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今天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已到,年味渐浓。
在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大地,提到年味,不能不说“吃”。那个大家公认最会吃的陈晓卿导演,带着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又回来了。
“看陈晓卿吃饭,太下饭了。”越看越饿的观众不止发现美食之妙,也不知不觉对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风俗、城市精神产生共情。
美食是大众刚需的题材之一,也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当年陈晓卿导演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时,或许没想到,美食类节目会因此迎来井喷,成为内容市场最“卷”的赛道之一。当然,也得益于“卷”起来的赛道,这些年美食类节目的品质和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从最开始的“仿舌尖”风格,到现在百花齐放,都是“卷”的成果。
呈现美食本身并不困难,如何深挖美食的文化价值,让观众在美食享受之外获得更多精神满足,是对创作者更大的考验和挑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认为,“相比于其他的文化类型,饮食文化面向的群众范围广泛,覆盖了不同的年龄、身份、地域等,这让美食节目拥有着无限潜力,能够唤起观众对民族和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对推动中国饮食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美食放大情绪价值
国内对美食类综艺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天天饮食》节目,进入21世纪后,以美食为话题的综艺节目数量显著增多,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彻底引爆美食类节目收视率,随着慢综艺的走热,又出现《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多档现象级美食综艺。美食综艺虽然风格、类型各有千秋,但是在精准锚定受众、提供情绪价值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共性,中国人天然对美食的热爱使这类节目的热度始终未减。
日常烦恼皆是浮云,逛吃才是人生大事。而跟着陈晓卿寻味美食成为风潮的现象背后,有着如今大众饮食审美的意识提升:吃饭吃的不仅是菜,而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陈晓卿说到《我的美食向导》节目名时表示,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一个是带我们去找吃的那个人;另外一个就是我的美食也是我的向导。“所有的食物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向导中,有陈晓卿的老朋友,也有新相识。他们身份背景各异,有近代史作家谭伯牛、《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财经作家吴晓波、音乐人何力,也有哲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者等专业学者作精彩解读。小朋友、出租车司机等当地人也成为了不期而遇的向导,带来未知的惊喜。大家在餐厅、在街头、在田地,甚至在考古现场边走边吃,边吃边聊,吃得满嘴流油连喊加饭。
在陈晓卿看来,食物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黏合剂,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和重逢。对于他而言,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胃满足了,精神上的灵魂碰撞才刚刚开始,聊潮汕人闯南洋,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果然饭桌才能激发天马行空与奇思妙想。
以主观视角带大家领略美食的节目在海外并不少见,《我的美食向导》甫一开播,很多观众就联想到白钟元的《街头美食斗士》以及下饭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国内也有贵州卫视文旅美食探访综艺节目《詹姆士的厨房·旅行季》。作为同样是依靠讲述者个人魅力的IP,在《我的美食向导》中,能够看到陈晓卿身上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以及喜欢刨根问底、追溯现象背后本质的洞见力。比如已经上新的四集中,他考察普宁的立体菜园,寻找潮汕人餐桌上的麻叶,陈晓卿在大快朵颐中也不忘观察着当地风俗,人们跳着英歌舞、在宗祠聚餐、种田如绣花,“这是飞速改变的社会里,相对静止的传统生活。这些食物以及围绕在它周围的一切,在我看来才是美食的全部。”
在全国各地逛吃的过程中,陈晓卿说了无数次“好吃”。没有地方是美食荒漠,食不厌精的官府菜与烟火气十足的浏阳蒸菜,90元一碗低调奢华的粿条与平凡却是佐餐美味的麻叶,在一方水土兼容并蓄,这大概就是令陈晓卿神往的文化多样性的魅力,这也正是观众看《我的美食向导》不仅饱眼福而且精神疗愈的原因。
“美食+”多元化迭代
近年来,“美食+”的节目模式屡试不爽,从“美食+经营”的《中餐厅》到“美食+脱口秀”的《拜托了冰箱》,从“美食+旅行”的《野生厨房》、“美食+竞技”的《鲜厨100》到“美食+轻推理”的《中国有滋味》皆是成功的案例。再看当下,开发新元素融入到美食节目中,已然成为了新趋势。
CCTV-1正在热播的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是总台创新推出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寻味团每期探访一省两城,展现地方独特美食和风土人情。首期节目中,由撒贝宁、王嘉宁带领的两组寻味团前往福建省的莆田市和泉州市,一边是被妈祖文化孕育的“海滨邹鲁”,一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扬帆之地。节目里,泉州人为寻味团献上“最好的招待”——乡贤归巢宴,这宴席之名,也寄托着人们朴素的念想:乡情就像闽南大厝上的燕尾脊,不管游子飞出多远,总有归燕还巢的一天。
去年总台推出的《鲜生史(第二季)》,找到了历史、文学和美食的最佳结合点备受推崇,“鲜生史”其实就是“先生和美食”,节目选取了四位历史上的美食大家,去讲述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故事。观众通过节目,记住的不止是食物,还有先生们的人生,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发生的故事。《一馔千年》第二季也令人印象深刻,其核心就是历史美馔走出古籍、走进生活,一个个好吃、好玩还极具历史韵味的盲盒闯进了观众的视线,也给当地留下了文旅巧思。比如节目为江苏吴江留下的礼物——“金齑玉脍”,是节目组结合古籍《齐民要术》与吴江当地的农副产品探索出来的,目前已经成了逛吃吴江的爆款。还有城市美食探索类综艺《朋友请吃饭》、乡村振兴慢综艺《追着时间的厨房》等新节目,正朝着复合化、垂直化的方向进化,由此释放出美食综艺迭代的新趋势。“City walk”是当下年轻人在社交平台高频使用的社交词汇,而这一理念融入到了《朋友请吃饭》当中,在大街小巷寻找餐厅的同时也同步体验了城市漫游。从穿梭在北京胡同里寻找面茶到驻足在武汉街头询问美食线索,从在长沙逛吃逛吃的同时体验本地按摩、夜爬岳麓山到寻找上海风味并在世博黄埔足球场开启运动模式,《朋友请吃饭》为“City walk”探索了更多潮流的打开方式。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看来:“美食类综艺的热度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节目的制作品质和内容选择都会向更加专业和深刻的方向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联动为观众提供更多的美食体验感和满足感。”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师张凯滨进一步认为,“特色美食能够充分为乡村振兴赋能,这些节目中独具特色又有品质保证的地方农产品,更频繁地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让一种食材成为一个地域的新名片。”
美食文化中蕴藏的是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乐观积极,透露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期待着创作者们继续为观众呈现一个活色生香、美滋美味的美食2024。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