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机器人当上“蚕娘”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12 04: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养蚕不用桑叶,改用喂食饲料;蚕宝宝住上“公寓楼”,室内温度、湿度均可调节

机器人当上“蚕娘”

本报记者 黄仕强

《工人日报》(2023年09月12日 06版)

阅读提示

在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家蚕的“粮食”不再是桑叶,而是经过科学配比而成的颗粒、糕状“营养餐”。昔日一个普通的山村不但成为全国现代蚕业农场的样板,更探索出了桑蚕产业发展的“新丝路”。

在干净整洁的蚕房里,胖乎乎的蚕宝宝被置于饲养盘中,食物从传统的桑叶变成了“营养餐”,“蚕娘”也变成了各种智能化设备……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永川区仙龙镇的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在这里,传统蚕桑产业正“破茧重生”。

该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扎根农村且科技含量十足的养蚕基地,智能化养蚕在这里变成了现实:1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养1万头蚕,4000平方米蚕房满负荷生产后,年产茧40吨,且只需要10个左右的技术工人操控设备就能完成生产任务,还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实现全年无间断养蚕,现代化的蚕房让传统桑蚕业走出了“新丝路”。

通过无人设备投喂

过去,农家妇女采桑养蚕,被称为“蚕娘”。在永川区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除了管理岗位和设备操控岗位由具体工人负责,“蚕娘”的工作几乎都交给了机器人。

据了解,该基地是永川区与西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打造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包含3000平方米的家蚕智能养殖基地、700余亩新型桑园、300平方米蚕基药业实验基地和50亩科普示范基地,是一个集转化、生产、教育、科普、观光旅游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智慧蚕桑产业园。

“传统的农户养蚕模式,一张蚕需要50多个蚕簸,农户投放桑叶需要弯腰上万次,将蚕簸端进端出,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该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养蚕是个不折不扣的体力活,而基地采用现代科技实现了工厂化养蚕,让蚕农告别了苦与累。

该工作人员说,养殖基地分为小蚕共育室、大蚕饲养室、饲料加工室等多个专用房间。每个房间均实行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工人只需轻松操控仪器就能达到高产质优的效果。

在这里,蚕宝宝生活的房间要求是无菌环境。

记者来到蚕宝宝居住的“公寓楼”,隔着透明的玻璃可以看到,堆垛整齐的塑料筐整齐排列在蚕房内,室内还配备了空调和通风设备,可以把温度、湿度设置在适合家蚕生长的恒温范围内。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关望说,这里的蚕房被打造成10万级无菌恒温恒压控湿空间,到了喂食时间,自动导引运输小车便将一摞摞放置蚕宝宝的饲养盘运送到自动投喂系统,再通过无人设备投喂,每台无人投喂机可同时投喂2万只蚕。

蚕宝宝吃上“营养餐”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蚕桑产业至今仍是一些地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在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家蚕的“粮食”不再是桑叶,而是经过科学配比而成的颗粒、糕状“营养餐”。

据介绍,这种颗粒、糕状饲料是由桑叶粉、玉米、豆粕等原料按比例加工制造,同时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再经机器碾压成型,营养成分更高,家蚕也更喜欢吃。

“这就是蚕宝宝的‘营养餐’。”该基地的一名负责人指着外表如“泥土”一样的饲料说,基地的饲料加工房内分门别类装着豆粕、玉米、干桑叶等原料,经过机器加工后,用管道连通到自动投喂系统,整个饲料加工过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在原料生产环节,该基地建立了新型桑园,桑园内种植了专用桑树品种,每年可收割多茬,同时研发了专门的拖拉机收割桑叶,不再经由工人一片片采摘,桑枝、桑叶经过机器粉碎碾压后最终变成了“营养餐”的原料。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常规的采叶喂蚕,桑枝多被浪费了。如今,有了智能化、机械化的加持,桑枝在被粉碎后也能得到合理利用。

“跟传统家蚕养殖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我们是用人工饲料养蚕,这样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沈关望表示,现在用人工饲料养殖可以把饲养盘垒成多层,场地利用率可提高4到5倍,恒温恒湿的厂房每年可以养蚕20批次,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厂房每平方米的利用率提高了20倍左右。

传统桑蚕业走出“新丝路”

如今,随着现代蚕桑产业仙龙基地的投产,数百亩的桑田延绵,养蚕工厂拔地而起。昔日一个普通的山村不但成为全国现代蚕业农场的样板,更探索出了桑蚕产业发展的“新丝路”。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已构建了从饲料到养蚕,再到蚕茧的利用和深加工完整的桑蚕产业链,涉及农业、工业、美妆、医药等多个领域。相关数据显示,5年内,该基地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

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表示,目前,基地主要生产的药用僵蚕是100多种药物的原材料,年产量达100吨,产值近2000万元。基地同时生产出了功能性蚕丝骨钉、骨修复蚕丝支架、蚕丝功能性敷料、蚕丝功能蛋白等高附加值生物医药制品,传统栽桑养蚕产业正阔步迈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

此外,该基地还开发了世界首个天然蚕丝丝胶粉生产工艺,并在重庆永川高新区软件园建立世界上首个天然蚕丝丝胶粉的生产线,生产产品为国内外一线美容化妆品牌提供原材料。

重庆永川区新城建设党工委委员、区新城建管委副主任汪丹表示,目前永川区蚕桑产业完成了600亩的草本桑园建设,实现了全机械化采收。同时,通过建设蚕桑科普基地,吸引了大批来参观、学习、旅游的人群,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今年3月28日,重庆市举行了茧丝绸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提出在2025年底前发展4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产桑园。该基地下一步也将拓展2万亩蚕桑基地,1个蚕桑饲料加工基地,1个科普实训教育基地,引领全国蚕桑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羊镇蚕桑产业织就致富“丝”路
...的两辆小汽车,这是他家养蚕16年的“胜利果实”。在用机器将桑叶切碎后,一顿属于蚕宝宝 的新鲜可口的午餐就准备好了。“我家这一季养着7张蚕种,再过几天就能卖啦,按照目前的蚕价,
2024-05-09 01:35:00
...公司的厂房里,烘干、选茧、煮茧、缫丝……工人们站在机器前,或操作机器,或挑选蚕茧,动作娴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缫丝机,从茧子上抽丝到成为丝线可全自动生产,这款机器可以自
2023-07-25 05:56:00
百年老产业 奔向千亿新丝路
...多,味道很清甜。”4月22日,在江津区贾嗣镇五福村果桑基地,一群网红主播正在卖力工作。“期待网红主播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游客。”村民张良明对今年的桑葚采摘旅游文化节寄予厚望。去年
2023-05-03 05:06:00
(乡村行·看振兴)勤“茧”致富 江西修水乡村振兴有“丝”路
...蚕桑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修水县围绕桑园基地建设标准化、小蚕饲养工厂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种养分离专业化、茧丝产品优质化“五化”理念,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蚕桑产业已
2024-06-13 21:32:00
桑叶铺起绿色致富路
...更多群众增收的蚕桑产业。村“两委”着力推进小蚕共育基地选址、农户动员引导、土地流转、项目申报等工作,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迅速推动蚕桑产业在吕良村快速落地见效。目前,
2023-11-03 10:28:00
安徽岳西:工厂化养蚕,传统蚕桑产业“破茧化蝶”
...生产效率低。近日,记者在岳西县来榜镇关河村智慧养蚕基地看到,宽敞明亮的养蚕工厂里,两三个工人正利用机械化养蚕设备进行小蚕共育。工厂化养蚕,正在取代传统的养蚕方式。“这个工厂化
2024-05-14 08:04:00
苏州吴江:复兴桑基鱼塘重现江南水乡风韵
...里建起了现代化蚕桑综合示范基地,桑园采来的桑叶通过机器自动喂给,养蚕变得更加智慧高效,蚕农也轻松了不少。80多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庙头村西边四五公里的七都镇开弦弓村考察蚕丝
2024-04-08 00:21:00
四川高县:蚕桑产业蓄势“化蝶” “绿叶银丝”织就致富路
...心供图宜宾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县有桑园23.5万亩,种植面积居四川省第一。近年来,该县围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传统蚕
2023-06-14 14:31:00
经“桑”有道 资阳乐至县东山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桑树2万余亩,新建四川红旗丝绸、桑都科技等蚕桑产业基地5个,家庭农场24个,养蚕户年均收入超9万元。“在产品方面,我们大力发展桑枝菌、桑叶猪、桑叶鸡等农副产品,开发桑葚酒、桑
2024-09-23 17:3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