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25 06: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超过了最好的预期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十年前我都不敢想象,如今超过了当年最好的预期,上海数学中心已经从一棵‘树苗’长出了挺拔的‘树干’。”上海数学中心主任、首席教授李骏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剑指“高原上的高峰”。上海数学中心成立十年来,在代数几何、动力系统等重要基础研究方向处于国际最前沿,在国际公认的“数学四大顶刊”(年均仅150篇左右)发表论文11篇,其中2021年发表5项突破性成果,1位研究人员受邀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

【不在科研的最好时光去打扰数学家】

高原之上,没有板块的激荡和挤压,难有高峰。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在苏步青、陈建功等数学家带领下,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数学“高原”。2010年3月,谷超豪院士高瞻远瞩,建言国家在南方建设一个数学中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青年人的迅速成长创造良好条件。2012年,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批准依托复旦大学建设上海数学中心。

谁来做这只“头雁”呢?“我在国外时心里一直有个念头,有机会一定要回到祖国,复旦是不二的选择。”李骏说。他在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师从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1994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2001年获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最高奖,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上海数学中心主任、首席教授李骏

“最初版本的建设方案,年轻人很难留下来。有无可能创新一个机制和平台,是我们多方一直在思考的。”李骏说。2015年,在复旦大学支持下,上海数学中心谷超豪研究所应运而生,对人才引进和晋升机制进行了改革,设置了几十个预聘岗位,只要数学研究做得好,就有机会留下来。2019年,复旦大学通过了谷超豪研究所人事体制新方案,在考核中引入国际同行评议。

“这些年,我的最大心得是,不在科研的最好时光去打扰数学家,任其自由探索。和学术无关的琐碎工作,更不能成为他们的‘束缚’。”李骏说。

跟西欧北美相比,我国的数学研究在厚度和广度上仍有欠缺。为培养下一代数学拔尖人才,2019年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上海数学中心启动“数学英才试验班”计划,明年夏天将迎来第一届学生毕业。“创新培养不能只靠考试,我们有意识地减少了必修课,设置了自选课,让学生有时间自由探索,鼓励他们和老师多交流,效果还是不错的。”

【“完全可以潜心做研究,不会被打扰”】

“这里可能有着全世界最宽松的研究环境。”上海数学中心第一个全职首席教授沈维孝说。他与合作者证明的Fatou猜想,被菲尔茨奖获得者斯梅尔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之一”。2009年他以历届最年轻得主身份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当他离开新加坡国立大学回国发展时,有过不少“选择项”,最终选择了上海数学中心,因为“这里的晋升机制与国际接轨,前6年没有什么硬性指标,之后则按照国际评议来考核。”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首席教授沈维孝

2021年7月,沈维孝与博士生任浩杰成功解决了“魏尔斯特拉斯型函数”的维数问题。“该函数图像是一条看上去不规则的曲线,就像雪花边缘。维数,是反映它到底有多么不规则,我们给出了这个数值。”“魏尔斯特拉斯型函数”被戏称为“病态”函数,它的维数问题是分形几何中的经典问题,曾经难住了许多一流的动力系统专家。

尽管担任上海数学中心副主任,“但我几乎没有什么行政工作压力,可以专注地研究数学。”沈维孝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在这里完全可以潜心做研究,不会被打扰。”上海数学中心长聘教授江智对此有着相同感受。2018年,江智与合作者证明了极大阿尔巴尼斯维数簇的典范除子正性的公式,被同行称为陈-江分解,成为研究不规则簇强有力的工具。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长聘教授江智

此前,他在巴黎十一大数学系担任副教授,与复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猛有着愉快的合作。“我喜欢坐在巴黎街头的咖啡店思考数学,来了上海之后,发现这里遍地都是咖啡店。”江智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最欣赏上海数学中心的扁平化架构和开放式管理,“不管是谁,都可以直接去找李骏老师。中心每年会专门举行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

上海数学中心先后引进了28位青年研究人员。两位“80后”江智和王国祯,今年2月成为第一批长聘教授。37岁的王国祯今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虽然这是史上第一次线上大会,但我觉得自己的成果被数学界认可,十分开心。”

十年,上海数学中心“长出了挺拔的树干”

长聘教授王国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王国祯的口头禅。他经常和各种维度的球面打交道,但高维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在想象中构建。“这就像下盲棋,专心致志就能记住每个位置。”王国祯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球面同伦群问题提出一个世纪以来,王国祯与合作者突破了60维难关,将计算推进到第90维、第120维,解决了广义庞加莱猜想在奇数维情形的最后一个问题。

“这里特别适合安静的数学研究,与国外交流也很方便,正是我想要的研究环境。”王国祯2018年进入上海数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起,就喜欢上了这里。

有趣的是,沈维孝、江智和王国祯有一个相同的爱好:散步。对于他们而言,上海数学中心正是可以“边散步边思考”的“安静之处”。

【下一个10年的目标?“不想自我设限”】

沈维孝一直从事本科生和“数学英才班”的教学,他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开玩笑,这可以清晰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因为手头的研究可能长时间没有什么进展,有的问题他已经考虑了十多年至今还没答案。

在上海数学中心采访,记者听到了很多类似的故事: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花了9年时间证明费马大定理;数学家有时像一个矿工,可能挖了十几二十年都没有结果;数学研究中有很多“偶然”,但这其实是必然中的偶然,需要不断试错,更需要偶然背后的积累和眼界。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周期长,对于数学家来说,宽松自由方显难能可贵。

刚入职上海数学中心的王天栋说,作为女性,这里能感受到最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数学家在哪方面成功,一定和其性格有关系,不同性格的人可以做不同数学。可见,数学人才也一定是多元化的。我们要营造的正是多元化研究环境。”李骏说。

上海数学中心下一个10年的目标是什么?李骏说:“不想自我设限,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发挥的学科,希望还能有惊喜!”

行远自迩。期待下一个10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全球顶尖数学家齐聚上海
本文转自:青年报全球顶尖数学家齐聚上海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首次在上海举行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由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发起并担任首届联盟主席。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正如一场讲究策
2024-01-03 09:24:00
本文转自:文汇报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成立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培养“数学+”复合型人才 两大应用模型同日发布 本报讯 (记者 姜澎)上海张江再增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张江
2023-12-20 06:06:00
...解放日报搭建领先平台 打造一流数学中心龚正丘成桐为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孟群舒本报讯(记者 孟群舒)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揭牌仪式昨天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与国际数学大
2024-01-03 06:23:00
丘成桐:解决“卡脖子”问题只是“守”,探寻原创科研方向才是“攻”
1月2日的上海,对于数学界而言,可谓佳事连连。先是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任主席的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在复旦大学开幕,接着由上海市、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上
2024-01-03 14:41: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将集聚世界一流数学家和研究团队做世界一流研究,探寻重大科研方向胡幸阳/黄海华本报记者 胡幸阳 黄海华昨天,由丘成桐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的上
2024-01-03 06:23:00
11月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来自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的邓乐言在组合与概率赛道获得全球第5名(铜奖)。邓乐言是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的2024届毕业生,参与比赛
2024-11-04 01:24:00
2024年10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首次开诊。 医院 供图10月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间与
2024-10-09 08:05:00
...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记者来问我有关数学的问题。”正在上海举办的2023浦江基础科学论坛上,因为被记者追问,一直埋头于数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上海数学
2023-07-26 09:14:00
新年第一天,中学生与数学“大咖”面对面
...养计划学生洪怡琳,给来自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交大附中、上海市实验学校等9所初高中喜爱数学的学生们讲起了“二次曲线”。而这场“求真游目讲座”,也让怀揣热爱数学之
2024-01-03 09:24: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