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12 12:2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仲夏的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连片的科技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掀开保温帘,湿润空气中混合着新鲜黄瓜的清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攀爬而上,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智能温控的田间,采摘、装筐、运输,一片忙碌景象。这里有1400亩恒温恒湿的科技大棚,一块块“万元田”正孕育着园区村乡村振兴的希望。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现在靠科技生金。”园区村党支部书记李萍抚摸着饱满的黄瓜说道。在她的带领下,这片曾经以传统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已成为贵州山地高效农业的样板区。

走进园区村的科技大棚,恒温恒湿的环境让作物摆脱了季节的束缚。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地为每一株作物输送养分。当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棚内的黄瓜藤却舒展着叶片,源源不断地结出鲜嫩的果实。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夏季种黄瓜,冬季种豌豆尖,土地全年无休,收益翻了好几倍。”李萍指着整齐排列的设施介绍。这些科技大棚采用自动化温控技术,数台换气扇以及温控系统,让这里的蔬菜即使在初春低温时节,也能提前20天上市,抢占市场高价。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科学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每年4月,黄瓜苗在智能大棚中安家落户,5月便迎来收获,翠绿的瓜果一直采收到11月。待到秋意渐浓,村民们又撒下豌豆尖种子,在冬季培育出鲜嫩的高端蔬菜。

“我们这里的黄瓜亩产量最高达35000斤,每亩地年收入可以突破4万元。”李萍算了一笔经济账。在盛产期,每天有40吨新鲜黄瓜从园区村发往全国各地。而到了冬季,豌豆尖更是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里的豌豆尖直接销往北京、上海和粤港澳,优质品能卖到168元每斤,园区村因此赢得了“中国豌豆尖之乡”的美誉。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在园区村的田间地头,“万元田”的称号不胫而走。这个朴实的称谓背后,是一套让土地生金、农民致富的科学密码。

“秘诀就在‘一田双收、四季生金’八个字。”李萍道出了其中的门道。在推广黄瓜与豌豆尖轮作的同时,园区村还创新采用“2+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既充分利用边际效应,又实现协同共生。一块地同时收获两样作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农业的蝶变,“科技”成为关键词。“我们与省农业科学院有长期合作,省里的专家定期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在田间地头给我们的农户搞农技培训。”李萍介绍道。为提升村民技能,村里除定期组织培训外,还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

龙里县园区村:科技大棚里的“万元田”

多元产业并进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除了黄瓜、豌豆尖、大豆玉米套种,园区村还发展紫薯种植、稻花鱼和黑猪养殖等项目。产业兴旺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自4月以来,每天就有超500人在大棚基地务工。

站在园区村的观景台上眺望,连片的科技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现代农业的光芒。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黄瓜,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大棚外,运输车辆整装待发,将新鲜的瓜果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种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乡亲们的美好生活。”李萍弯腰拿起一根翠绿的黄瓜,丰收的脉搏在指间跳动。从单一种植到科技轮作,从看天吃饭到四季丰收,这片土地的故事,正是中国千万乡村走向振兴的生动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 张绍东

编辑 周麟宇

二审 杨凯茗

三审 陈海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黔南日报本报讯 (记者 刘茹男)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龙里县湾滩河镇的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瓜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大棚内绿意浓浓,工人们正在采收黄瓜,日上市量20
2024-05-14 15:45:00
...新闻记者 高荣华 通讯员 宋学兴 王家丽5月21日清晨,在龙里县湾滩河镇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黄瓜基地内,群众正抢抓时间采摘。该基地由贵州鑫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种植,目前共
2024-05-26 06:00:00
龙里:示范基地强带动  蔬菜大棚促增收
...蔬菜大棚基地的茼蒿长势喜人本报讯(龙宣) 近年来,龙里县龙山镇余下村积极探索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路径,建立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城郊型蔬菜示范基地暨农业龙头带农户产业发展示范点
2024-01-08 16:26:00
...水,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卖出好价格。”仲夏时节,黔南州龙里县湾滩河镇种植户罗英正在田间忙碌。在她身后,绿意盎然的田野与整洁的村庄相映成景,构成了一幅夏日乡村田园画卷。湾滩河镇位于
2024-07-16 06:11:00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少行 记者 高荣华)1月3日,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召开2023年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分红大会,为506名成员代表发放分红金、65户农户发放土地入股分红金。“领到
2024-01-11 05:54:00
龙里县奋进社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
黔南州委组织部供图地处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奋进社区,是黔南州龙里县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点同步建设了幼儿园、小学、感恩广场、民族团结食堂、农贸市场、平价超市、日间照料中心
2024-09-06 04:04:0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致富密码”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致富密码”湾滩河镇园区村玉米大豆种植基地土地反包种植示范点本报讯 走进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小金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
2023-06-14 16:27:00
丰收黔南·看品牌丨龙里木耳菜:获绿色食品认证
...农业品牌。敬请关注!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杨婷)近年来,龙里县围绕“做优品牌、做大基地、做精产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农业订单化、规范化、绿色化、多元化发展,常年蔬菜种植22万
2025-02-24 17:18:00
种植贷款进乡村  助力农企备春耕
...贷款进乡村 助力农企备春耕本报讯 (王永雪) 近日,在龙里县湾滩河园区,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有的在搬运肥料、有的正弯腰检查秧苗生长状况……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正在徐徐展开。龙
2024-04-18 15: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沧州海关在全省率先实行远程视频核查核查时间压缩50%以上河北日报讯(记者戴绍志)日前,石家庄海关在所属沧州海关进行试点
2025-10-07 08:29:00
为营造浓厚中秋节日氛围,山东省招远阜山镇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中秋故事阅读活动。活动以“品读中秋故事,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
2025-10-07 08:35:00
记者走基层丨新河县南马庄村:田间菌飘香 村民日子甜
10月6日中午,新河县南马庄村村民孙良合一家在吃团圆饭。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摄10月6日,中秋佳节。记者走进邢台市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
2025-10-07 08:36:00
达古冰川4860咖啡屋盛装归来 助力阿坝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文旅+生态”“文旅+文化”深度融合,9月29日,达古冰川4860咖啡屋焕新启幕。同时,主题为 “最孤独的咖啡屋
2025-10-07 08:36:00
城墙根下、石板路上、古树旁……老门东流动舞台带来独特“消费引力”别开“声”面 街区客似云来□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通讯员郁培媛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7 08:41:00
月圆阅江楼
10月6日,中秋月圆夜,南京阅江楼与圆月相映成趣。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2025-10-07 08:41:00
长江引航中心今年前8月引航船舶4万余艘次,其中引航南京港船舶4298艘次引航出海“新航道” 通江达海向全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吴春霞近日
2025-10-07 08:41:00
中秋佳节,市民游客纷纷出门赏明月、品民俗、看焰火此月同辉 家国共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敬清夏思宇刘全民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假期
2025-10-07 08:42:00
“先看金陵图,再逛南京城”打开游玩南京新方式一键“入”古画,穿越千年游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0月5日晚
2025-10-07 08:42:00
江南东延线已穿过城门,江北主线桥顺利贯通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持续推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吴春霞“我们已成功下穿仪凤门
2025-10-07 08:4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通讯员李青“中秋快乐!”10月6日,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齐修社区活动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
2025-10-07 08:42:00
爱心不放假 助老度佳节
志愿者假期组织精彩演出、送上温暖关怀爱心不放假 助老度佳节10月6日,志愿者在悦华延龄护理院为老人表演节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我和我的祖国
2025-10-07 08:42:00
三羊里社区举办“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科普培训活动
为深化青少年环保教育,推动垃圾分类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10月5日,大兴区亦庄镇三羊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团队
2025-10-07 09:05:00
平安月饼庆中秋
10月6日,保定公安交警在西大街向游客赠送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语的平安月饼。10月6日保定市公安交警在西大街为游客送上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语的平安月饼倡导平安出行共庆中秋佳节10月6日
2025-10-07 09:22:00
播州区:红色文旅掀起假日热潮 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多彩贵州网讯 “今天来到这里参观,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并铭记这段历史。”10月4日
2025-10-07 1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