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夺荆州之仇,起兵四万大举进攻东吴,随后蛮族首领沙摩柯等人加入,兵力达到5万人,大有一举灭吴之威。
前期刘备势如破竹,先后击败李异和刘阿,占领了秭归地区。东吴无比震动,于是起全国的机动兵力大概5万人与刘备大战,任陆逊为大都督,双方在夷陵地区展开了生死搏斗。
一、夷陵之战其实很普通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夷陵之战打得很诡异,打的让人惋惜......
首先,夷陵之战双方的统帅。
一个是所谓的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如同当年的赵括一般被给予了东吴君臣的所有期望。另一个则是蜀汉的最高领袖刘备,自己亲自上场大战。
东吴方面似乎显得有些仓促,让一个后辈小子统兵,很难不让人想到当年的赵括惨剧。但刘备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协调各方的君主居然亲自出战,这也让人有些担忧蜀汉统帅的单薄。
其次,整场战斗的怪异。
从目前不多的史料来看,刘备打陆逊,前期根本是压着打。东吴的士兵根本打不过刘备的百战老兵,几次被打的死去活来,同等的兵力一下被刘备打的抬不起头来。
后来还是陆逊耍“阴招”,将特别得人心的孙桓抛出来吸引刘备火力,而且还不去救援他,任由他消耗刘备的锐气。
不得不说,孙桓的确是被低估的悍将,被刘备反复“搓揉”,居然没有被打垮。
而陆逊则等刘备士气稍弱,恰逢天气变化,想要借此寻找突破口反击刘备,结果首战再次受挫,证明刘备士兵的战斗意志不凡。
可在受挫后,陆逊依旧沉着冷静,并从中找到了破绽,借着天气放火火烧刘备军营,最终在刘备军连战锐气受挫后,在一场大火的裹挟下全军大败。
这场战斗根本没有所谓的太多智谋,就是单纯的硬碰硬打不过,属实菜鸡互啄——陆逊只想阴招消耗了对方的锐气,最终莫名其妙的借着一场火势挫败了刘备。
而且整场大战,蜀汉方面根本没有什么担当门面的大将,只有将军冯习担任门面人物。本来想要伏击陆逊,结果对方坚守不出,冯习就没有了任何办法,就这么干等着,最后被对方反杀。
显然,整场战斗东吴一方的表现固然不太好,没有什么太多出彩的地方。但刘备一方的问题更大,存在着严重缺大将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讲,统兵将领根本不懂得变通,这才导致了这场大战的失败。
二、张飞勇猛状态不能被忽视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如果当初张飞没有被杀,他在夷陵战场是否能够改变这一悲剧?起初听这个结论,大家可能会觉得好笑......
原因很简单,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我们只记住了张飞是一个万人敌,但却完全感受不到他统兵大将的能力。
而且他的死也纯粹是因为鲁莽而导致的行为,这样一个人物绝不可能表现的比刘备更好。他出现在战场有什么用呢?
然而,结合史料可知张飞这个人还真有扭转乾坤之能,因为他有三大“特色”,或许还真能弥补刘备在夷陵战场上的不足。
其一,勇猛。
在《三国志》平话中有一个精彩场面,张飞为刘备断后,率领二十骑兵一字排开扼住当阳长阪。当时曹操30万大军赶到,来势汹汹,但张飞却毫不畏惧。
他大声吼道: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结果曹操30万大军被张飞吓到,硬生生的退兵了。这一幕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真实演绎了单枪匹马退数十万大军的奇闻。
当然,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夸张,《三国志》正史记载,曹操进入荆州后,刘备仓皇逃跑,曹操一路追杀到当阳之长阪,张飞在危难之际率领二十骑兵断后。
为了阻断曹操,张飞据水断桥,然后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
因为张飞斩断了桥梁,曹操的部队多为骑兵没有船舟,再加上张飞勇猛异常,史书明确记载过:敌皆无敢进者,使得刘备得以幸免。
从这一段能看出:张飞的确勇猛过人。
毕竟面对曹操的数万大军,连刘备主力都只能仓皇逃跑,但张飞却敢于挺身而出与之对决。虽然没有演义中那么夸张,但也的确塑造了一个猛将形象。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军队中,士兵与最高领导者隔着好几层。
或许他们并不知晓诸葛亮、关羽有多么牛,他们只知道从只言片语的闲聊中统帅到底打过哪些胜仗,自己跟着他有没有赢的机会,能不能活下来?
恰好,像张飞这样的一人阻断数万大军的故事,最有传奇性,也具备传播性,士兵很容易对其口耳相传,并且容易在无法见到其本人的情况下,在心中对他塑造起神圣、伟大的形象。
这在战斗时,也容易形成正反馈,也就是所谓的:张飞军中威望颇高云云,张飞部队士气高涨不退,善打硬仗云云。
在夷陵大战中,东吴和蜀汉两边拼士气,刘备一方很明显,虽然士气不错,但在一场大火之下很快崩溃了。
假如张飞在那里,凭借陈寿对张飞的至高评价“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在最关键的时刻,士兵指不定会愿意跟着张飞再奋战到最后一口气,也许陆逊的士气打击策略不会成功。
这就如同张飞的兄长关羽一样,面对袁绍的优势兵力,关羽直接万军从中取敌首级,直接创造传奇,打掉了敌军的士气。
个人以为,按照张飞这么个性子,再加上陈寿对其的评价,他指不定还真能在危难之中发起反击,重新凝聚军心,避免全军崩溃的危险。
至少在士气这块,他比“百战老兵”刘备要有作用的多。
三、身为情绪控制大师被误会
其二,知进退,情绪控制得当。在《三国演义》里,张飞被描绘成一个暴脾气难以控制情绪的人,所以,我们总是会想到张飞鞭打士兵,最终导致自身死亡。
其实,历史上的张飞恰巧有处记载证明他是一个很能控制情绪的人,拉得下脸来,这处记载就是义释严颜。
正如《三国志》记载,张飞大破巴郡太守严颜,并将其俘虏。张飞怒斥严颜,为何要死战到底不投降?严颜大骂张飞,说他是残暴的入侵者,益州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张飞被戳到了肺管子里,于是要求左右立刻把他拉下去砍头。结果严颜却面不改色的讽刺张飞:砍头就砍头,何必如此失态?
张飞先被人戳了肺管子,之后又被人讽刺怒火上头的失态,这要一般人肯定恼羞成怒,把对方给砍了。但他却克制了自己的火气,居然没有任何转折,突然就是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一段在史料记载中显得很突兀,但结合《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来看,那简直是骇人听闻了。
回顾整个三国历史,除了诸葛亮等少数几人以外,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在恼羞成怒之下,很难保持理智。
但张飞这么一个毫无理智的人,居然连转折都没有,很快克制的情绪,并且尊对方为上宾,这简直是三国罕见的“情绪控制大师”,看得上是难得理智。
结合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刘备怒气上头,满脑子都是报仇,期间黄权和赵云多次劝诫,结果刘备一意孤行。
正如《三国》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莫非朕不知兵?完全被怒火和冲动控制的情绪。
假如让张飞上,张飞的情绪控制明显会比刘备更好,至少听到黄权的劝阻时他会听得进去,在后来的大战中也不会一意孤行,会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来战斗,而不是将整场战斗演变成士气大比拼。
当然,即使这一点张飞也不怕。
四、才能与关羽同样耀眼
其三,张飞的才干。也许是因为关羽的光芒太甚,所以虽然曾有明确记载,张飞和关羽是万人之敌,而人们往往忽略张飞的才干,其实并不逊色于关羽。
史书有两处明确记载,证明了张飞的才干非常强,至少是不逊色于关羽的。关羽在历史上的特长就是战场多变有能力,治理地方内外兼修,能够独当一面。恰好张飞也做到了。
根据《三国志》和《华阳国志》记载,在当初的汉中大战中,张飞曾与曹魏大将张郃大战。
史载,张飞和张郃为了抢夺巴西的百姓,双方对峙50余日,未分胜负。当时张飞手上只有新兵万余人,但依旧能和对方的百战精兵打个平手。
而且在对峙50余日后,张飞居然通过和部下下棋的办法找到妙招,随后找当地老百姓引路,让一支精兵去抄小路偷袭张郃,自己假装每天喝酒不管事,引诱魏军来偷袭。
结果一代名将张郃还真的中计了,主动出击张飞,张飞当即酒醒率主力与对方正面交战,然后后方的偷袭部队如神兵天降般出现,两面夹击下张郃崩溃,张飞保住了阆中地区。
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出,张飞非常厉害,手上只有万余新兵就能和拥有百战精兵的张郃坚持50天,而且还能够使用计谋反杀对方,这样的实力其实与关羽比起来也差不多,绝对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蜀汉超级上将。
除此以外,在张飞统治阆中地区时,在整整7年的时间里,他把当地管理的非常好。
他当时把刘备给他的赏赐和家产全部都用于修筑当地的汉城和水利,并且当地百姓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当地百姓对其刮目相看。
另外根据遗址考古可知,张飞大大促进了阆中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当地百姓对其多有称赞。因此,张飞也得了个“虎臣良牧”的美名。
毫无疑问,张飞是蜀汉政权中不逊色于关羽的良将,打仗有计谋、有章法,在管理地方方面又非常突出,这样的人物若是在夷陵大战中,绝不会像大哥刘备这般激进,能够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特长不正是两军对决找不到变数的时候能够创造变数的猛人吗?相比较于夷陵大战中毫无变通逻辑的冯习和刘备,张飞简直太适合夷陵战场了。总结
综上所述,张飞不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那样的无脑战将,而是一个有勇气容易在军中树立典型和士气,并且有计谋会打仗能治理内政的强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担得起陈寿“万人敌”的称号,才能在夷陵大战中扭转乾坤。只是可惜这样的某人却在开战之初就死了,真可谓天灭蜀汉政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