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的暴雨导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县级市)多地遭遇洪水侵袭,当地浛洸镇也是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下辖的多个村子被淹,积水严重。其中浛洸镇三村村的大多数村民以养蚕为业,洪水虽然退去却给村民们留下了满地狼藉,养蚕户损失惨重。2024年4月23日,英德当地中雨,大皖新闻记者冒雨赶赴三村村探访了多户养蚕户,受洪水影响,三山村附近一处万亩桑田也被水淹没。
图为当地被淹的万亩桑田
现场
洪水过后三村村一片狼藉,蚕房臭味扑鼻
走在前往三村村的358国道上,路两边充斥着被洪水冲上公路的树枝和杂草,在三村村,村中的毛竹也都东倒西歪,空气中也不断散发着腥臭味。
图为三村村的毛竹东倒西歪。
4月23日上午10点多,大皖新闻记者抵达英德市浛洸镇三村村朱先生家,此时正下着小雨,朱先生住在村口,此时他正和隔壁的二婶将洪水席卷进家中的垃圾清理在院子里,院子里还放着一艘救生艇,“(发洪水)已经习惯了,年年有,路一淹走不了就自己准备了一个。”
图为朱先生家院子里放的救生艇。
走进一楼屋内,除了无法搬动的大件家具外,其余用品已全部搬到了一楼的夹层和二楼屋顶。朱先生告诉记者,一楼偏室的两间屋子是其二婶养蚕的蚕室,被水淹过后目前还没有来得及清理,而浸泡后的桑树枝和死掉的蚕虫已经开始发酵,一股股恶臭从昏暗的屋内散发出来,看着地上成片成片即将吐丝的蚕,朱先生的眼中满是无奈。
图为朱先生二婶家的蚕室
上楼时,朱先生向记者指出了最高水位时所留下的痕迹,“差不多有两米五到三米地高度了,不过这还不是洪水最大的一次。走出昏暗的楼梯,二楼的平台显得格外拥挤,平台上摆满了桌椅板凳、鸡笼、各种用塑料皮包裹着的家具和转移出来的一小部分蚕茧,洪水侵袭过后他的母亲和妹妹晚上便在这里休息。
跟着朱先生进到村子里后,村民家中的水已经基本排尽,大都在清理着家中的卫生,或是用水将家具上附着的淤泥冲刷干净。记者注意到,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养蚕,而家中闲置的房间或是老屋子便被村民当作蚕房利用起来。
图为朱先生家二楼平台
万亩桑田被水淹,最快要两个月才能长回来
根据去年的公开报道显示,浛洸镇蚕桑产业范围广、规范大。镇南村、三村村、鱼水村、五星村等北部村庄蚕桑产业集聚,从事种桑养蚕人员2万多人,桑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跟随朱先生来到位于鱼水村的一片桑树地,这里距朱先生的蚕房大约4公里的距离。“你看这些水塘本来都是桑树地,现在还有很多水没有排出去。”朱先生介绍,这块桑田大概有一万多亩面积,周边养蚕村民的桑树地都在这。
朝着朱先生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越靠近连江边的桑树地地势越低,此刻仍然存有大量涌进的河水,在水面中间依稀能看到一些冒出水面的桑树。而地势较高一侧的桑树地里,成片成片的桑树伏倒在地。“蚕死了还可以再买苗,可是桑树被泡损失就更大。”朱先生表示,水泡过后得把地面上的枝子全剪掉,等桑叶重新长出来得两个月,还得是不再发洪水,不然还得等。“而没了桑叶,就等于要停产,今年的洪水来得格外早,往年都是五六月份才发洪水,可以产个几茬蚕茧,”现在第一批蚕茧还没卖出去就全被水给淹了。“
图为当地被淹的万亩桑田
受灾
涨水致9张蚕几乎全被淹,损失约5万元
朱先生和家人没想到此次涨水会涨得这么快,20日晚上,朱先生和妹妹还在一处瓦房的蚕室喂蚕,“当时我们都没想到蚕室会被淹。”洪水发生时,朱先生家一共养了9张蚕(当地1张蚕收获蚕茧约200斤),洪水导致朱先生家9张蚕几乎全被淹,只有很小一部分转移,损失约5万元。此外,朱先生家租种的50多亩桑树,有二三十亩桑树都被淹了。
朱先生和家人靠养蚕为生,家住在三村村口的一栋二层自建房,自建房内住了两户人,隔壁家住的是朱先生的二婶陈阿姨,此次洪灾致使朱先生家一楼被淹了将近3米。
从洪水中抢回来的蚕茧摆放在二楼平台架子上,蚕结茧在塑料蚕网上,朱先生的母亲王阿姨和妹妹小朱女士正在摘蚕茧。60岁的王阿姨介绍,这是自家今年以来第一批蚕,“4月3号来的,20天成茧,这个蚕本来昨天可以摘的,因为洪水,今天才摘。”洪水前,蚕能卖到25元/斤,但是现在淹水了,刚才问了蚕茧收购人,淹水蚕卖17元/斤,“但是卖时,会不会跌价,值不值17元/斤还不知道。”
图为朱先生的妈妈和妹妹正在摘蚕茧
图为朱先生家的瓦房内的蚕室被水淹,朱先生充满心酸
一家十几口人,经济来源全靠养蚕
朱先生养蚕的蚕室是一栋数间的瓦房蚕室,和一处约150平方的铁皮棚蚕室,目前转移到住处的蚕茧,是洪水发生后,朱先生从铁皮棚蚕室转移到住处楼上的小部分,“21号水淹最大的时候,我赶紧用橡皮船转移了一部分蚕茧到这里(住处楼上),不然这点蚕茧都没有了。”而没被转移的蚕被洪水淹没已经出现异味发臭,“其他绝大部分(蚕)都被洪水淹了,被淹的蚕网上爬了很多蚂蚁,也不能要了,无法再使用了。”直到22日晚上,朱先生家积水差不多退完。
图为朱先生和妹妹站在瓦房蚕室外难掩悲伤
三村村很多住户养蚕,居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也靠养蚕。1995年前后,朱先生家开始养蚕。如今,朱先生一家十几口人,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养蚕,朱先生和母亲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7点喂完蚕后,去桑田割桑叶喂蚕,忙到晚上10点、11点睡觉。“我家十几口人吃饭靠养蚕,我儿子和女儿家里一共6个小孩,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奶奶80多岁了,我老公负责送6个小孩读书。”朱先生的母亲——60岁的王阿姨说。
图为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朱先生家的铁皮棚蚕室
当地洪水较为常见,今年强降雨提前一个多月
谈及此次洪灾,王阿姨表示当地洪水也较为常见,几乎每年都会有小洪水,但淹没村庄和洪水淹没室内的情况并不多见。
朱先生记得,当地4月18日凌晨开始下暴雨,阴雨天气一直持续到23日,英德市下了很大的雨。“21日晚上我家住处水涨上来了,有2.5到3米高。”朱先生介绍,当地每年这样大的雨在端午节前后开始下,被称为“龙舟雨”,但此次当地的强降雨来得格外早,“今年提前了一个多月。”
图为浛洸镇三村村居民在清理被水淹的蚕室
被水淹前蚕已吐丝待售,养蚕户清理蚕房
上午11时47分,在朱先生和妹妹小朱女士的带领下,大皖新闻记者前往距离他们住处约1公里处的三村村养蚕的瓦房蚕室,瓦房冬暖夏凉,适合养蚕。但现在朱先生的蚕被水淹浸泡在水里,已经发臭。
在朱先生家瓦房蚕附近,邻居朱国辉和母亲邹细英正在清理蚕室,把水淹浸泡发臭的蚕尸和桑树树枝,清运到一辆电动三轮车上,“拿到桑田里当肥料,再不清理的话,整个村子都会变得很臭,要抓紧清理掉。”朱国辉家租了10亩地种桑叶养蚕,加上自家的8亩地,朱国辉家一共种了18亩地长桑叶养蚕,充当蚕室的3间瓦房则是借用叔叔家的,一共养了3张蚕,一张蚕能产200斤蚕茧。
风调雨顺的话,从4月到11月,朱国辉家每个月可以卖2次蚕,8个月可以卖约40多张蚕,每张蚕收蚕茧约200斤,每斤蚕茧市场上收购价在23.5元,“这是保守的算40多张,天气好的时候多进一些蚕,天气差的时候少进一些蚕,有时我的三间蚕室可以放5张蚕。”朱国辉说。而此次被淹的蚕是今年朱国辉进的第一批蚕,4月21日凌晨4点多,朱国辉养蚕的蚕房进水被淹,“水深约有1.5米,淹了1天多,4月22日下午开始退水。”被水淹前,朱国辉家的蚕已经吐丝了,“淹了水,蚕虫死了就不吐丝了,若不是这场洪水,我家蚕茧还差三天就可以销售了,现在三张蚕都被水淹了,损失1万多元。”朱国辉愁苦地说。
图为位于浛洸镇三村村的一处蚕茧收购站
图为朱国辉和母亲站在被水淹的蚕室前
温情
与母亲失联一天一夜,三个女儿赶回村看望
4月23日下午2点钟,大皖新闻记者在英德市浛洸镇三村村走访时,看到村民陈阿姨家门前放着蚕茧,陈阿姨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她养了一张蚕,一张蚕可以收200斤蚕茧,“被水淹了130斤,卖了70斤,17.5元/斤,卖的钱连请人养蚕采桑叶的人工费都不够。”陈阿姨摇着头无奈地说。
图为陈阿姨家门前摆放的塑料蚕网
不过令陈阿姨感到暖心的是,4月23日上午,她的三个女儿相约回老家看望陈阿姨,大女儿从东莞、二女儿从浛洸镇附近其他村、小女儿从英德市区,都纷纷赶回家看望她,并送来面包、食物和瓶装的饮用水,“我们和妈妈失联一天一夜,很担心她,昨天下午才退的水,水退后,我们今天上午赶回来的。”大女儿李女士说。
原来陈阿姨的丈夫李大叔生病在浛洸镇上的医院住院,病情尚未康复,家中只有陈阿姨在家,由于此次发大水,三村村被淹,陈阿姨家积水有1.5米深,村子里没有电也没有信号,家里断水、水井也不能用,三个女儿联系不上陈阿姨,感到很担忧。“水退了,三个女儿今日上午就赶回家,水不退她们想回来也回不来。”陈阿姨感慨地说。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许佳 摄影报道
编辑 张大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