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05:30:00 来源:戏说三国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相信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张昭这个人,他在孙策平定江东时期就投奔了,后来成为托孤之臣,全力辅佐少主孙权。孙权历来被视为一代英主,虽然功名不急父兄,但是守住了江东六郡的基业。可是随着人们对三国历史的探究,越来越觉得孙权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还获得了“孙十万”、“渣权”等雅号。

究其缘由,多半是东吴历来陆战堪忧,主动进攻总失败,防守反击却全胜,每次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兵出濡须,杀奔合肥,都被打得灰头土脸回来。再加上孙权晚年性情大变,动辄杀戮,害得曾经拯救东吴于为难的陆逊忧愤而死,种种表现,让后人觉得孙权变“渣”了。

其实,早年孙权能坐领江东,成为一世英雄,和张昭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他生于公元前156年,在三国时期,这一代人可谓老资历了。张老师少有才名,徐州牧陶谦召他做官,不去,于是他被抓了起来,后来被名士赵昱救走,辗转南渡来到江东,成了孙策帐下高级幕僚。

孙策少年英雄,时人称为小霸王,开创了江东六郡的基业,但是也结下了不少仇家。正当年少气盛、本该进取之时,某日清早,外出打猎,一个走位不慎,面门中了一箭,身受重伤。

好在还有救,抬回去救活了,医官给止血包扎,叮嘱百日之内必须静养,不能动气。

但是他不,只休养了五六十天,他提出要拆线,看一看自己英俊的面容还在不在。医官苦劝不从。

当他拆线后看到镜中的自己后,痛苦地大叫:“啊!我怎么变得这么丑了!”

他的心碎了。他快不行了。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于是把众官叫来,当众人面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那年四十四岁,他涕泪纵横的在孙策身前宣誓,要把少主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全心辅佐,从此开始了他和熊孩子孙权斗争的一生。

孙权那年十八岁,即位之初,诸事繁杂,孙权表现出了古人的孝悌之义,表示兄长尸骨未寒,没有心情处理。张昭于是开导孩子,身为一个主公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啊,要继承发扬祖宗留下的基业啊,不能因为私情而废公事啊……

张昭以身作则,亲自把孙权扶起来去巡视部队。这么看来孙权还是很好的嘛,张爸爸也很尽职尽责嘛!不过这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时的人都有谥号,有特别功绩的还有庙号。比如晋朝建国后,司马炎封他的爷爷司马懿为高祖,宣皇帝;父亲司马昭封太祖,文皇帝;伯伯司马师封世宗,景皇帝。而他呢,建国后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哥哥孙策,才混个长沙桓王!这其中一定隐藏了什么秘密。

张昭是个很厉害的人,脾气直,性子倔。每次孙权见他,一定要整肃衣冠,摆正姿态的(地)去见他,因为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看见主公什么地方不对就要劝谏,声色俱厉,让人一见就不得不肃然起敬。

孙权年轻时,经常外出狩猎,普通的鹿和兔子之类不刺激,就射老虎玩,老虎好几次爪子都扑倒马鞍子上了。

张爸爸吓坏了,板起脸来怒斥这种疯狂的行为:

你这么做不对的,你这么做欠考虑,如果万一有个好个好歹不怕被耻笑?古时候秦国有个武王举鼎举死了,古时候纣王也经常干这事最后亡国了,这样和他们有什么两样?你这样只是逞匹夫之勇……

孙权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坚决接受批评:对不起啊,这事我欠考虑,年轻您见谅。

张昭非常满意,主公纳谏改过,孺子可教。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后来孙权制作了一辆高级射虎宝车,不设华盖,不带随从,亲自驾驶和猛兽搏斗,以此为乐。

张爸爸老泪纵横:你这孩子咋不听劝呢……

孙权称吴王后,有次在武昌大宴群臣,喝得酩酊大醉,朝文武百官泼水下令说,今晚谁都别走,一定要喝醉喝倒,喝到掉进水里才能罢休!

张昭自己回到马车里,依旧是那一副刚正不阿、严肃威武的脸。

孙权招呼他:张公啊,一起来玩啊~

张昭表示,从前商纣王这么玩的时候,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对。

孙权只好叹气,撤去宴席:算了算了。

后来孙权要设丞相时,大多数人都推举张昭,孙权表示了自己的孝心:当丞相多累啊,事情那么多,我好担心亚父的身体。

于是任命孙邵为丞相,不出两年,孙邵死了,大家又推举张昭,孙权仍然担心张昭太累,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

顾雍这人深得孙权心思。他沉默寡言,不到重要关头不发表意见,每当张昭在前面大发陈辞,说人民税赋太重了啊,军队纪律太松弛了啊,山越那边又要造反了啊,顾雍在其身后一言不发,轮到问他意见,顾雍才出来说:

臣听说的和张公所说一样。

孙权想,宝宝真听话,就是需要这样闷头实干的人才!所以他一干就是19年,76岁寿终正寝。

可是这个张公呢,油盐不进,糟老头子脾气太倔,所以孙权心里很怕他。

后来孙权称帝后,终于逮着机会好好奚落一番张昭:“张公啊,赤壁之战前如果听了您的话,现在估计不知道在哪要饭呢!”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升级。

那是232年,张爷爷77岁了,辽东有个叫公孙渊的家伙叛变魏国,自立为帝,向孙权称臣,请求结盟。孙权想,我刚称帝,受了魏国多少年的气了,可算有能承认我是皇帝的了!这下高兴的,立马就要派两个使臣去辽东结盟。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张爷爷来苦口婆心的劝阻:公孙渊反复无常,他怕魏国打他才求援,要是他又改主意巴结魏国,那我们使臣就回不来了。

孙权表示,朕已经50岁了,朕是个成年人了,朕一定要去。

张爷爷态度非常诚恳:不行,陛下您不能去。

不,朕偏要去。孙权这次生气了,拔出了刀。

张爷爷跪下了:“陛下啊,当年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的名字,把陛下托付给老臣,当年的话现在还回响在耳边嘤嘤嘤……”

孙权也感动了,涕泣横流,把刀扔了也跪下和张爷爷一起哭。

张爷爷心里非常感动,陛下终于听劝了。

孙权擦干了眼泪。

还是派人去了。

托孤大臣张昭没成为丞相,也没想到与孙权斗争一辈子

过了几个月传回来消息,两个使臣被杀,被骗去礼金若干。张昭从此闭门不朝。

皇帝心里闹心啊,但是老头子又不能不管,这可是顾命大臣。于是摆驾张昭府宅。

苦劝无果,张爷爷宁死不出。孙权怒了,你不是不出来吗,那就永远不要出来了。派人把张府的门从外面用土糊了一层。

张昭毫不示弱,也把宅门从里面糊了一层。

孙权大怒,朕不信你不出来,下令放火烧门。张昭宁死不屈,和儿子一起端坐家里,要以身殉道。

孙权无可奈何,这样下去要出事啊,于是又命人扑灭大火,在张府门前罚站了好久,张爷爷才原谅了他,被儿子搀扶着出了门。

236年,八十一岁那年,张昭停止了和熊孩子的斗争,因为他死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创建者曹操、刘备、孙权各有一个老成持重的文官掌舵,为其规划发展路线,治理内政(曹操是魏国奠基人)。其中魏国的是荀彧,蜀国的是诸葛亮,吴国的张昭,在这三人之中
2023-02-04 12:16:00
孙权晚年时,东吴爆发了二宫之争,孙权只得废除太子孙和,立自己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孙权留下了五大顾命大臣来辅佐幼子。但是这五大辅政大臣,都是东吴重臣,却都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趣
2024-05-21 06:52:00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所灭,共传三世四主,历时五十年。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即位,先后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在夷陵之战击败了刘备,巩固了江东。为了夺取统一天下,他开始积极谋划,比如与蜀汉结盟,制定
2023-07-08 21:26:00
东吴背刺蜀汉之后,明明拿下了荆州,为何还是打不过魏国?
...取荆州之前说起。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的位置,其实是从他哥哥孙策那继承来的。在三国时代的几位开创者当中,只有他自己是“继承者”。而孙权从孙策那里继承来的地盘,
2024-02-19 16:00:00
...臣之一,曹丕重用他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老曹家的老对手孙权听到这个任命,却笑了。有人不禁觉得奇怪,孙权笑话人家恐怕没有这个本钱吧,要知道孙权虽然也算是皇帝,但最终还是被曹魏给灭了
2022-12-20 15:03:00
三国时期的诸葛恪,为什么被称为托孤大臣?
...200年),诸葛瑾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所以进入江东。经过孙权姐夫弘咨的推荐,诸葛瑾效力于孙吴。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诸葛瑾
2023-08-31 19:59:00
孙权一生错过5位人才,他们分别是谁?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后,孙权开始执掌江东。他开招贤馆,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如诸葛瑾、鲁肃、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都被孙权招揽到麾下的。孙权正是靠着这些文武大臣,才在
2022-12-23 13:21:00
...瓜自给自足,在晚间则努力研习书籍。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步骘入仕孙权。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辟命步骘为车骑将
2024-06-04 11:02:00
...了来自君主的信任与器重,像三国时期东吴的朱据在迎娶孙权之女后就甚至一度官居丞相,极为位高权重。然而,和在他之前东吴的另一位丞相陆逊一样,朱据也因为卷入宫廷斗争而没能得到善终,
2024-05-11 14: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