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做世界一流研究,探寻重大科研方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1-03 06: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将集聚世界一流数学家和研究团队

做世界一流研究,探寻重大科研方向

胡幸阳/黄海华

本报记者 胡幸阳 黄海华

昨天,由丘成桐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杨浦区揭牌。研究院属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人才引进与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致力于在基础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助力解决我国战略领域“卡脖子”问题,引领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这一长期目标如何分阶段落地?研究院将以何种模式开展哪些领域的研究、引进哪些人才团队?研究院为何选择落地上海杨浦,院地双方将怎样双向赋能?

既要基础研究,也要实际应用

谈及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未来愿景,丘成桐说“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被设定为“25%基础数学+25%应用纯数学+50%交叉学科应用”。

除了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还将探寻重大科研方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而要自己走出一条路。”丘成桐说,现代数学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很多方向中国数学家甚至完全没有涉猎。正如一场讲究策略的战争必须有攻有守,解决“卡脖子”问题只是“守”,而探寻自己的原创科研方向才是“攻”。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交叉”为名,如何真正实现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并不像‘炒饭’那么简单,需要对数学和其他学科真正了解,否则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丘成桐介绍,他们最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上首位细胞死亡基因发现者袁钧瑛团队合作,“他们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学方法,以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一年来我们的合作很愉快。”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新”在何处?

“我们在机制上并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研究内容灵活设计,否则容易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丘成桐说,美国之所以在科技上能够走在前列,也得益于灵活的科研机制。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胡森介绍,研究院要对标世界最顶尖水平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对机制性或共性的问题有所贡献;同时还要有真正的实际应用。对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来说,要达成目标,吸纳顶尖、有活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据悉,研究院希望在10年内拥有核心数学领域20名世界一流水平数学家、20个交叉领域的研究团队,培养30至40名国际学术前沿水平的青年数学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博士后100名,研究生500名。目前,已有一批国内知名大学的学科领军人物确定入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院士担任首任研究院院长;十余位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数学家将加盟,其中不少资深教授仍在一线从事研究工作,保有活跃的创造力;还有几位菲尔兹奖得主或将以全职工作的形式加入研究院。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杨浦区科委副主任胡敏骏告诉记者,研究院的这些学术“大牛”能带动一批年轻有潜力的数学与其他基础学科人才集聚杨浦,提升杨浦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还能为杨浦带来研究资源和科创项目,有机会与区内高校、企业合作落地。

事实上,“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杨浦,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许多发展领域高度重合,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杨浦正全力构建“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发挥“智能+”“互联网+”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打造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务、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四大新兴领域;研究院主要面向生命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环境等交叉学科领域,将赋能杨浦创新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产业人才,对产业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研究院将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揭牌当天,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会,这是国际华人数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学术盛会之一,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小刚、赛奇尤·克拉纳曼(Sergiu Klainerman),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邬似珏,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等全球顶尖数学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代表齐聚一堂,探讨纯数学、应用数学以及交叉学科22个领域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丘成桐:解决“卡脖子”问题只是“守”,探寻原创科研方向才是“攻”
...体的数学问题,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还将探寻重大科研方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而要自己走出一条路。”丘成桐说,现代数学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很多方向中国数学家甚至完全没有涉猎
2024-01-03 14:41:00
薛其坤院士: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其坤院士在清华大学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分享个人成长和科研攻关经历。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他近日在清华大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动量子科技和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引领量子信息革命等
2024-06-24 11:44:00
...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布“六个核桃·国民脑营养科研基金”,捐资千万推动中国脑科研事业发展。公益之心,守护健康大脑是我们身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着思维、情感、行为和感官
2023-04-20 15:03:00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举行:超5成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
...获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6%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攻关;海外校友回国数量持续增加,近五年有 26 名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972年,随着历史上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
2023-03-19 09:53:00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白蕊:科研是一项事业,不是工作
...教授。在清华攻读博士期间,她就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共计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8篇,其中5篇发表于《科学》期刊,3篇发表于《细胞》期刊。2020年,正在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后
2024-09-09 09:56:00
...研究,90后研究员王光宇“解决重要或实际的问题是我的科研目标”(科技视点·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奋勇担当④)人物简介:王光宇,1990年出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与
2022-12-26 05:32:00
...蔡磊与西湖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支持西湖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在渐冻症方面持续开展研究。接下来,双方将在神经生物学、免疫与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方向进一步深入合作与探索,共同
2024-07-15 22:08:00
“做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是整天在实验室里思考科学问题,与同事和学生一起讨论科研方向。”杨学明说。
2023-01-04 05:12:00
在宁高校原创性科研成果频频登“顶”背后
...校捷报频传,不少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原创性科研成果何以在南京竞相迸发?在一个研究领域坚持数年,进行成千上万次实验也从未想过放弃,是什么让科研人员坚持下来?频频登上国际
2024-04-26 09:5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
太燃了!无人机空中展旗!高新区国庆“氛围组”已上线!
2025-10-03 23:48:00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下单超100万元团购券
9月29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国庆中秋消费。抖音用户在@北京卫视 直播间下单超1万次
2025-10-03 18:36:00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首日盛况 打造国庆科技打卡新地标
国庆首日,“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在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国庆假期极具科技温度的打卡地
2025-10-03 19:06:00
走到白石山巅的尽头,这家建在悬崖边的“云端咖啡厅”绝对让你惊呼。
2025-10-03 11:37:00
泰康人寿发布新品“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百万药无忧”),以广覆盖、易投保、强保障、低费率为优势
2025-10-03 09: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林雨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数据要素分论坛暨大数据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研讨会”上
2025-10-03 08:38:00
兴趣-实践-视野:达芬奇金奖少年带来的教育启示录
摘要:2025“你是达芬奇”全球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创新赛圆满落幕,其中金奖获奖少年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AI赋能的新时代
2025-10-02 16:22:00
单日调用近1万亿次,高德助力北斗规模化民用跨入新量级
2025年10月1日,随着国庆长假首日出行高峰的到来,高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量接近1万亿次,支撑导航总里程数超90亿公里
2025-10-02 22:31:00
10月1日,从太钢获悉,今年以来,太钢不锈进料加工团队以“精准备案、高效协同”为核心,在进料铬铁镍铁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10-02 17:3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记者昨日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获悉,该公司打造的“鼓浪屿AI伴游”服务已正式上线。市民和游客只需打开“鼓浪屿元宇宙”微信小程序
2025-10-02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