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5年7月,杨晓马上大学毕业,周末,她和同学约好了去市中心的商厦发传单。
太阳毒辣,杨晓套着毛绒外套汗流浃背,嗓子渴得直冒烟,母亲忽然打过来电话。
“闺女,工作找得怎么样?”
“家里出什么事了吗?”杨晓手心里全都是汗。
“没……一切都好,你不用惦记,你大哥说下午给你打过去二千块钱,马上就不能住宿舍了,先租套房,别住地下室,通风不好又潮湿,你二哥也工作了,今年收成好,菜卖得贵,我和你爸商量好了,种两亩西瓜。”
母亲挂了电话,杨晓的心却格外沉重。
哪家的爸妈不盼着自己闺女回到自己身边?可从她上了大学起,家里人却都让她留在南方。
全家5口人就她一个大学生,还是大城市机会多,你是女孩子,找个好对象稳定了,人生就不一样了。
家人越这样说,杨晓的压力越大。
父母都是农民,供养他们兄妹三人有多难她心知肚明,种地卖菜,农闲打零工,一年到头攒的钱都给他们仨交了学费,有时候不够,父母还得去借钱。
俩哥哥学习一般,读完高中就工作了,大哥做过小买卖,跟着包工队干过活,买卖不赚钱,包工队黄了,几年的工资拖欠到现在。
二哥学乖了去县城的饭馆打杂,从打扫卫生到现在配菜,一个月2000,还得租房,吃饭,他一个月给家里一千。
加上父母种地赚的钱,勉强能维持杨晓在广州的生活开支。
其实从大三起,她就开始打工了,除了春节回家,寒暑假都在打零工。
她想自己节省一点,再多赚点,就能少跟家里要点钱。
老家的六间平房还是他们小时候盖的,普通的砖瓦房。虽说谈不上破旧,可跟村里别人家翻盖的二层小洋楼比,还是太寒酸了。
河北农村彩礼都是三万起步,基本要求也得村里有房,大哥24,二哥23,都到了说亲的年纪。
母亲到处托人,可媒人都绕着他们家走。
没房,没车,没存款,还有个在广州读大学的小姑子要供,这样的家庭想说媳妇,简直天方夜谭。
杨晓的成绩,考研很有希望,可她放弃了,她答应母亲留在广州找工作,不是为了好生活,而是为了赚钱。
有的同学父母已经安排了工作就等着回家上班,还有的同学出去租房,苦读奋战考研,杨晓已经到处递学历打零工了。
二哥寄给她的钱,被她退了回去。
她大学学的财务,本可以应聘去大公司做办公室,可她选择了做销售。
跑业务辛苦,但是提成高,苦点累点她不害怕,只要能赚得多,她不怕累。
爸妈和她说,家里攒了钱,备下砖了,其余的再慢慢攒,让她不要着急,塌心工作。
可她着急。她希望父母能过上好日子,俩哥哥尽早结婚。
她从不羡慕独生子的同学,相反,她很庆幸自己有个幸福的大家庭。
日子虽然清贫,父母慈爱,俩哥哥贴心,他们从不因为自己是女孩就忽略对她的培养,相反,所有人都支持她考大学,去大城市读书。
大哥憨厚,少言寡语,他不会说漂亮话,可她每次回家,大哥总骑着自行车去车站等她。
然后,一口气俩小时载着她回村。
二哥性子跳脱,小时候他最崇拜杨过,天天嚷着要行侠仗义,当个大侠,还得娶个和李若彤一样漂亮的姑姑当媳妇。
二哥长得帅气,打小就有女孩子缘,可现在却挤在小饭馆的后厨切菜,颠勺,一身油烟味。
在杨晓回忆里,爸妈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农忙下地,种菜,顶着大日头不歇脚的忙,空一点时间了,老爸还得去城里打小工,母亲则去附近的果园打工,一天30,50,从天蒙蒙亮一直干到黑的看不见才回家。
二哥手巧,都是他做饭,大哥负责喂鸡,打扫院子,小时候养养猪,大哥放了学就去打猪草,后来村里卫生管理不让养了,大哥就去附近的砖厂干活,周六周日一干就是一天,每天30块钱。
“农村人就是干活的命,力气用不完,闲着浑身不得劲。”
这是老爸挂在嘴边的话。
“闺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进了城,就能过上好日子,你别担心我们,有你俩哥呢!”
母亲这几句话,唠叨了好些年,每个字她都背过了,可每每听到,杨晓还是鼻子发酸,胸口却温暖异常。
人只要有盼头,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杨晓记着老爸说过的话,玩命的工作,她不计较,肯吃苦,再苦再累也不吭一声,天天大街小巷的推销产品。
她应聘的中粮集团,对接各大超市,个人门帘,别人每天跑几个小时就累得走不动了,她天天十几个小时不住脚的走。
三个月,皮鞋都被她穿烂了,整个人晒的黑炭一样,一张年轻的俏脸,除了牙齿白,哪儿哪儿都黢黑。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她用了6个月就成了销冠,老总亲自表彰了她,奖励了她二万奖金,加上每个月工资和她节省下来的钱,留了一个月生活费,其余一共6万七,她都寄回了家。
收到钱,一家四口没有狂喜,立马给杨晓打过来电话。
深夜十点,杨晓坐在路边摊吃面,父亲的声音充满了严厉,母亲却在默默抽泣。
俩哥哥语气焦急,“妹子,我俩现在都赚钱,家里盖房攒几年就够,你不能为了赚钱干……不好的工作啊,你是女孩!”
“小妹,要不你回老家吧!二哥养你!”
大哥吞吞吐吐,二哥语速飞快,老爸说不出话,急得一个劲儿砸桌面,母亲小声抽泣。
杨晓明白了,哭笑不得,赶紧和家里人解释,都是她打工辛辛苦苦赚的,每一笔钱都凝结着她的汗水和辛劳。
电话那边,仨男人明显松了口气,老妈却哭得更厉害了。
“家里不用你操心啊!有我们呢,你俩哥,真不用你管,你一个女孩,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别给家邮钱了,真够了!”
大哥老爸就会说一句,你听话,二哥忽然开口,“妹子,你胃不好,按时吃饭,别太节省。”
杨晓的胸口酸涩,仿佛有千万匹骏马在里面奔腾,她强忍着泪水挂了电话,眼泪哗啦啦淌了满脸。
摆面摊的老板娘就在不远,听得真切,切了一小盘卤菜外加两个卤蛋,走过来轻轻放在桌面上。
杨晓诧异得抬起头,“阿姨,我没点。”
“阿姨请你吃,不用给钱,以后常来。”老板娘笑的慈爱,眼神特别特别像妈妈。
杨晓埋着头吃着面,心口说不出的暖和。
她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接下来的三年,杨晓,俩哥哥都在努力的奋斗,父母更是节省到了极致,一分一厘的计算着过日子。
19年底,家里终于盖上了房。
一套小一点的爸妈住,两套挨着的二层小洋楼,大哥一套,二哥一套。
二哥还是能干些,自己贷款买了辆小面包车,跑起了菜鸟驿站快递的活。
而且还找到了女朋友,性格开朗的邻村姑娘,体型微胖,模样也一般,和他以前梦想的姑姑差了十万八千里。
杨晓纳闷二哥咋转了性,一打听才知道女方相中了二哥,不要彩礼还倒贴嫁妆。
二哥说,梦想不能当真,媳妇就得找胖的,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过日子还得实际些。
杨晓竖起大拇指,跳脱的二哥也成熟了。
二哥自己解决了婚事可他不结婚,非等着大哥,他说没有长兄没结婚,弟弟就先娶妻生子的。
大哥涨红了脸,主动到处相亲。
几经波折,最终订了一户人家,女方家庭条件一般,但姑娘挺温柔,能干,对所有人都很和善,真有当大嫂的样子。
大哥结婚半年,二哥也结了婚。
不出两年,俩嫂子一人添了一个胖娃娃。
可把爸妈乐坏了,现在老妈早就不打小工了,天天搁家洗衣做饭,看俩大孙子,天天乐的抬头纹都舒展开了,看着比以前还年轻呢!
大哥结婚,杨晓给了三万,二哥结婚也三万,俩侄子出生一人又给了一万。
俩哥哥几番推辞,杨晓很坚持。
小时候啥好吃好喝好玩俩哥哥都紧着她,不让她下地不让她干粗活,还上班供她读书上大学。
这份情她记着呢,现在她条件好了,帮衬俩哥哥,体谅父母应该应分。
一家人谈不上谁吃亏谁占便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俩嫂子也都通情达理,不仅孝顺父母,彼此之间也都相处的和亲姐妹一样和睦。
村里人谁不羡慕?老爸老妈现在走路都带着风。
逢人就说自己命好。闺女是贴心小棉袄,俩儿子和睦懂事,俩媳妇也通情达理,她这辈子可是太知足了。
以前还总担心闺女,都三十了还不结婚,现在闺女也买了婚房,订了日子,姑爷虽说是南方人,可亲家两口子都跟和蔼,拿闺女当亲生的一样好。
她真是烧了高香,生了仨这么让人省心的孩子。
杨晓出嫁那天,整个村子热闹非凡。
俩嫂子忙里忙外折腾,又是出钱又是出力,俩嫂子一人准备五万块大红包,连小侄子都给姑姑包了大红包,一个劲儿往杨晓口袋里塞。
大嫂红着眼,“妹子,家里永远留着你的房间,我家有,二嫂那也有,随时欢迎你们回来,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二嫂大笑着把一对金镯子给杨晓戴上,“这是我结婚我妈给我买的,我太胖,卡得慌,给你最合适!”
杨晓笑了,父母也笑了,屋子里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
什么是幸福?不是大富大贵,也不是家财万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家庭的幸福的基石是和睦,而幸福的另一头是善良,拴住这两头的是理解和包容,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街坊邻居,乃至陌生人之间的善念和善意。
愿所有的善良,都可以顺利抵达幸福的彼岸。
愿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4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