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从『一峰高耸』到『群峰竞秀』
乌鲁木齐集团化办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市第一小学教师柳燕(左)和市第74小学教师交流课程内容。 (受访者供图)
“双师课堂”上,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教师柳燕正在授课。 (受访者供图)
乌鲁木齐市第35小学四年级(4)班的同学们,在该校科技体验馆体验发电原理。(本报资料图片)
在乌鲁木齐市第135小学美术教室,老师正在通过PPT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绘画。(本报资料图片)
从10个市级教育集团扩充至20个市级教育集团,10个区(县)级教育集团,共覆盖92所学校,惠及14.11万名学生。乌鲁木齐市持续推动集团化办学试点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教育集团,见证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下,集团化办学正呈现从“一峰高耸”到“群峰竞秀”的新样态。
□本报全媒体记者刘薇 实习记者任奕雪
集团化办学
是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的办学体制。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真帮真创
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学校
“我是大名鼎鼎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汉代的织锦护臂,我的身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市第一小学二年级(9)班学生李牧原以文物的口吻讲故事。
这是市第一小学开展的一项名为“如果文物会说话”的项目式学习,学生走进博物馆寻找一件文物,搜集了解文物相关信息,以第一人称讲述文物故事。同步进行这项作业的还有市第74小学的学生。
2022年,市教育系统探索集团化办学试点改革,组建10个市级教育集团,覆盖21个学校(校区)。作为老牌名校,市第一小学是破冰者之一。
“我们是牵头校,市第74小学、市第85中学小学部是成员校。我们志在通过真教、真帮、真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的学校辐射。”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梁莉介绍,学校的项目研发中心从2022年10月起,设计了“古今家国情拳拳赤子心”系列项目式课题,“如果文物会说话”就是其中一部分内容。项目式学习可同时考查多个学科的学情。
“我选择的文物是青铜面具,我在卷尺上找到对应的刻度,用超轻黏土捏了一个面具,配上解说文,完成作业讲给同学听。”二年级(11)班学生王妤姗说,这项作业同时用到了语文、数学和美术知识。
经过一年的摸索,市第一小学的项目式学习围绕同一主题,为不同学段设置有梯度的内容。“如果文物会说话”项目就向不同学段的孩子,延伸出了中国色彩、中国纹样、中国建筑等主题,层层递进。这些课程如同一套“样板间”,打磨成熟后提供给各成员校,统一分析考核,促进集团内各学校的共同成长。
同时,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帮扶共建学校,市第一小学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享教学资源、每年互派教师交流。作为集团牵头校,市第一小学汲取养分的同时,与各成员校共享成果,提升教育质量。根据市教育部门的督导结果显示,2021年—2023年,市第74小学某年级语文学科优秀率从20.3%提升到41.4%,及格率从78.8%提升到84%,提升5.2%,提升趋势明显。
盘活资源
校际共享师资『一池春水』
11月27日上午,市第15小学三年级(6)班的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小组讨论,续写童话故事,而上课的是市第73小学教师马瑞。
今年,我市再新增10个市级教育集团,市第15小学作为牵头校,与成员校市第9小学、市第73小学组成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以来,市教育部门建立师资保障机制,牵头校每学期选派3—5名管理骨干、每期选派10%—20%的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到成员校任职、走教和支教,推动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因此,这学期马瑞来到市第15小学进行轮岗交流。
“同样的课,两所学校在教学上还是有不同的。”马瑞以续写童话为例,过去在市第73小学采取课堂引导、课后完成的形式,而在市第15小学,则主张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课堂上分段续写。
“每人续写一段,各自的想法碰撞后,故事情节更加跌宕。”马瑞说,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拓宽思路,课堂也更高效,她计划在市第73小学也尝试这样的课堂模式。
同时,各教育集团也通过“青蓝工程”、校际交流课、线下共同教研等途径,创造学习交流机会。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实行导师制,老教师同时带教多名青年教师,日常互相听课、磨课提升教学能力。
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双师课堂”为学生、教师带来不同的体验。在市第74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前半节课,该校教师哈力曼·热西提讲解《花之歌》,讲解课文内涵。后半节课则由市第一小学交流教师柳燕从借物喻人、寄托情感的角度讲解课文,两位教师形成课堂梯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透”知识的同时,现场切磋教学方法。
据了解,探索集团化办学以来,借助各级各类学科比赛、展示,带动教师队伍提升。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市第74小学新增市、区级三类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名,市第13小学教育集团为成员校市第88小学培养优秀年轻教师19名,2名成为市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市第15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市第73小学新增市、区级三类人14名。
“师资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软件’工程。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盘活教师资源,增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让教育‘软件’比‘硬件’更硬。”市第15小学党委书记钱海燕说,校际间在学科教研、教师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实现了效益最高,共同发展。
各美其美
『一家经验』成『千家榜样』杜绝『千人一面』
集团化办学让“一家经验”成“千家榜样”,但又杜绝“千人一面”,追求“人人鲜活”。
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以来,牵头学校坚持共建共享,推动集团内各学校办学理念共融、管理制度共建、教育资源共享,带动优质资源大规模扩容,带动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
市第13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和市第138中学都是新建学校,于2022年开始招生。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强。集团化办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个生命体血脉相连。”市第13中学党委书记迟玉英认为,集团化办学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加速器”,其关键是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共学。市第13中学教育集团主张管理同向、教师同评、学生同育、课程同步、课堂同效、评价同标的“六同”理念。
迟玉英介绍,集团化办学,牵头校是办学思想、方法的孵化基地。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在不同校区发挥“领头雁”作用。
“学校建成后市第13中学派来20多名优秀教师,我们也引进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这些年轻教师也与牵头校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结为师徒,提升教学能力。”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党支部书记张胜海说。
市第13中学教育集团各校区间教师每周二、三共同备课教研,学生各项成绩也共同考核评价。
高起点的办学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市第138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家长安义琴说:“学校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课程也和市第13中学同步,家门口有好学校,孩子受益家长放心。”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集团化办学中,各成员校在传承牵头校的优势,同时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
市第15小学倡导蒙正教育,主要特色是人工智能,因此以“蒙正润童心科技伴我行”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市第9小学、市第73小学在传承蒙正教育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特长,分别以“蒙正润童心,书香伴我行”和“蒙正润童心,健康伴我行”为校园文化。
如今,市第126中学教育集团“卓越”文化引领下的“银杏课程”、市第13小学教育集团“尚美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尚美养正小课堂”、市第79小学教育集团“火车头”精神带领下的“爱趣”活动课程、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红柳”志愿活动等已成为我市中小学校响当当的校园文化品牌。
计划到2025年,全市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规模化发展、规范化实施,全市教育集团学校超过100所,优质学位数量超过12万个,集团化办学涵盖七区一县,覆盖率达40%。教育集团化让优质资源辐射更多学校,各校办学品质稳步提升,优质教育正从“一峰高耸”到“群峰竞秀”……
市级第一批教育集团学生人数从6.02万人增加到6.41万人
市第80小学教育集团先后引领辐射辖区2所薄弱校、1所新建校,集团在校学生达到10430人,成为全市最大规模的小学教育集团。
市第13中学河马泉校区、市第124中学、市第125中学、市第133中学,市第131小学、市第133小学、市第135小学、市第141小学等一批新建学校生源数量持续增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