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对家人说:如果我不能生还,你们就依靠张邈吧。后来曹操得胜回来,与张邈相见,两人相对而泣。这就是曹操与张邈的关系,张邈是曹操可以托付家人的人。董卓作乱时,曹操在陈留郡起兵,当时的陈留太守就是张邈,以自己家财资助曹操起兵的卫兹,当时是张邈的部将。没有张邈的支持,曹操不可能在陈留成功起兵。
张邈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曹操率军出战,张邈派部将卫兹率领5000人资助曹操,结果曹操被徐荣打得全军覆没,卫兹战死,张邈没有丝毫抱怨。后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次年,兖州刺史刘岱迎战黄巾军被杀,曹操被推举为兖州牧,成为陈留太守张邈的顶头上司。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联合攻打黄巾军,鲍信战死,曹操利用奇谋击败黄巾军,俘虏黄巾军30余万人。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时,张邈联合弟弟广陵太守张超、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等人共同迎立吕布,背叛曹操,整个兖州只有三座城池忠于曹操,其余城池全部归降吕布。那么问题来了,张邈为什么要背叛曹操?直接原因是:陈宫拉拢张邈,企图以兖州人治兖州。间接原因是:袁绍多次要求曹操杀张邈。当时的兖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东平八郡国。陈宫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人,张邈、张超兄弟是兖州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
陈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曹操杀了边让与王匡,导致陈宫与张邈的背叛。边让是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当世名士,曾担任过九江太守,曹操进入兖州后,边让恃才傲物,不把曹操放在眼中,最终被曹操所杀。王匡是兖州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人,曾担任河内太守,关东联东讨伐董卓时,王匡也参与了,王匡在河内郡被董卓击败。王匡后返回泰山郡招兵,得到数千名强悍勇猛的士兵,又打算与与张邈会合,胡母班的亲属联合曹操攻打王匡,并杀死了王匡。《英雄记》:匡字公节,泰山人.......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也是泰山郡人,当时在朝廷担任执金吾,董卓派胡母班和其他官员一起到河内劝降关东联军,袁绍派王匡把胡母班抓进监狱,后胡母班死在监狱,胡母班的亲属认为是王匡害死了他。
曹操于是联合曹操攻杀了王匡,当时王匡是要跟张邈联合的,曹操就与张邈有了过节。个人认为曹操杀边让与王匡并不是陈宫、张邈背叛曹操的理由,而是曹操打压兖州士人才是他们的背叛的理由。曹操政权中的兖州人并非只有陈宫与张邈,还有典韦、毛玠、王粲、董昭、满宠、吕虔、王观、程昱、于禁等人。陈宫协助曹操成为兖州牧,但史书并未记载陈宫被曹操封了什么官,或者说陈宫并未在这件事中得到他想要的利益,陈宫本人又是兖州士族,一个地方的士族是彼此了解和熟悉的。陈宫一反叛,整个兖州七八十座城池,只有3座城池还忠于曹操,这说明曹操在兖州不得人心,否则陈宫一反,何以这么多城池都不跟随曹操。地方政治多为当地士族控制,这么多城池反对曹操,说明当地士族是反曹的,东汉末年的地方士族势力相当强大,而且彼此联姻,彼此相护。这说明曹操担任兖州牧时期,并未满足当地士族的利益需求。
陈宫背叛曹操拉上张邈再看陈宫劝说张邈反叛曹操的话:现在天下群雄四起,各自为政,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将军(张邈)您占据广大的土地,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抚剑四顾,也足以称得上英雄豪杰,但现在却被他人压制,这难道不是有损身份吗?现在兖州城的守军都已经出征,城内空虚,吕布是壮士,骁勇善战,如果暂且将他迎回来,一同控制兖州,然后观察天下形势变化,伺机而动,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陈宫提到了几个问题:一是张邈被他人压制,二是陈宫与张邈想成就一番事业。张邈被谁压制?这个人只能是曹操,至于曹操为何要压制张邈,并不清楚,也许是为了利益之争。曹操掌控兖州后,逐渐把兖州当地官职许给自己的亲信,比如夏侯惇担任东郡太守,枣祗担任东阿令,程昱担任寿张令,荀彧留守兖州治所鄄城。陈宫和张邈都是兖州人,知道张邈被曹操压制,才这样说服他,陈宫与张邈都是个不甘平庸,想有所作为的人,也就是野心的人,所以陈宫才能说动张邈。
陈宫背叛曹操与兖州士族的利益有关这是张邈反叛的直接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间接原因就是:张邈与袁绍有矛盾。《三国志张邈传》:绍使太祖杀邈,太祖不听,责绍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袁绍多次要求曹操杀张邈,曹操不听,还责备袁绍:张邈是我们的好友,无论对错都应该有所包容。现在天下动乱还没有平定,我们不应该自相残杀。后来张邈听说了这件事,对曹操更加亲厚敬重。虽然曹操没有听从袁绍的建议,但在当时,曹操与袁绍是政治同盟,双方是盟友,经常来往的,张邈心里始终有个结,曹操今天不杀我,将来会不会改变主意?人心隔肚皮,张邈也不敢断定曹操会不会变?
袁绍与曹操与盟友,一直让曹操杀张邈但这个心结始终会存在,一旦有袁绍派使者到曹操处,最担心的肯定是张邈,乱世之中,哪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张邈的这个心结一直存在,就会让张邈一直对曹操保持怀疑态度,时间长了,张邈就会对曹操越来越不信任。史书甚至记载了张邈的这个心态: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再加上曹操压制张邈,曹操杀王匡、边让,同为同乡士族的陈宫又在一边蛊惑张邈,因此张邈干脆就背叛了曹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