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系统呈现“信息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建构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29 02: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系统呈现“信息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建构

《信息社会符号学》,唐小林著,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98.00元

学术研究创新通常从两方面推进:一是提出新理论概念,以完成对固有现实的独特阐释;二是开掘新材料,以解释旧问题中的争论与谜团。唐小林教授《信息社会符号学》打破学术创新固有路径,借助符号学范式预判信息社会演进朝向。对于预判未来,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各有其视角与方法。技术与资本的合力只催生某种现实,更多“可能世界”被掩盖在过去。《信息社会符号学》则参与到信息社会的未来朝向,从“元语言”视域廓清正在萌生的新趋势,捕捉正在剧变的社会问题,厘定身处其中的主体何去何从。

一、“未到来”与“已存在”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回顾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并对其未来下了判语:“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如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仍在推动现实改造,未来尚未到来,这留给理论前瞻以压力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源于它始终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人类实践的劳动与商品的关系奠定了政治经济学基础,从此意义追溯,《信息社会符号学》潜在精神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它处理的问题也是主体与意义世界的关系,包括信息社会的表意方式、文化景观、形态变迁与人的境遇关系。人始终作为意义发送与阐释主体存在,信息社会成为主体意义存在的场域。

对人境遇的深层关注源自唐小林的前瞻视野:《寻找灵魂:建立一种主体符号学》早已提出“主体符号学”的建构;《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呼吁建构“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如今,他系统呈现出“信息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建构,这既是“元时代”来临前的呼吁,也是直面“元时代”趋势的指引。

“主体符号学”“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聚焦人与意义世界关系,“信息社会符号学”聚焦媒介变迁:“信息社会就是一个符号物主导、符号物过剩、符号物爆炸的社会。”虽有此危机意识,但作者对人这一主体依然自信,因为“离开人这个主体,使用符号、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均不可能”。他对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的末世论报以怀疑:“媒介,不分新旧,总是人的身体的延伸。”信息社会是人为实现自身意义而构建的。

从媒介切入信息社会,其底色仍是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怀。作为身体延伸的媒介之作用是连接。唐小林认为:“连接既是渠道,又是行为;既是过程,又是关系;既是动机,又是目的。”通过连接整个人类社会才得以网织起来。连接解释了社会形态更迭的深层动因,“整部人类的历史就是努力连接的历史”。阅读产生知识连接,微信产生社交连接,B站构建社群连接……“连接”背后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本质的精准把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连接”体现了社会形态、媒介、主体之间的关联,唐小林讨论的是“媒介社会、智能社会和消费社会”三位一体的信息社会。

二、意义三分的未来之思

《信息社会符号学》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色之上运用皮尔斯“意义三分法”方法论,指导思想与分析方法贴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做的努力。在唐小林看来,“它(信息社会)不再是单一的社会形态,不再是一副面孔,而是三副面相,即它是媒介面相、智能面相与消费面相的结合”,“媒介、智能和消费分别充当了信息社会意义建构的表意机制、生产机制和动力机制”。静态层面的社会形态剖析与动态层面的社会运作兼顾,三个关键词统摄了对信息社会的总括。

作为面向未来的理论之思,未来始终建立在物之上。“没有物就无所谓符号。”“物的逐渐消失,必然是数字化社会整个符号体系的危机,更是一种文化风险。回归物,是数字社会的未来朝向。”与回归物密切相关的是回归身体,“回归身体就是回归意义之源,其实质是数字化背景下对社会秩序的重建”。在未来之思中,唐小林将问题的肇始归于“主体-客体”“人-世界”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统摄下,皮尔斯意义三分法赋予意义阐释以新活力。

三、真相在何处

《信息社会符号学》力图从“元时代”视域前瞻趋势,带有文化焦虑的紧迫感:“失去劳动或‘劳动毫无内容’,以及劳动条件与工人关系的颠倒,所导致的生活意义的消失,表现为人的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直接被消解,物与物的连接将排挤人与人的连接,新的异化生成,未来可能走向真空。

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智能,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比拟人类智能,而《信息社会符号学》提出第三种论断:机器或能构建人类意识。在肯定未来技术可能性前提下,“机器完全可能发展出一套与人类智能不一样的人工智能,它可能不遵循自然智能的规律,而另创一套规则,并创构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世界。这个世界就人工智能本身来说是完满的”。总结来看,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发展不在一个符号系统中,核武器按钮仍由人类智能掌握。

何以判定此人工智能规则存在?它若可被辨识,或被人类智能改造;它若不可被捕捉,何以证明它存在?唐小林展露出他的未来观:“工具反客为主,对于人类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所以未来无法预测,或者预测准的未来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们早有预案,会使未来发生逆转,按照人的意志行事,预测准的未来往往落空。”我们看到被理论重构出来的多元与复杂,这即“元时代”所需的“元思维”。

《信息社会符号学》通过“提出—辨析—反思” 问题来重置问题,如作者认为:“越容易传播,就越容易毁灭。当《四库全书》转换为一张小小的光盘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这张光盘的命运就是《四库全书》的命运?”我脑中反而浮现出保管《四库全书》抄本的文渊阁毁于战火,可见纸媒的脆弱。深层次文化危机搁置于此,即承载所有文化的网络一旦“断网”或不复存在,人类知识积累将面临重创。由此来看,回归物,保存了文化的根基,同时也保存了主体之为主体的证明。

整个阅读过程,是与作者一起思考、相互辩论的过程。理论创新不囿于某种固定路径,创新永远具有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内核。通过挑战过去的定论,质疑现有的争论,未来也正在持续的思辨中变得澄澈。

(陈文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12: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艺评论)敞现跨媒介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读《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的思考
...合个案讨论了跨媒介文学的产业化问题。余论则借助语图符号学延伸了跨媒介文学批评的理论之维,既可以视为独立的第五部分,也可视为第二部分的理论思考的延伸。总体看来,全书既有深入的理
2023-10-30 22:05:00
看完世界杯,来看电影吧!一波好片,专治球迷的“意犹未尽”
...在意义的表达上具有独特作用。在法国电影理论家、电影符号学的理论代表之一、当代电影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克里斯蒂安·麦茨的阐述里,影像是电影的最小意义单元,影像符号也就成为电影存在的
2022-12-17 21:11
文艺评论 | 叩击的共鸣:隐秘身份的声音与书写
...”的联系与它们对文字在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功能。从符号学视角,“女书”不仅是一种文字系统,而是承载特定群体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的文化与社会实践符号。它超越文字本身的意义,成为连
2024-04-08 15:16:00
“智媒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际认知传播研究,加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符号学等理论研究,加强国际形势、国际环境以及跨区域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认知,增强传播的针对性,达到国际传播效益的最大化目的。本
2023-10-16 12:51:00
...理论评论现场,他们基于媒介和数字人文学科、社会学、符号学、接受美学、女性主义等视阈下的研究产生了很多创新性成果,对于认清网络文学的属性和规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很多
2022-12-29 04:52:00
《河边的错误》——人性阴暗面的集合,才是真正的“元凶”
...的映照,而无自我的思维,换言之,他只是屠刀。 电影符号学,魏导的大乐透!把结构主义符号应用到影片中,能为影片带来更精彩的视听效果。我至今仍对魏导前作中的“狗尿剧本”印象深刻
2023-11-08 16:32:00
戴锦华:我毕业了,我看电影
...,还要急于把自己自学的、断章取义的、望文生义的电影符号学知识应用其间。那该算是我的电影研究成名作,我却始终耻于将其收入此后的文集。 《雾港水手》海报我最早的报刊发表是在中学
2023-06-19 09:54:00
...多挑战。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将对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广义思想文化领域产生冲击,对自然科学技术产生全方位冲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形态
2023-09-26 10:34:00
...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著有《写作的零度》《神话》《符号学基础》《批判与真理》等,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面有深入研究。钱伯斯在解释巴特的这段文字时说:“穿梭在文字运用的不同层次,
2024-04-20 01:5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