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村里有了“微工坊”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12 03: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围绕艾草种植加工、布鞋制作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工坊”,使之成为强村富民新阵地——

村里有了“微工坊”

■ 本报记者 丁贤飞 吴永生 本报通讯员 刘 建

村里有了“微工坊”

12月2日,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南园村“亲情”布鞋坊内,“淮北李氏布鞋制作技艺”传承人李维斌正在裁剪鞋样。本报记者 丁贤飞 摄

村里有了“微工坊”

12月2日,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返乡大学生正在直播销售本地生产的艾草产品。本报记者 丁贤飞 摄

村里有了“微工坊”

扫码阅读更多内容

田野上,风儿吹动刚露头的麦苗;村庄里,人人在生产车间里忙碌。12月2日,记者来到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一家家乡村“微工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古饶镇位于烈山区东南部,离市区较远。“今年以来,古饶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强村富民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利用村闲置资源建设实体‘微工坊’,带动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农民增收。”烈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晓莉说,该镇12个“微工坊”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人均年增收3.6万元以上。

“微”在灵活 家门口就业真方便

来到古饶镇前岭社区的安徽艾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微工坊”3个字格外显眼。

虽是周末,但生产车间内依然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有的在卷艾条,有的在填艾草枕头,还有的在包艾包。

50岁的刘书敏手脚麻利地拿出一张艾叶纸,摊开后放上艾绒,再将艾叶纸卷起,拿到机器旁切成段。娴熟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令人目不暇接。

“我住在旁边的古饶新村,每天走路10分钟就能到厂里。”刘书敏说,像这样的艾条,她每天可以做六七百支,收入自然也是不菲。

古饶镇草庙村种植艾草历史悠久。前几年,当地人孙伟围绕艾草做文章,与农民合作,在古饶镇草庙村等地建起了7000多亩艾草种植基地。

“艾草不挑土地,河滩、房前屋后都可以种。”孙伟说,今年前11个月,公司仅艾草就卖了8000多吨,实现营业收入1600余万元。

“镇里对原前岭煤矿移交给地方的食堂进行改造,打造成了现在的‘微工坊’。”孙伟说,他的“微工坊”已吸纳古饶镇前岭社区、新村社区、双河村等地的100余人长期务工。

在古饶镇党委书记陈平生看来,“微工坊”的“微”不只是小的意思,还有灵活之意。

前几天,古饶镇半峭村的村民从厂里领取了一批袋子和艾绒回家,在家把活干完,再集中送到厂里按件计酬。

“在家上班真好,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挣钱。”记者来到村民翟淑芳家时,她正在制作艾包。翟淑芳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可以制作1000多个艾包,收入30余元。

“为了适应村民的生活实际,镇里在居家就业上‘下功夫’。”陈平生告诉记者,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当地“微工坊”企业将原材料和设备“搬”到村民家中,村民在家即可进行代加工,不再为工作地点远、工作时间不灵活而烦恼。同时,建立“上门回收”机制,实现“分发-加工-回收”一条龙服务,畅通“微工坊”供需链和加工链。

“工”出匠心 每年2000双布鞋“走”出去

古饶镇南园村的“微工坊”的负责人叫李维斌。正午时分,阳光洒在李维斌成立的“亲情”布鞋坊院内,温暖而惬意。屋内,李维斌正在自家堂屋内带领6位村民制作布鞋。

“冬季是布鞋销售旺季,我们正根据市场订单,加班加点赶制产品。”李维斌说,现在,布鞋制作已带动3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

李维斌的另一个身份,是淮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北李氏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经过30多道工艺制作出的布鞋,吸汗、透气,穿起来很舒服!”他说,“微工坊”的“工”,体现的是一种匠心。

“亲情”布鞋坊的每一双鞋,都寄托着做鞋人的一片匠心。“纳一双鞋底,我需要花两天的时间。”一位77岁的老大娘指着手中的鞋底告诉记者。

55岁的乔继玲是一名绱鞋工,一天能绱好五六双,每双计酬15元。“我从11岁就跟着俺娘学制作布鞋,最擅长绱鞋,就是将鞋底和鞋帮按码数大小配好后,采用手工明绱和反绱法,将鞋底和鞋帮用线绳绱在一起。”乔继玲说。

李维斌告诉记者,“亲情”布鞋坊立足老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消费需求,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引进设计人才,制作出多款设计新颖、适合搭配汉服的仿古布鞋,深受市场欢迎。

如今的“亲情”布鞋坊,每年仅传统布鞋就销售2000余双。鞋卖得多了,销售网络也随之扩大,布鞋坊的扩产面临着场地的制约。

古饶镇党委、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在距李维斌家不远的地方,建设了一栋标准化“工坊”。

想到春节前将搬进新的厂房,李维斌兴奋不已。“采取‘非遗+文创+订单’的模式,我将把淮北李氏布鞋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带动群众实现务农、就业、持家‘三不误’。”李维斌说。

“坊”产出圈 电商激活新动能

“这可都是我们草庙村纯天然种植的艾草,手工加工好后的艾条、艾柱,卖到全国各地。”走进艾乡农业的电商直播间,一股股浓郁的艾草香气扑鼻而来,一名带货主播正在推介艾草产品。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微工坊”建在村里,产品如何推广销售,如何保证源源不断的订单?

电商直播,正让更多“微工坊”的产品“出圈”。

“之所以急着搬到新厂房,一是传承非遗的迫切需要,二是电商需求的带动。”李维斌说,借助网络平台,鞋坊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客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私人定制。”

一个个“微工坊”,富裕了勤劳的农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俺村在艾乡农业中占股份5%,去年分红6万元。”草庙村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

古饶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利用亲缘、地缘纽带,带头找企业、引订单,邀请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本土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各村(社区)到苏州、宁波等地考察13次,达成意向合作企业11家。同时,该镇全面摸底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等“土专家”“田秀才”,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库,建立本土人才常态化培训制度,努力挖掘培育本土优秀企业家。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微工坊”有效盘活废弃旧厂房、老学校等闲置资源。各村(社区)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对外租赁,每村年均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农户参与”发展模式,“微工坊”有效破解企业缺工、剩余劳动力收入低等难题,变“富余劳力”为“富裕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中国乡村)安徽淮北:村有“微工坊” 锦鲤游出海
...国新闻网中新社合肥12月3日电 题:安徽淮北:村有“微工坊” 锦鲤游出海中新社记者 吴兰冬日的皖北大地,麦苗油绿,农家“闲季”不闲。记者近日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探访这繁忙背后的
2023-12-03 15:01: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宁波丽水跨地市“共富工坊”开通助农直播村里的农产品成了抢手货本报宁波1月19日电 (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阮瑶娜) 新春佳节将至,如何让村里的农产品登上年货市场
2023-01-20 05:24:00
号岭村闲田变成果粮共富工坊
...自:衢州日报蹚出红色发展之路号岭村闲田变成果粮共富工坊本报讯 (记者 章卫平 通讯员 罗敏 韩月华) “这是‘甜米共富’,这是‘苦中带甜’,这是‘辣味十足’……”近日,记者来
2023-07-30 02:44:00
大陈“共富工坊”强村富民
...转自:衢州日报拓宽发展路径 激活振兴引擎大陈“共富工坊”强村富民本报讯 (记者 方俊 通讯员 祝克寒 王哲文 报道组 蒋君) “这个老主顾是江苏的,隔段时间就来订粉干。”“这
2023-05-10 01:29:00
平阳麻步 推动共富工坊做优做强
... 金瑞雅) 眼下,步入位于平阳县麻步镇的渔塘之家共富工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针织花边进行加工,一幅忙碌景象。“感谢村里给我提供了招工信息,让我能到渔塘之家共富工坊上班,这里
2024-03-21 16:32:00
“七里有块地”驱动共富新引擎
...:衢州日报“七里有块地”驱动共富新引擎——“‘共富工坊’里话共富”系列报道之九记者 胡宗仁 文/摄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张艺淦1月16日,记者来到柯城区七里乡大头村,看到一
2024-01-22 00:59:00
村里建起“没有围墙的工厂”
...大众报记者 段书强通讯员 郑子鹏 耿彪 王振群党建引领工坊三方实现共赢春光明媚,在武城县李家户镇富民共富工坊,一大群肉羊悠闲地吃着草料。王家户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海介绍,该工坊由
2023-04-20 14:14:00
...不少收入,真开心呀!”昨天是平湖市新仓镇中华村共富工坊发年终工资的日子,村民陈金当拿着手中的“年终奖”,脸上洋溢着笑容。去年9月初,中华村将村里的闲置农房改造成200平方米的
2023-01-17 06:14:00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浙江景宁县“共富工坊”扮靓乡村带富村民走进浙江景宁县东坑镇深垟村,家家户户庭院中、围墙上到处种着多肉植物,游客可自行走近观赏,如看中哪盆,只需扫一扫旁边二维码,
2023-01-16 03:4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