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哪位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2 17: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洪武十二年(1379年),汪广洋被贬谪去海南,行走到半路,朱元璋派人送来圣旨。汪广洋长叹一声,便向儿子交代后事,自缢而亡。

明朝哪位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

汪广洋,江苏高邮人,明朝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诸葛亮。可惜,汪广洋没有张良的智慧,他贪恋权位,又明哲保身,岂能被朱元璋容忍。早年,汪广洋拜余阙为师,博览群书,经常与众人讨论天下大势。1356年,朱元璋率兵渡江,汪广洋前来投奔。与徐达、李善长、刘伯温不同,汪广洋没有率兵征战,也没伴随朱元璋左右,给君王提供谋略,汪广洋的特长是治理民政,管理地方。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相互征伐,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生凋敝。能否治理地方,能否筹集到粮食,是胜败的关键。1358年,朱元璋夺取江南,汪广洋担任江南行省提空,开展屯田、整理盐政、疏通河道,成就斐然。汪广洋治理下,江南经济复苏,一片欣欣向荣,为朱元璋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创造了条件。1363,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击败陈友谅,乘势夺取江西、湖广。汪广洋随即调来江西,担任行省参政,协助朱文正管理地方。赤地千里的江西,得益于汪广洋的治理,成为朱元璋的“粮仓”。徐达北伐中原时,军粮大多来自鄱阳湖平原,可知汪广洋能力之强悍。1368年,徐达北伐,夺取山东。此前,红巾军与元军相互厮杀,山东已经破败不堪,流民遍地,不忍直视。朱元璋立刻调来汪广洋,让他管理山东,招抚流民、散兵游勇,发展生产。短短一年,山东户口殷实,人民安居乐业。

明朝哪位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

1369年,明军攻取陕西,汪广洋又调去担任陕西参政,治理关中平原,民心由此安定。治理地方,汪广洋表现出超强的才华,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史载:“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能管地方,不代表就能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尤其是在明初“特殊时刻”。1370年,汪广洋调来南京,在中书省任职,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明朝初年,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系”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系”明争暗斗,刀光剑影,许多官员纷纷卷入。刘伯温退隐时,向朱元璋推荐杨宪:“此人有丞相的才华,但没有丞相的气量。”朱元璋为了制衡李善长,就需要这样的人才。杨宪担任右丞相、汪广洋担任左丞相,一起在中书省干活。杨宪气量小,排斥异己,官员纷纷选边站。汪广洋没啥“背景”,只能默许杨宪的做法,低调做人,却不明确表示支持。杨宪很恼火,便指使御史弹劾汪广洋,说他“不孝顺”,母亲病逝,也不回去“守制”。朱元璋很恼火,对“不孝”之人无法容忍,立刻把汪广洋贬谪去海南。几个月后,杨宪被朱元璋处死,汪广洋再次回到中书省。此时,汪广洋担任右丞相,胡惟庸担任左丞相。胡惟庸的背后是“淮西系”,汪广洋还得低调做人,默许胡惟庸的跋扈。朱元璋调汪广洋回来,是想对付“淮西系”,平衡朝政,但汪广洋让他失望了。胡惟庸专权跋扈,汪广洋既不反对,也不向朱元璋反映。

明朝哪位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

1377年,占城(越南)来进贡,中书省下辖的礼部却没有招待,冷落了几个月。朱元璋非常恼火,认为中书省官员玩忽职守,还蒙骗自己,挑战权威。朱元璋斥责汪广洋:“再次任职,应该洗心补过。”言外之意,“贡使事件”是胡惟庸的错,但你要勇敢站出来,不要跟之前一样,置身事外。汪广洋很害怕,却没有主动辞职,也没有改变作风,支持朱元璋收拾胡惟庸。汪广洋转而沉溺于享乐,想以此明哲保身。1379年,刘伯温病重,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望。胡惟庸胡乱揣摩皇帝心思,毒死了刘伯温,引起轩然大波。御史涂节上奏,弹劾胡惟庸,还说汪广洋知道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却没有及时跟皇帝说,没能尽到丞相的职责。朱元璋叫来汪广洋,让他好好解释。汪广洋回复:“没有这回事,刘伯温是病死,跟胡惟庸没啥关系。”朱元璋大怒,说汪广洋朋党欺君,不思报效朝廷,只会明哲保身,将他贬谪海南,“欺罔不能效忠报国,坐视废兴。”汪广洋很识趣,乖乖打包袱。抵达安徽太平时,朱元璋的圣旨送到,汪广洋打开看,不由长叹一声。

明朝哪位丞相,被朱元璋誉为张良

圣旨中,朱元璋列举汪广洋几条“罪责”。其一、当年在江西辅佐朱文正,不能制止他胡作非为,也不汇报,隐瞒真相。其二、供职中书省,杨宪排斥异己,随意栽赃祸害忠良,你没挺身而出。其三、担任丞相十年,没有提拔人才,更没给我推荐英才。其四、生活腐朽,不问世事,凡事都置身事外。说到最后,朱元璋来一句:“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自己反省?该如何反省呢?汪广洋很识趣,便向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子元交代后事,然后自缢而死。客观看待,汪广洋很有能力,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否则朱元璋也不会栽培他,将其誉为张良、诸葛亮。遗憾的是,汪广洋没有资源,他不敢跟杨宪、胡惟庸抗争,又舍不得官职,落得自缢的下场。如果汪广洋识趣,早点辞职回家养老,跟张良一样闭门不出,闲云野鹤,远离朝廷,也能善终。汪广洋死后,汪子持兄弟将他悄悄埋葬,然后前往馆陶县隐居,不问世事,保全族人。2009年,考古队在临清发现了汪广洋墓地,并给予修缮,保护起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史》中的刘伯温有什么功绩?
...是伯爵而已,明朝的诚意伯,年俸240担粮食。刘伯温只是朱元璋的参谋之一,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没有“独特”的妙计,以及影响明朝国祚的策略。刘伯温对明朝的贡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
2023-08-20 16:42:00
朱元璋都说刘伯温是“张良”,为何待遇却是最差的?
洪武三年,征虏大将军徐达率军大破扩廓帖木儿,朱元璋闻讯大喜,颁平定沙漠诏于天下。十一月,徐达率军返回南京,朱元璋随即大封开国功臣,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封伯者两人。封赏诏书
2023-08-30 06:18:00
朱元璋问刘伯温哪三人谁能当宰相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轶事得有好几箩筐,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不过,刘伯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确实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鄱阳湖一战,朱元璋亲上舟船督战,却没想到自己被陈友谅给盯上了
2023-07-29 17:18:00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永无休止,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不仅将“末代丞相”胡惟庸处决,还把“丞相”一职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历史时,
2023-01-02 12:07:00
朱元璋是如何看待刘伯温的
...朝开国功臣之一的诚意伯刘伯温(本名刘基)经常被明太祖朱元璋称呼为“吾之子房”,也就是把他跟西汉开国功臣之一的留侯张良相比。但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真能比得上张良吗?起码,从朱元
2023-05-31 14:47:00
这位奇人能上天遁地料事如神,却死于“一块墓地”
作为一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能力是毋容置疑的,但他跟新登基的农民政权一样,带有封建社会人性的劣根性,即位前什么好听说什么,贫穷的兄弟们都放下锄头跟他干,登基后就必须做一个血洗,除
2023-05-11 11:59:00
刘伯温和李善长谁更得皇上的青睐
朱元璋是明朝的缔造者,众多文人墨客纷纷向他献上忠诚。在朱元璋的麾下,英勇的文人兵士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其中一派为淮西集团,以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首领。李善长曾在朝中做丞相一职。另一
2023-10-17 13:58:00
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为何他喝了几服药死了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参与重要决策。针对当时的形势,刘伯温提出时务十八策,被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当皇帝后,刘伯温又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等。朱元璋曾夸赞刘伯温是
2024-01-31 09:39:00
朱元璋为何要对刘伯温卸磨杀驴
...他也许能力上不比张良和诸葛亮差,但是他偏偏遇到的是朱元璋这样的人,也许前期在朱元璋还很弱小的时候,还能听刘伯温几句话。但随着朱元璋的逐渐强大,刘伯温地位就变的非常尴尬,而且明
2023-05-26 14: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