正在超级柜台办理业务的张女士突然身体一软
2025-10-14 12:3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为方便12-14岁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海沧区特开设集中接种专场
2025-10-14 08:34:00
龙口雨中“葡萄保卫战”:从直播间蔓延到街头巷尾的温暖接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今秋,烟台龙口的葡萄园笼罩在连绵不断的阴雨里,成熟的葡萄果实难以采摘和售卖。日前,一位青年博主率先架起直播镜头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潘峰打耳洞有哪些风险,又该怎么规避?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为市民详细科普
2025-10-14 08:3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胡又懿 刘姿麟“太感谢于主任了!我本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好!”近日
2025-10-14 08: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