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酻滔滔,心逐浪高!——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
10月18日,随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隆重召开,武汉,这座厚重的华中重镇,再次惊艳了世界。
而作为武汉的地标、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也在这次军运会上出尽了风头。在所有宣传片中,黄鹤楼永远是C位亮相。
这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黄鹤楼,雄踞61.7米的武昌蛇山之巅,傲视眼前滔滔不绝的万里长江,笑看脚下京广线上匆匆的过客,霸气又高傲。
人们在赞叹其宏伟的同时,往往更为其身上散发的浓浓古韵而折服,惊叹于其长达1796年的历史。
不过,如果告诉你,这座有着将近1800年历史的名楼,其实是个“80后”,仅仅34周岁,你会接受它作为武汉城市的象征吗?
这就要从黄鹤楼经历的四个历史时期说起。
一、诞生发展期:三国到唐朝(约540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那时的黄鹤楼,其实是东吴建设的一处军事瞭望楼,主要用于观察来自强敌晋的敌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后来,东吴被晋所灭,三国归于一统,战争也就暂时消弭。黄鹤楼这座军事瞭望楼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摇身一变,成为了名噪一时的“观赏楼”。并且,历朝历代也都不断对于这座锁住长江的黄鹤楼加以扩建。至唐朝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经颇具规模。
二、生死循环期:唐朝到清末(约1100年)
可是,由于地处武汉三镇核心区域,长江、汉江的交汇处,黄鹤楼周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注定免不了硝烟和战火的纷扰。
因此,这座千年名楼从诞生之初,便命途多舛,屡遭战火和自然灾害损毁。
有明确历史记载,仅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有7次遭受重创或完全被毁,而重建和维修了的次数竟高达10次。就这样,黄鹤楼一直在“重建——被毁——再重建——再被毁”之间重复着生死循环。
三、有名无楼期:清末到新中国(约100年)
而最近的一次黄鹤楼被毁,则是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一场大火将黄鹤楼华为灰烬,而当时距其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仅仅16年。
当时的黄鹤楼旧址上,仅仅遗留下一个铜铸楼顶。
也就是说,从1884年开始,闻名天下的“黄鹤楼”实际上名存实亡,是一个只存在于古诗和历史中的“传说”。
随着晚清、民国期间的社会动荡、政局更迭、经济萧条,纵然民间对于重建黄鹤楼呼声很高,可是,官方心有余而力不足,重建黄鹤楼的工作一直未被开启。
直至新中国成立,重修黄鹤楼才真正地被人民政府摆上了议事日程。
然而,新中国百废待兴,比起重建一座古楼,“更有意义”的莫过于修建一座利于打通中国南北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长江两岸百姓的长江大桥。
不幸的是,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在设计和施工上,必须占用原来黄鹤楼的旧址。
所以,随着长江大桥的修建,黄鹤楼连遗址都荡然无存。
此时,堪称黄鹤楼最悲哀的时刻。
四、凤凰涅槃期:新中国改革开放后(1985年)
然而,人民政府并没有忘记黄鹤楼。
1981年,也就是距黄鹤楼1884年被毁时隔将近100年的时候,黄鹤楼终于迎来了重建。因为旧址被长江大桥的引桥所占据,于是,黄鹤楼的“新家”被选定在了距离旧址1公里以南的蛇山之上。
经过5年的施工,以光绪年间被毁掉的黄鹤楼为蓝本,1985年6月新黄鹤楼再次落成。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鹤楼。
从1884年同治版本的黄鹤楼被毁,到1985年新黄鹤楼拔地而起,历经101年,中国大地上是不存在黄鹤楼的。直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101年历史空档期崭新的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有人说,现在的“黄鹤楼”其实是个80后,周岁也就34岁零5个月。其重建时虽然尽最大努力实现了“仿木”外观,但其钢筋混凝土的内核表明,此黄鹤楼已不是“真正的”黄鹤楼了。
其实,像黄鹤楼这样的古建筑,存在的意义莫过于传承历史、传承文化。
既然历史和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何必对于传承他们的载体求全责备呢?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自建成以来不计其数的被毁与重建,何来可以见证历史的“黄鹤楼”?这一点与同样背负厚重历史的武汉,不是正好契合吗?
其实,与黄鹤楼类似的“古建筑”,在中国还有很多。如赵州桥、雷峰塔、滕王阁等。对于这些“年轻的古建筑”,不知大家怎么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