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浙商银行殷剑峰:靠数字资本、新能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01 10:52:00 来源:搜狐财经
浙商银行殷剑峰:靠数字资本、新能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3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汇聚30余位政、商、学界“大咖”,共同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探讨中国经济新动力与产业转型新趋势,聚焦剧变之下企业的破局重生之道。

浙商银行殷剑峰:靠数字资本、新能源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在11月30日上午的会议中,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殷剑峰带来了题为《如何防治“日本病”》的主题演讲。

殷剑峰表示,“日本病”就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导致经济总需求萎缩、通货紧缩,最终成为低欲望、风险规避型社会。

但殷剑峰认为,中国肯定不会得日本病,“日本得‘病’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3,美国的1/6,所以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他表示,“防治日本病”,一是要靠数字资本,二是要靠新能源资本,三是要靠人力资本。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是做经济研究的,从2016年开始研究日本问题,什么叫“日本病”呢?

日本病很简单,就是长期低迷。这个词是1939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汉森在当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提出的,1939年大萧条过去十年了,美国经济规模还没有回到1929年的水平。

什么原因呢?汉森说,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滑会导致对住房耐用消费品、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下降,进而会带来投资的下滑,而投资的下滑会引发失业的上升,经济陷入停滞,没有任何一种自然力量能够将经济增长从低谷中拉出来,这就是长期停滞。

日本病有什么具体症状呢?其一是总需求萎缩。在日本国民总支出的分项中,萎缩最厉害的是资本形成,若将其1995年的值记为100,那么2021年仅为73,几十年时间萎缩了27%;其二是绝对价格效应——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的绝对下跌。一般可以认为,核心CPI在1%以下就是通货紧缩。可以看到日本在1991年以来的大部分年份,核心CPI都在1%以下,甚至是负的。日本的通货紧缩和总需求萎缩是相对应的;其三,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除了绝对价格效应,还有相对价格效应。比较日本PPI中的分项,可以看到,投资品价格萎缩的速度比消费品快,耐用消费品价格萎缩的速度比非耐用消费品快。简单来说,就是资本的相对价格在持续下跌。

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很简单,生产函数中除了技术以外就是资本和劳动力,没有劳动力,资本就会过剩,资本品价格就会下跌。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1年达峰,劳动人口总数在1995年达峰,总人口达峰是2006年。

那么,在日本几十年的停滞时间里,他们是不是束手待毙了呢?不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位代表人物是1996年上任首相的乔本龙太郎,推行了日本版“金融大爆炸”改革,要把东京建成和纽约、伦敦相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没有完成。2001年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又将供给侧改革推到其它领域,包括官僚政治领域。小泉纯一郎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复苏”。那么这十年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效果如何呢?这是日本相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相对中国和美国衰退最厉害的十年。

小泉纯一郎以后,日本陷入走马灯的换人状态,直到2012年换上安倍晋三,开始推行“安倍经济学”:超宽松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结构改革。可以看到,广义货币M2/GDP自2001年起持续上升,政府负债/GDP也在持续上升。但是,扩张了几十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也没有把经济从停滞中拉出来。

供给侧不行,需求侧也不行,日本的长期停滞看起来就是一个无法治愈的“白血病”。

为什么供求两侧的政策都不行呢?因为日本病的病根子不是简单的人口增长率下滑,而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安倍晋三上台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政策,就是未来五十年要保持日本1亿人口。但根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中叶就会跌破1亿,老年抚养比会上升到惊人的80%,差不多1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

少子化和老龄化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资本过剩。我们知道物质资本包含自然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住宅等,这几类中最容易过剩的是什么?住房,原因是没人。

根据日本内务省的统计,除去东京和大阪,2018年全日本的住房空置率13.6%。我们2019年访问了日本财政部、央行等,觉得东京还是很活跃的,气氛很好,但离开东京的话,日本给我的印象就是安静、干净、没劲,因为没人了。

除了住房过剩以外,资本过剩还体现为高的资本产出比,这是宏观经济学上衡量资本状况和资本产出的指标,即资本/GDP。可以看到,日本在人口陆续达峰以后,资本产出比就持续上涨,说明资本太多了,回报就会很低。

资本过剩是少子化、老龄化趋势下面临的首要问题,会进一步导致劳动力过剩——工资下降、失业上升。少子化的过程中,大家会想当然地认为,公司都缺人,所以年轻人都会有工作、工资都会很高,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以2019年为例,日本名义工资差不多只相当于1986年的水平,实际工资只相当于1973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年轻人的工资相当于他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水平。但是工资低还不是最坏的状况,最坏的是失业。可以看到,日本15-24岁、25-34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失业率远远超过平均水平,所以要么没工作,要么有工作但工资很低,这就是躺平的社会。

再来看日本病的机理究竟是如何:首先是少子化、人口负增长、资本过剩。很好理解,一台机器需要一个工人,工人没了,机器就过剩了。其次是投资萎缩。资本过剩了,企业就不投资了。企业都不投资了,还雇那么多工人干嘛呢?雇了人,工资也不可能上升,接下来就是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消费萎靡。投资萎缩、消费萎靡,就会导致总需求萎缩。供给一定的情况下,总需求萎缩,日本病的症状就出来了——通货紧缩。名义利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就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企业借钱的真实成本上升,企业更不会投资。

这些就是人口负增长导致的经济恶性循环,到现在还没有完结,因为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总需求萎缩,经济长期停滞,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生那么多孩子?生育意愿下降,人口负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前面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与这个根本没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不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需求侧政策失败?按理说私人不消费不投资,政府增加支付可以把经济拉回来。日本几十年的停滞,几十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扩张,为什么?因为总需求政策有效与否最终要看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决定了整个需求政策。

以2021年为例,日本财政支出中43万亿日元是社保支出,其中,养老金福利12万亿,医疗福利12万亿,应对失业率下降的支出只有区区的3万亿。43万亿日元的社保支出,给年轻人生孩子的只有3万亿,年轻人还生什么孩子?不生了。

日本财政支出中,长期居于第二位的是公共工程,就是基建。人口都负增长了,资本都过剩了,还建那么多公共铁路干什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日本北海道的县长就说过,北海道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道路了,在建的道路全都是“歪门邪道”。

所以这种状况,国外的学者说日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还是没有覆盖,负担越来越严重,需求侧政策失败也和这个有关系。

有人说,没有投资、没有消费,可以创新。我见过一些很乐观、很天真的技术派,他们说:“没人没关系,有机器人。”比方说,没有人烤面包可以让机器人去烤,但机器人烤出来的面包让机器人吃吗?

可是为什么没有创新?没人了,社会总体的创新能力必定会下降。老龄化的创新能力一定比年轻人弱。社会总体创新需求取决于人口和平均每个人对创新产品的购买能力。社会总体创新意愿取决于人口和每个人的冒险精神。

日本已经成为低欲望的、风险规避型社会,这一点从日本家庭部门和保险养老金的资产结构就可以看出来。日本家庭部门持有的资产总额中,存款及固收类资产占比高达57%,日本的利率长期以来都是低的,甚至是负利率。在日本保险和养老金的资产结构中,持有的存款以及固收类资产占比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从日本的家庭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风险规避型社会。风险规避型社会,怎么会创新?

中国会得日本病吗?肯定不会,日本得病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现在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3,美国的1/6,所以中国不可能得日本病。

所以怎么防治日本病呢?首先是Digital Capital,数字资本。国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正在面临第三次重大的经济革命:第一次是公元前一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是1760年的工业革命,现在是数字经济革命。数字经济革命是谁领头呢?美国,然后中国紧跟着,数字经济革命的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二是新能源资本,如果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还是紧跟着美国,那么在新能源资本领域中,中国是第一,没有第二。中国的新能源产量是排在后面的美国、巴西等加起来的总和还不止。1760年英国引领了工业革命,成为全球的日不落国家,靠的一是核心技术蒸汽机,二是当时的化石能源煤炭,英国的煤炭产量最高可以达到全球的60%。所以在数字经济革命时代,如果中国把人工智能掌握了,同时又有新的能源资本,那么中国的前景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

三是人力资本,以美国作为基准100,日本在人达峰以后人力资本指数是90左右,也就是说,日本退出生产函数的劳动力都具有较高的水平,每退出1个劳动力的产出损失都很大。而中国的人力资本指数在1970年只有40多,1980年只有50多,意味着中国劳动力退出生产函数的损失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对中国影响没有日本那么大的原因。总人力资本指数等于总人口乘以人力资本,可以看到日本在2000年后总人力资本指数持续下降,因为人力资本缺乏增长,同时总人口减少。如果按照联合国中位数预测,中国直到2029年总人力资本指数都还是上升的,但是,如果人口问题不解决,还是会下降的。

未来怎么办?财政要补贴生育、养育、教育等领域。

搜狐财经年度论坛肇始于2009年的搜狐企业家论坛,已成长为搜狐年度品牌活动。

2023搜狐财经年度论坛将继续保持其一贯的高品质和高规格,汇聚各行各界顶尖人士,通过他们的思想碰撞与智慧激荡,为中国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贡献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稿件来源:顶端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什么是“日本病”?殷剑峰反驳辜朝明:资产负债表衰退仅是表象
...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资产负债表只是表象,日本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达峰之后的恶性循环。即:人口负增长、资本过剩、投资萎靡、工资下降、失
2023-07-07 22:34:00
众学者否认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称具备相当政策空间
...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9月21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案例的教训就是,无论供给侧政策,还是需求侧政策,都需要对症下药。“对于中国当
2023-09-26 14:14:00
“中国光谷”如何破解“卡脖子”问题
...热成形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整车的重量,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它的需求尤为迫切。华工科技三维五轴产品线总工程师 胡军巍:一台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涵盖主要的核心单元技术,一个
2023-08-10 16:08:00
合康新能董事长陆剑峰上任第二年扭亏为盈,澳洲海归、年薪361万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2.2亿元。合康新能是美的集团旗下从事新能源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科技企业,主要覆盖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户用储能及光伏并网逆变器、高压变频器三大业务。合康新能董事长
2025-03-26 16:01:00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当前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南都记者表示,财政应更多转向民生,通过财政支出更多补贴生育、养育、教育。他指出,这不是被浪费掉的“政府消费”,而是能带
2023-12-14 09:42:00
靠娶老婆走上人生巅峰!“双环系”三个女婿跟着丈母娘冲刺IPO
...减速器及其他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汽车的传动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华为、比亚迪、蔚来、丰田、大众等,都是双环传动的客户。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近几年来市场持续扩张,
2024-12-08 15:04:00
分拆子公司上市,双环传动“动了谁的奶酪”?
...司(集团本级),没有逾期银行一分钱。”日前,这家在新能源汽车齿轮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齿轮龙头,正按计划启动科创板分拆,却惨遭中小股东们的无情“抛弃”。此举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2024-03-15 18:03:00
...重庆市着重选派大数据、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与科创中心建设密切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全年派出科研人员196名
2024-02-28 16:46:00
斯比特冲刺创业板上市:财务内控遭问询,客户入股成为其股东
...书介绍,斯比特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车规级磁性元件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储能、数据通信等战略新兴产业。其中,磁性元
2024-01-30 09:5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双城耀国庆 绮梦筑新章——恐龙园集团文旅产品“出圈”更“出彩”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恐龙园集团旗下环球恐龙城与东方盐湖城凭借全新业态与沉浸式体验双双跻身长三角文旅“顶流”双节期间,约62
2025-10-09 21:49:00
NBA中国携手阿里云开启多年合作,球迷互动体验新惊喜在哪?
10月9日,NBA中国和阿里云宣布达成多年合作,阿里云将正式成为NBA中国官方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2025-10-09 22:19:00
获充换电大会官方推荐及星级认证, 公牛充电桩全场景方案引关注
9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大会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指导
2025-10-09 17:04:00
“北京榜样•最美互联网从业者”提名人选|我爱我家陈少亮:数字浪潮中的筑梦人
2025年的北京,秋阳穿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键盘上投下斑驳光影。在我爱我家集团总部技术中心,陈少亮正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图
2025-10-09 17:05:00
中新经纬10月9日电 工信部网站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下称《指南》)
2025-10-09 13:06:00
当下,网络热搜榜单已经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个窗口展示的内容是否真实、健康、积极,直接影响着数亿网民的认知判断
2025-10-09 10:31:00
高低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中国电影市场成绩亮眼:国庆档总票房破17亿元,10月2日年度总票房达425.02亿元,超2024年全年
2025-10-09 10: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如今,拍照不再停留在平面,“一站式”3D人像打印,正让影像“立”起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2025-10-08 08:12:00
小牛FX风速款首销战报:5小时全渠道销量14252台,以“价值重构”引爆全民抢购潮
2025年9月29日,全球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导品牌小牛电动正式发布FX风速款首销战报。数据显示,这款被业界称为“价格屠夫”的新品在9月28日首发后
2025-10-08 09:00:00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从 “设备制造” 到 “全链服务”:陕西电子长岭电气纺织机电产业的进阶之路
9月2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陕西多家主流媒体走进陕西电子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
2025-10-08 17:51:00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全国第十批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名单,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正式通过评审,获评“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
2025-10-08 18:01:00
货丰价稳、活动密集、销售井喷、消费升级……在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消费市场“热”力值拉满,处处繁荣兴旺、活力十足。10月8日
2025-10-08 18:32:00
佳盛机电乘风而上,今年前8月产值同比增长超38%抢占新赛道,270多名员工假期忙“冲刺”南报网讯(通讯员单维亮记者张希)“我们是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企业
2025-10-07 08:41:00
培育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丨十堰臻融:创新与技改“双轮”驱动 产值同比增长3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胡新)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十堰臻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化装备升级与专利技术研发为双引擎
2025-10-07 20:43:00
沉浸式AR科技盛宴:打造“可触摸”的科普实验室,重构科普新形态
这个国庆去哪玩?中国科学技术馆告诉你!2025年10月1日——10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峰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okid联合打造的以“探境・AR科技智慧”为主题的AR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中
2025-10-07 0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